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横扫诸天 > 第68章 四大奇书之首

第68章 四大奇书之首

    杨应领着武松、李师师,骑快马先赶来了阳谷县,林娘子乘坐的马车慢,杨志在后面护送他们。

    阳谷县,一如既往地平静,城门口路人进出如常,除了布告栏上出现了新的皇榜外,别无异常的地方。

    看见平静的场面,武松露出一丝轻松的微笑:“杨公子,这阳谷县与往日无异,你又该怎么说?”

    杨应不回答武松,只是说道:“我们进城吧。”

    武松也翻身下马,跟着杨应走进阳谷县城。

    然而刚一踏进阳谷县,武松就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

    似乎街坊邻居都在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甚至有些像是在躲瘟神一样。

    武松眉头一皱,眼珠左右转动,他心中越想越不安,径直朝武大郎家奔去。

    “哗啦!”

    家门被打开。

    当头一个白色的奠字,让武松一阵目眩。

    此刻武大郎家里只有几个僧人在念经超度,别无他人。

    “哥哥、嫂嫂?”武松还是不敢相信地问了一句。

    没有人回答他。

    只有诵经的声音在他的耳畔不断回荡。

    就在武松想闯进去的时候,一个穿着破烂,脸上还有伤疤的十四五岁小子,拽了拽武松的衣袖。

    “郓哥?”武松回过头看去。

    郓哥他也认识,姓乔,是阳谷县一个卖梨的小贩,时常与武大郎搭伴。

    “武二哥,这屋里没人了,你跟我来。”郓哥拽了拽武松,探头看了看屋外,见没有人,带着武松一行人去了一条小巷。

    到地方,武松才问郓哥:“我哥哥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郓哥看了一眼武松,又看了看他身边的杨应:“武二哥,他是……”

    “这位是我在汴梁的朋友,在他面前不用避讳什么。”武松对郓哥说道。

    说完,武松神色复杂地看了杨应一眼。

    杨应说的并没有错,他家的确有血光之灾。

    只是他说的太准了些……

    真当看见了这一切,武松还是难以接受这现实。

    郓哥也是神情复杂地看着武松,把王婆牵桥引线,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的事,一五一十全告诉了武松。

    郓哥的话说完,武松已经是青筋蹦跳,两拳紧攥了。

    他走的时候,虽然担心潘金莲会干出勾搭别人的事来,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潘金莲这个毒妇,竟然会杀了武大郎!

    “我哥哥一生良善,从未害过别人,没想到今天竟然横遭这对狗男女的毒手!”武松仰天长啸。

    郓哥接着说道:“幸好武二哥你回来的早,若是再晚一日,武大哥的尸骨,就要被他们拉到城外去烧了!”

    “烧尸骨?”武松眼冒杀气,“这对狗男女还想毁尸灭迹?”

    “兄弟,你可愿意与我去衙门做个见证?”武松问郓哥道。

    郓哥显得有些为难:“我倒是愿意,只是我还有六十的老爹要赡养打起官司来,我怕就顾不上他了。”

    “这……”武松在身上掏了掏,却只掏出一些散碎银子。

    他这趟出差,身上本就没有带太多银子,任务没完成就回来,就更没有赏银拿了。

    他此时也是有些囊中羞涩。

    杨应见状,将一大锭银子放在郓哥手上:“小哥,这些钱你拿着,给老人家买点补品。”

    郓哥接过银子,两眼冒光,这一大锭银子,怎么也有二十两了!

    一旁的武松见杨应如此仗义疏财,又救自己之急,顿时对杨应心生好感。

    “既然人证物证都在,我一定要把这对狗男女绳之以法!”武松咬着牙说道。

    武松是阳谷县的都头,这层身份曾经帮助他获得无数荣耀,而现在,也成了他报仇的枷锁。

    从小武大就教武松:“正正经经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他还念着这句话。

    武松转过头,对杨应说道:“公子,我这就去找人写状子,还得劳烦公子您帮我家哥哥保护住尸首!”

    武松是个心细的人,他知道自己突然回来,撞破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勾当,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毁掉毁尸灭迹,让自己告状都没有证据。

    他要找人写状子,就不能待在家里护住自己哥哥的尸首,也只有拜托杨应了。

    “这事就交给我吧。”杨应点了点头。

    武松见杨应应允,又对郓哥说:“兄弟,你跟我来。”

    他两立刻动身,很快就消失在了武大郎家的屋前。

    杨应与李师师则向着武大郎家走去。

    然而还没到地方,就听见一人惊呼道:“这、这不就是陛下亲封的齐王殿下吗!怎么到我们阳谷县地界来了!”

    杨应有些疑惑,怎么阳谷县这地界,怎么会有知道他姓名的人。

    这宋朝又没微博,自己的名头,还能这么快传到鲁省不成?

    杨应回头看了那人一眼,只见那人头发花白,面白无须,杨应又不禁想起他刚才的声音,尖细不似男声。

    太监?

    大概率还是个自小便进了宫的太监,不然声音不会这么尖细。

    只是阳谷县怎么会有太监呢?

    水浒传里没提这茬子啊。

    莫非,这不是水浒传的剧本。

    或者说,不只是水浒传的剧本。

    毕竟水浒传在成书之前,就有很多民间故事流传了,而在成书之后,也有层出不穷的同人小说出现。

    不光是宋元就有许多水浒传里的故事,明清也有不少续写、改写水浒传的小说。

    其中最出名的……

    那就莫过于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了。

    只不过金瓶梅主要发生的地点是在清河县,清河县也的确住着太监,莫非……水浒传剧本里也融合了金瓶梅?

    “阁下认得我?”杨应押下疑惑,问这太监。

    “当然认得!老奴虽已不给陛下办差已有半年了,但眼力劲儿还是在的,给陛下办差的刘、薛两位公公,给老奴看过陛下刚发的皇榜,老奴一眼就认下了。

    哦,还未告诉殿下,老奴叫花安,本是为陛下执掌惜薪司的,去年给陛下筹备花石纲时害了病,只好告老还乡。”

    花老太监对杨应说道。

    做太监的,能干到他这个位置,给宋徽宗筹备花石纲,自然是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京城里一发了皇榜,他刘、薛两个驻扎在阳谷县给皇帝办差运纲的太监,就来找他的。

    说是万一见了这新封的齐王,一定要小心对待。

    毕竟能异姓封王的,那肯定是狠角色,就是贵为太师的蔡京,也未必能比得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