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寿王十三岁 > 第二十章 上下能同苦

第二十章 上下能同苦

    “殿下进来为何啊?”田令孜问。

    李杰说道:“臣听闻救乱诛暴谓之义兵,龙武军自河北至蜀中,是为行在纾难,可见皆为大义二字。然臣赴营中,所见者唯缺衣与少食耳,此臣之痛心疾首。”

    皇帝听后都为前来拥护朝廷的军队感到不平,质问着一旁的田令孜:“阿父,这是为何?冬衣为什么迟迟没有发下去?”

    田令孜虽然压根没想过李杰能够跑进来,但久为人精,反应很快。

    田令孜说到:“回陛下,朝廷在兴元财政不足,就只能先配发给神策军了,神策也是陛下的亲军啊。”

    皇帝听到田令孜有理有据,脸色稍缓的说道:“那何时才能把冬衣分配下去?”

    “到了成都府,剑南的秋税上缴朝廷就能满足入蜀的将士们了。”

    皇帝安慰着李杰:“一入成都,这冬衣啊就可以迎忍而解了,皇帝莫要太过担心。”

    李杰听到这句话,心想如果冬衣不至,龙武上下离心,至成都再与陈敬瑄合谋笼络,将士们岂能不对田令孜的好处动心,这样的话自己还能指挥的动谁呢?

    李杰思考着破局之策,想到之前脱掉的大衣,立刻计上心头。

    “请陛下容臣失礼!”在皇帝和田令孜错愕的表情中,李杰将衣裳全部摘掉,连里面的内瓤也尽数的取出扔到地上,只留着一件薄薄的内衬,顶着烈烈的冷风强忍住不打颤。

    “军中将士尽皆如此,不能同甘,臣唯与龙武军士卒同苦。”李杰声音甚是高亢,“如今正值天下的风雪肆虐,臣愿作我大唐第一个冻死的藩王!”

    皇帝有些着急,这件事要是真的发生了,宗室会如何看,朝臣会如何看,军卒又会如何看,千秋万载的史书又会如何看,皇帝不是蠢货,只是长于深宫之中耳目不通,很多时候不得不听命于田令孜罢了。

    “皇弟快快穿上,莫要受寒。”皇帝甚至站了起,慌忙的走到李杰的身边劝道。

    李杰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说道:“臣听闻吴起治军时,上下必同甘苦,但凡有一位士卒受难,臣便不着此暖身之衣。”

    田令孜看着李杰的表演,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上前同皇帝一起劝道:“殿下这不是为难咱家吗,这冬衣不是朝廷不给,实在是朝廷拿不出来啊。”

    这时杨复恭突然出现,给田令孜补了一枪:“陛下,奴婢昨日才见到田令孜将全兴元的冬衣都往成都运去了,怎么会拿不出来呢?”

    杨复恭听到皇帝这边的喧闹,不免有些担心李杰的遭遇,结果刚到门口就看到了这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堂堂亲王脱衣,皇帝和当朝权势最大的公公在旁边好言相劝。

    直到听到田令孜说话,杨复恭才知道李杰为何而来,而且这事自己还正好就知道,就马上怼了田令孜一句。

    李杰见到盟友送来的助攻,便更加的得理不饶人。

    “臣也早早听闻这件事,田公公要把军中的将士置于死地,不如先冻死本王吧,本王的衣裳也可以一齐运到成都去。”

    田令孜一瞬间双拳难敌四手,也开始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皇帝才发现是田令孜一直在敷衍自己,也是动怒了:“阿父何以至此,龙武就不是朕朝廷里的军队吗?!”

    田令孜头一回见皇帝发火,在那里不太敢吱声,不服他的人很多,也一直都有人在闹,但闹到皇帝和自己面前的,李杰可还真是独一份。

    见到皇帝已经不信任自己了,田令孜马上展示他那高超的圆谎技术:“奴婢担心黄巢的兵锋在侧,兴元仍然不够安全,所以就擅自将这些过冬的衣服运到成都,只有那里才足够妥当。”

    一听这话,不仅是李杰和杨复恭,就连皇帝都不相信的说道:“事情再如何紧急,怎么会连龙武军的都不发齐?你莫要再欺骗朕了!”

