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我在长春不逢春 > 第十二章 查干湖

第十二章 查干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若去了解哪一个陌生的地区,首先看的是它的博物馆,其次是看它的水系,博物馆见证了它的历史和内涵,而水系则赋予了它的生命和灵魂,我的终极梦想是喀纳斯、泸沽湖和羊卓雍措湖,我在东北时去了很多河水湖泊,像什么松花江、五大连池、额尔古纳河,可以看到HLJ就有很多城市都是以江啊、河啊的命名,说不好这过去都是龙脉。吉林省有三个湖比较出名,第一是大家都知晓的长白山天池,高山湖泊;第二是丰满区的松花湖,日本人建的人工湖;第三个则是松原的查干湖,今天就来说道说道查干湖。查干湖的名气不在于他的湖,而是在于它的鱼,它的鱼怎么出名呢,舌尖上的中国。

    飘哥又一次发挥了活地图的作用,他在东三省是不用开导航的,即使迷了津,也从不把迷茫刻在眼前,因为他总知道哪里是北,哪里是南。这次同行的是的孟小飞,其他本地人可能对于大冬天去查干湖提不起兴趣,甚至嘲讽有什么可看的。其实旅行的意义就并不一定在于到达目的地,而在于你是否有颗探寻之心,倘若再有些来时的欢快和离时的不舍,那便更有价值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查干湖,经问询得知原来这属于蒙古族自治县,冬捕的历史直追辽金。当天我们到的较晚,先找了个农家乐住下来。吃饭是当地特色的全鱼宴,因为第二天才正式解封,所以我们吃的胖头鱼还不是冬捕后的,即使这样我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铁锅炖鱼,白菜粉条茄子豆腐想放什么就放什么,锅沿贴上几个玉米饼,临了青红椒丝断生,收汁儿齐活,甭提什么人间美味杭帮菜,甭提什么唇齿留香,这才是挤在舌尖上的满足,跳在味蕾上的雀跃,悟在心灵上的收获。

    BJ地区很喜欢吃鱼头泡饼,据说也是查干湖的鱼,属于改良版的京帮菜。我去过多个高档饭店吃这道菜,可能是因为在原产地吃过相同的菜品,BJ的新鲜度、酱汁、炖制手法跟前郭县有非常大的差距,名头挺响亮,感觉很一般。其实大都是食客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饭店抓住了食客的特性而已,只是简单融合成只有某些BJ人的喜好罢了,甚至还发明了满足BJ南方人的粤式做法,客观地说改良的有点失败。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带有地域属性的,一定是原产地的水源、食材、环境、做法等等综合因素重合在一起才会凸显出来它的味道。可能很多人会反驳我:才吃过几年盐,就来如此评价,照这么说香港几乎不种菜,难道香港美食是编造的咯?嘿,真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别的还真没什么喜好,对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倒是略有研究,前面已经有篇讲东北饮食了,今天说点别的地区。大家可以看到在国内比较偏穷的地方例如云贵川,口味都是偏咸偏辣的,因为它的食材并不单一,只有靠这些味道来填充;而在于那些发达地区例如江浙广东,一般口味会比较清淡一些,因为它靠原材料本身的味道就已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香港美食的重点不在于自产,因为来自全世界的食材供应链非常稳定,重点在于它中西合璧的餐饮文化以及港式做法,任何食材到了我地盘那都按照我的口味同化,你在香港绝对找不到做酸菜鱼、溜肥肠、回锅肉能超过四川,做烤鸭、京酱肉丝、谭家菜能超过BJ,但是人家不需要做这些攀比,只需要做好牛腩、菠萝包、鱼蛋粉就可以了;同样的道理可知XJ大盘鸡在XJ很家常的一道菜,但是到了河南地区做法和味道绝对逆天;再看看AH板面在AH几乎没人吃,到了SJZ地区简直成了招牌。

    第二天的凌晨四点我们就起来上冰了。不只是几波人,而是一行几百人驾着马车,零下三十多的温度瞬间被万马奔腾的气势给压住了,那种场景让我想起了乔峰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起了龚自珍的万马齐喑究可哀,想起了长津湖的钢铁长城冰雕连。不知道冰面有多厚,反正带上个狗皮帽子和手套,随便上了一辆马车,我有点害怕,给孟小飞念叨:这冰万一承受不住重量了怎么办?孟小飞还处于亢奋中,随口回复:怕个甚,万古流芳莽撞人,塌就塌了,这样挂的方式此生足矣。飘哥鬼魅一笑:放心吧,现在是年底,冰面最厚的时候,开车都没问题的。

    冬捕开启之前要举行个祭拜的活动,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蒙古渔民开始舞蹈,声音一会低沉一会高亢,风太大也没听清楚说的什么,大概就像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之类。开始进入湖中心前,只见渔民还喝了一杯小烧,我们也来了一口,那是第一次感觉喝酒也是一种温柔。大概在冰面上坐着马车走了半个小时,然后有经验的渔把头选了块区域,先在冰面做了个跪拜,拿出尖尖的神器开始破冰,随后下网的同时还要拿个长长的钩子一直推进,上千米的渔网像被穿针引线般直抵湖心。过了好几个小时,到中午的时候,所有渔民和游客都屏住呼吸,看看这今年的收成到底怎么样。老天总是公平的,只见渔网在我们站着的冰下缓缓移动,网还没到出口,已见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扭动,人们开始欢呼。终于等到你,热气腾腾的渔网千呼万唤使出来,网上所有的鱼全部都是几斤重,渔民说这个网的孔设计的这么大就是让小鱼逃脱,上来的都是五年以上的大鱼,越往后鱼越多,靠人工拉网是拉不动了,只能靠着七八辆马车滚动着绞盘,渔网的绳子随着绞盘的转动一点一点收缩,这一网的鱼排出了几里地,有经验的渔民说至少两三万斤。盛景再现的冰湖腾鱼,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配上独特的号角,勾勒出了不弱清明上河图的民族神韵和媲美富春山居图的关外盛景。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冬捕的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头网捕的最大的鱼被拍卖,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加价,最后以一万多的价格卖给一个讨得好彩头的游客,拍卖费用来购置新的鱼苗。查干湖千年以来盛景不断的原因正是在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年年有余,游客们呐喊着的同时也不忘争先恐后挑着自己的鱼,没有人是空手而归,所有人是幸福满满,是啊,年年有鱼,中国人的团圆是永远少不了团圆饭,团圆饭里是永远也少不了鱼的主菜。我们也买了几条,回去让阿虫给加工下,给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一些喜乐的气氛,再次望了一眼查干湖,心里暗暗下了决定:以后还要来看你,我的圣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