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易朝永庆十年,太皇太后驾崩。

    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皇帝年幼,政权便在太皇太后和皇后两方势力中拉扯。经此一变,权力结构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在朝局动荡之际,两个少年从岭南偏僻之地,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京都。

    “大哥,我不管你了,今晚我定要投奔万香堂。”

    一个年龄尚幼的少年开口,他虽然满脸稚嫩,可裸露在外的皮肤能见到多处伤口重叠,一看就不是个老实的家伙。

    “随你。”年龄稍长的少年斯文一些,刚表示完同意,却又开始用话刺激自家弟弟。

    “枉你还是习武之人,这点点苦都吃不了。”

    小少年小嘴一撅,甚是不满。“都说你们读书人是榆木疙瘩不知变通。”

    说罢便气呼呼地背过身去,一副赌气的样子。即便这样也是越想越生气,继续嘟囔,“那万香堂是姑姑创办的,分号遍布全国。可这一路上你都不让我投靠,都是住破庙,吃那冷硬的馒头。还说什么降大事要吃苦头,我看你就是怕人家说你攀关系,所以拉着我一起吃苦。”

    “早知道,我就不答应阿妈阿爸陪你来赶考。”小少年气地连鼻子都呼哧呼哧喘气。

    农成文见弟弟农成武的样子,刚想开口哄一哄,远处的动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大哥,前面是怎么了?”农成文看着人群,开口问守城士兵。

    那士兵奇到,“今儿也不知道哪个大人物进京,太后身边的福公公、靖安王府的管家、陆相府的管家还有万香堂的管事,齐刷刷聚在城门口,人太多倒把路堵上了。”

    农成武听到万香堂眼睛亮了,“那我可以直接找万香堂管事的了,真好还不用自己问路了。”

    “哎,你这小毛孩子,”守城士兵拦住他,“人家一看就是有要事,你别乱凑热闹。”

    农成武撅嘴吐吐舌头。

    “成武,你要去就自己去,不过别透露我行踪。”农成文边说边从弟弟身上将自己的包裹拿下来,一副要跑路的样子。

    “哎,你干嘛去?”农成武一脸不解。

    农成文密切关注着那群人的动向,快速解释道,“你没听那士兵说那些人都是哪儿的吗?个个都跟姑姑有关,肯定是来接我们,我不要跟他们走,我要凭自己本事闯荡。”

    守城士兵听到他说的像是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抑制不住就大笑起来。

    “哎哟,这年头这么小的孩子脑子都病的不轻,你姑姑是谁啊?能跟这么多些大人物都有交情,你说出来我听听。”

    这士兵笑声太大,惊动了远方那一群人。农成文想趁他们发现之前赶紧跑走,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成文成武,你们两个小子胆子忒大,说好一路上要到万香堂报平安,结果一出岭南就销声匿迹。”走来训斥他们的是一个皮肤幽黑、眼睛细小的中年男子,他便是相府的管家石亭。

    “石亭叔,”农成文边说边悄悄往后退,“姑姑的骨灰在成武那里。”

    看到石亭的注意力转移到弟弟身上时,农成文转身就跑,“我就先走一步了。”

    这一天,守城士兵被震惊到好久都没回过神来。两个在他看来十分不起眼的乡下小子,被四个在京都常人高攀不起的地方,争抢着请回去。他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他们姑姑……是谁?

    其中年龄小的小子临走前似乎得意洋洋地跟他说,“我们姑姑就是农欢,人称‘欢姑娘’”

    欢姑娘?!

    那个丫鬟出身,在京都创办全国最大商号,又到岭南拓荒,据说是兴义军副将妹妹,同时又与当今相爷牵扯不清,并且终身未嫁的……褒贬不一的……奇女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