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开始整理京师

    他现在就在曹化淳的办公室里,一个人坐在那里痛哭流涕,一个人喝酒!

    剩下的,就是刘鸿训,孙承宗,还有周延儒了。

    孙承宗此时正忙于工部的生产,原本答应给袁崇焕的十八尊,现在却给了杨鹤八尊。

    孙承宗正在四处向温体仁讨要制造大炮的银子。

    至于周延儒,朱由检也是了解的,这人就像是温体仁那样,爱玩一些小动作。

    但自从他执掌了刑部之后,他就心满意足的当起了文武百官。

    再说了,他和张庆臻还在为一个红棺人的女人争风吃醋,自然不会插手这件事情。

    韩森接过了曹化淳递过来的那份资料。

    朱由检忍不住感叹,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大明,真正的朝堂啊。

    所有的灾难,所有的灾难,都集中在了一起。

    “这么说,他是刘鸿训?”

    “启禀陛下,就算没有那几个证人,我也会对刘大人产生怀疑。”

    曹化淳对刘鸿训有那么大的怨念吗?朱由检心里没底,不过他也明白,这个问题是不好询问的。

    “何以见得?”

    “启禀陛下,圣旨的抄写和修改,只有四个人有这个资格。

    一个是方公,一个是他的笔杆子。除了刘首辅和钱次辅之外,还有几个负责管理内务的大臣。

    平日里,他们都是帮助长老们整理文件,但是,他们却是根据自己的意见,在抄写文件的时候,进行修改和抄写。

    不过,评论与投票一样,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可以写。

    所以我才会这么肯定,那就是刘先生了。”

    “放屁,无凭无据,岂是你能乱说的,快,给我拿出西司的文书来。”

    “启禀陛下,所有批语和决断都在御史大人的手中,属下无权取走,还请陛下转告。”

    “切,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难怪他们如此大胆!”

    不过,这可是一桩大事,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要查一查。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地方,里面存放的都是皇帝、大臣、国家机密,以及一些重要的史料。

    到时候,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得继续做这个职位,这个职位是可以继承的。

    不过,让图书馆的人来检查也不太可能,毕竟,图书馆里的资料都已经整理好了,从图书馆里拿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三个人在。

    不管他做什么,程序都很复杂。

    不过朱由检也看出来了,这次京三营的改革,真正的权力都落到了李邦华的手里,而张庆臻则成了一个傀儡。

    所以张庆臻才把主意打到了巡逻兵的身上。

    他的想法很简单,等京中三大军部整合好,李邦华必然会成为三大军部的统帅,到时候,他就可以趁机调到巡逻队中,担任巡逻队的职务。

    原本的统领大人,在京城派人到陕的时候,也随军而去,最后战死沙场。

    按照赛马场的原则,张庆臻一定是买通了刘鸿训,让他首先占据了一个巡逻兵的职位。

    朱由检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指派了一个人,让他接手这支军队。

    送到了刑部。

    以周延儒的心思,想要调查清楚,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既然皇帝没有继续调查下去,那这件事迟早会水落石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张庆臻是皇太嫂的弟弟,而朱由检又是皇后娘娘待他不薄,所以他还是要顾及一下的。

    至于刘鸿训,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首席顾问。一旦被发现,至少会被判一个遣荣的罪名。

    不过他一走,朝堂上的平衡就被破坏了。

    在他的统治开始有了一丝希望的时候,一旦他的统治开始崩溃,那么,他的统治就彻底崩溃了。

    所以,朱由检必须保证自己在这一次的执政时间,最少也要维持两年以上。

    虽然和贪污分子达成协议并不好受,朱由检仍然试图找到愉快的东西来让自己开心起来。

    例如,田妃有了身孕,而这个孩子正是朱由检真心希望得到的,于是他就在心里许下诺言,以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对他(她)好一点。

    在田妃有身孕的这段时间,朱由检照例会到袁妃那儿,但是过了一个多月,她也有了身孕。

    文武百官闻讯后,纷纷以言语相贺。

    如此一来,萧云的问题便成了朱由检要面对的一个小小的困难。

    最终,在王母娘娘与田妃的鼓动下,小云成了朱由检的四房夫人。

    接着,她就被授予闪光圣母的称号。毕竟,所谓的“夫人”,不过是宫中与宫中侍妾中间的一个头衔罢了。

    于是,她执意要留在宫中,给阿萝做侍女,但却多了四个侍女,两个太监。

    甚至,还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院。

    不过,她平时都是在乾清宫中服侍,免得伤了朱由检这个做皇上的威风。

    这是一种内在的幸福。

    在朝廷之外,也不是没有好处,朱由检在仔细检查圣旨修订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与朝廷之外的联系方式。

    曹化淳与温体仁的交情,从温体仁被浙江高官追杀,竟前往曹化淳的公司喝酒就可以看出。

    而且,从这一点上,朱由检也能猜到,陛下的亲信与陛下的贴身侍卫关系匪浅。

    那么,对内对外交往的原理,能否同样适用于这一原理?

    像刘鸿训、周延儒这样的皇室子弟,肯定会跟张彝宪、王坤等人走得近,毕竟老田家也是皇室子弟啊!

    而且前段时间还闹得沸沸扬扬,说要除掉阿萝,说要除掉田家,现在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想要重新夺回老田的爵位。

    都是一片欢呼!

    难道孙承宗要与方正同归于尽吗?是钱谦益还是高启?

    知道真相,总比不知道真相要麻烦得多,但朱由检却不能动手,他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生大戏。

    而且最让他头疼的是,他觉得自己可以用圣上的旨意为所欲为,但大明的皇帝陛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皇上的圣旨,只限于召见,嘉奖,训斥,忠告等等,其余的事情,都是大臣们自己做主。

    内阁签字,皇帝签字,这一系列的程序,从下到上,都算是完成了。

    朱由检若是有什么提议,有什么想法,都要与内阁商议一番,达成共识后,才能让大臣们拟定一份旨意,也就是让方正化作。

    然后由内阁、六部等部门共同签字,然后发放下去。

    这就是大明的皇上,被欺负得跟个小老婆似的,可悲可叹!

    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朱由检也只有李邦华能给他带来幸福。

    京三营的士兵,已经减少到了三万多人,朱由检听得目瞪口呆。

    “陛下,要不是三营从陕来的士兵中,有不少人立下了功劳,微臣的人数还会更少。”

    “足够了,足够了,李卿家已经为我和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开销。”

    朱由检心中一喜,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