    田令孜颤颤巍巍,这是他头一次听到皇帝没有称阿父,而此时还正巧是自己权势最为薄弱的时候。

    李杰猜测皇帝对田令孜肯定是有所不满的,但碍于宫中上下全都是田令孜的人,害怕当年文宗皇帝的事情再度发生,不得不屈于这田令孜之下主动示弱。

    若皇帝真正无条件的信任田令孜,又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军权交托给自己呢?

    田令孜跪倒在地上向皇帝认错:“奴婢立刻就勒令追回,保证龙武军的供给。”

    “阿父快快请起。”皇帝却变了个脸上去搀扶,“朕也不是责怪阿父,只是将士们的遭遇实在令朕痛心罢了。”

    田令孜看到皇帝这样也是稍稍放了点心,就向皇帝告辞说道:“陛下,奴婢即刻就去安排。”

    皇帝说道:“阿父办事,朕才是放心。”

    田令孜走后,皇帝对李杰说:“皇弟总该把衣服穿上了吧,别再演给朕看了。”

    李杰抬头看着皇帝,甚是惊喜,连忙回到:“不脱了,不脱了,臣实在有愧让陛下操心。”

    皇帝反而咧出笑容,对杨复恭说道:“朕这皇弟果然聪慧,将龙武军交给他果真不负朕的期望。”

    杨复恭揣摩这皇帝的心思,明白皇帝对田令孜早已心生不满,皇帝本来就英明,只是之前太过年幼,如今及冠,哪里可能不会知道田令孜这个祸患呢?

    李杰也是心想和自己所料不差,皇帝入蜀后渐有除掉田令孜的心意,只是碍于田令孜与陈敬瑄内外相应,一直找不到机会罢了。

    “陛下,臣以为社稷飘零至此,皆为田令孜掌权之故。”李杰再度发言。

    皇帝问向两人:“朕现在就如笼中的金丝雀,怎么样才能摘掉朕这个笼子呢?”

    杨复恭马上上前对皇帝说道:“陛下,田令孜如今权通内外,不可贸然加罪,一旦西川震动,不知朝廷会到如何境地,必须等待良机。”

    “臣附议!”李杰上前说道。

    “有皇弟与杨公公一起,朕方有一搏的机会。”皇帝悠悠的叹口气,“是啊,慢慢来吧。”

    “奴婢与殿下必然会与陛下分忧!入成都可再细做打算,当务之急是先得去掉陈敬瑄,剪除他的羽翼。”杨复恭道。

    皇帝认可的点点头。

    “臣以为东川杨师立可用,以此相牵制。”李杰说道。

    “几日前朕已知晓,朕想将杨师立调入西川,可以吗?”

    杨复恭却说道:“陛下不可,这会打草惊蛇,田令孜必然会警戒,不如暗暗在蜀军中提拔自己人。”

    皇帝又问:“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亲信呢?”

    杨复恭有些犯难,李杰倒是有计划,就是之前同张濬讲的军事院之事,于是慢慢说与二人。

    杨复恭摆手称赞:“此法甚妙,且不失名分。”

    皇帝也高兴的说:“朕本来就有重设新军的打算,借着这个军事院确实可以实现真的打算了。”

    皇帝与李杰和杨复恭二人聊得极为尽兴,难得没有田令孜在旁边干预,皇帝第一次感受到与大臣之间谋划的畅快,仿佛自己终于能变更事情的走向了,不再只是那个被架在龙椅上端坐着的天子。

    众人达成一致意见后,李杰先告辞说:“臣现在得返回军中通告将士,请容臣向陛下告辞。”

    皇帝允诺后,李杰离开院子,回到军中立刻告知众人:“陛下已命拨发冬衣,明日就可装备全军,告诉士兵们熬过今晚就好。”

    都头们忙着去通知麾下的士卒,告诉他们皇帝陛下下令,必不会辜负他们这些河北来的义军。

    整个龙武军军心都有些凝聚起来了,对李杰抱有怀疑的军官也不得不信服他的能力。

    邬照把李杰喊到他那里吃饭,不断的称赞他:“我已经知晓殿下与田令孜相斗的事了,不仅龙武军士卒,天下会传播着殿下的美名。”

    李杰笑着回应邬照:“过奖,过奖,不过是本王的分内之举罢了。”

    邬照端起酒杯不断与李杰碰杯,劝酒说:“殿下再饮!”

    李杰左右不好推辞,只得不断的饮酒,直到喝成伶仃大醉的样子邬照才放他回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