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横扫诸天 > 第83章 匈奴人的大汉留学生

第83章 匈奴人的大汉留学生

    当然了,另立单于后,由于实力大为衰弱,其实匈奴王庭是不愿意招惹汉朝的。

    入寇并州的,自然也不是匈奴王庭的部队。

    而是于夫罗的这些汉朝仆从军。

    而于夫罗之所以既和匈奴王庭决裂,又和汉朝打仗,就是因为灵帝不当人,摆了于夫罗一道。

    当初匈奴老单于被杀的时候,于夫罗就上表朝廷,请求朝廷为他这个忠诚的大汉匈奴属国将军做主。

    看在他为大汉出身入死的份上,让他回去当单于。

    毕竟匈奴是汉朝的附属国,匈奴单于实际上是需要汉朝认可或者任命的。

    谁知道朝廷非但没当于夫罗继承汗位,而把匈奴王庭的管理权交给了叛乱的匈奴人,而且还禁止于夫罗回匈奴故地。

    而匈奴王庭的人也害怕于夫罗回来报仇,和汉朝达成一致,封死了于夫罗的归路。

    于夫罗有家不能回,又觉得自己为大汉出身入死,大汉却如此待他,因此一怒之下,反了大汉,入寇并州,一路打到了太原郡。

    要知道太原郡已经是并州最南边的郡之一了。

    再往南,就是司隶校尉管理的河东郡了。

    可以说匈奴距离大汉王朝的核心统治地区,就差一步之遥!

    这可是匈奴王朝最强盛时都没有达到的成就。

    反倒是让大汉的匈奴仆从军达成了。

    因此于夫罗也有些飘,在晋阳另立了匈奴朝廷,并自称单于。

    当然了,他这个单于,除了他自己的人,没人认可。

    于夫罗看了去卑一眼,“何事如此惊慌,莫不是西凉军打过来了?”

    于夫罗在朝廷里也是有眼线的。

    他知道汉朝原本想让董卓的西凉军来打自己,不过董卓为了把持朝政没来而已。

    看见去卑如此惊慌,他第一时间就觉得,可能是西凉军打过来了。

    但是去卑却摇摇头:“不、不是西凉军!”

    “不是西凉军你如此惊慌干什么!坐下,先饮一杯酒!”于夫罗举起酒杯,对去卑说道。

    去卑摇摇头,他现在哪还有闲情逸致喝酒啊!

    他的人马就驻扎在太原郡最南边的地方,真要打起来,他的部落肯定是第一时间要吃亏的!

    “单于,来不及喝酒了!西凉军虽然没打过来,但是白波军投降朝廷了,现在他们是朝廷的讨伐军,先锋已经快抵达界山了!”去卑激动地说道。

    界山是太原郡和河东郡之间的一道天险,易守难攻。

    要是这里被白波军拿下,匈奴再想拿回来,要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毕竟匈奴人擅长野战,并不擅长山地作战和攻城作战。

    界山这种险地,天然就对匈奴人不利!

    于夫罗听见去卑的话,也是一惊:“什么!敌军的动作竟然如此迅捷!”

    接着他低下头想了想:“白波军竟然投靠朝廷了,他们不是黄巾余党吗?难道大汉朝真的气数未尽?”

    “敌军来了多少人,领军将领是谁?”于夫罗看向去卑,皱着眉头问。

    去卑连忙回答:“敌军先锋估计有一万人,领军将领是杨应。”

    “杨应?此人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白波军的头子不是郭太、杨奉吗?他们怎么没来?敌军可有后续援军?”于夫罗有些疑惑。

    白波军虽然作为黄巾军,战斗力很差,但是他们也号称有五十万众,兵马有二十万!

    他们的部队数量都快赶上于夫罗的部众人数了。

    对于这么多敌军,他也不敢疏忽大意。

    “这杨应是杨奉的儿子!哨骑探报,敌军除了这一万,还有差不多两万人在运输粮草!”去卑回答道。

    于夫罗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将酒杯放在桌子上,哈哈大笑起来:“敌军就来了三万人?区区三万人,有什么可怕的!要是杨奉、郭太亲自领兵来,我还有些忌惮。

    杨应?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罢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去卑看见于夫罗轻视杨应,连忙说道:“单于,不能轻视这个杨应啊!我的探子说,就是这个杨应,带兵在安邑城下,击败了牛辅八万大军!”

    “什么?!”于夫罗惊呼一声,站起身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牛辅不是董卓的女婿吗?他麾下都是西凉军精锐,怎么可能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打败?

    况且要是他能打败牛辅,还投降汉朝干什么?”

    去卑回答于夫罗:“这个杨应,据说不光武艺超群,更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之所以投降汉朝,就是因为打败了汉朝的军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据说他投降后,不光地盘得到了保留,甚至他爹杨奉还被朝廷封为了将军,还封了侯!这个杨应,也被朝廷封为了黑山校尉!”

    于夫罗听见去卑的话,震惊非常。

    杨奉的儿子,有这么厉害?

    “郭太呢?白波军的首领不是郭太吗?”于夫罗又问。

    “郭太已经死了!现在白波军,是杨奉的天下了!”去卑接着说道,“那个杨应,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是所有的人马,全部穿戴重甲啊!

    我们独孤部和他在界山南面斗了一场,不但大败,我甚至还折了一个千骑长!”

    听见去卑的话,于夫罗的神情终于凝重了起来。

    一万人,全部身披重甲?!

    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于夫罗麾下五万匈奴骑兵,能穿戴重甲的,也仅仅只有五千人而已。

    即便是这五千重骑兵,也是没有马铠的。

    马铠可比甲胄稀罕多了。

    要是杨应真有一万重甲精锐,那的确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没想到白波军的局势,变换的竟然这么快。”于夫罗感叹一声。

    他想了想,问正坐在他身边的亲弟弟呼厨泉:“兄弟,你认为我军该怎么对敌?”

    呼厨泉不仅仅是于夫罗的兄弟、亲信,更是于夫罗的智囊。

    他是去汉朝的太学留过学的匈奴人,见识十分不凡,智谋超群,老单于赞他是匈奴人的张良!

    于夫罗入汉地这么久势力越来越大,多亏了呼厨泉的辅佐。

    呼厨泉立刻说道:“界山是险地,一旦被汉军控制,晋阳以外,既没有可以一夫当关的险地,又全是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山路,到时候汉军出兵太原,我军就危险了。

    而界山以南是一片开阔地,我军不如背靠界山,在界山南面迎敌。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既能发挥我匈人骑兵的威力,又可以保障我军后方安稳,即便作战不利,也可以大军固守界山,让敌军难进寸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