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诸天之从九叔世界开始 > 第三十三章 元兵来袭

第三十三章 元兵来袭

    至正十二年一月开始,天下便烽火弥漫。

    眼见天下的起义军态势愈演愈烈,元朝终于有了大动静,开始秣兵历马镇压起义军。

    一月十八,新年刚过。

    元朝派遣原监察御史也先贴木儿作为统军元帅,率领元朝最精锐的十万将士前去平叛。

    他们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离他们最近,威胁最大,一直处在北方搞风搞雨的刘福通红巾军。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打算集中全国精锐兵力,毕其功与一役,彻底消灭北方的红巾军。

    也先帖木儿派大将巩不班率领一万骑兵,两万步兵作为先锋。

    巩不班也是的确有着不俗的才能,是个能打的悍将,连战连捷,斩杀起义军重要将领韩咬儿,接连又收复上蔡等重镇,也先帖木儿率领大军顺势进攻汝南。

    可就当也先帖木儿率领主力刚刚抵达汝南城下,一个惊人噩耗传来,就在昨夜先锋军队被汝南城中的红巾军夜袭。

    三万大军折损一万暂且不说,他的前锋大将巩不班也被红巾军所杀。

    得知这个消息,也先帖木儿不敢再进攻汝南城,直接率大军后撤五十里,等待他大哥的支援。

    这巩不班可是他求了自家大哥好久,才从大哥那里借来帮他指挥打仗,好镇压反贼积累功绩,如今却是无能被杀,你叫他一个以前搞反腐反贪污工作的文官如何又会懂这些?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做,就不会错!

    他的大哥会替他摆平一切。

    他的大哥就是大名鼎鼎的脱脱帖木儿,十五岁出仕,二十六岁便已官居元朝右丞相。

    几次大起大落,朝堂动荡,皇帝更迭,依旧屹立不倒。

    到了今年,他大哥已经在右丞相之位呆了十二年,独揽大权,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甚至就连皇帝也要封他大哥为郑王,加以笼络。

    只可惜大哥太过愚忠,坚持不肯接受。

    在等了半个月后,脱脱帖木儿也没有辜负他弟弟也先帖木儿的期盼,再一次调集最后二十万压箱底的中央精锐大军前来支援自己弟弟。

    只可惜这一战脱脱帖木儿太过信任自己的弟弟,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也先帖木儿在接收这二十万精锐大军之后,并没有着急前去剿灭叛军,反而是窝在自己的营地求神问卜,希望能够算出一个出兵的好日子。

    又是一个月过去,三十万精锐元军就这么看着自己的主帅在自家军营内成天烧香拜佛跳大神。

    三十万元军对于主帅的不作为,一个个兵疲人乏,士气低落。

    一直到了某天夜里,汝南城内的反贼试探性的夜袭,早已被自家主帅折腾的疲惫不堪的三十万元军当场便炸了营。

    一旦大军在夜里发生营啸,就算是孙武再世也无力回天。

    也先帖木儿倒是好运,他还以为是发生了兵变,一看情况不对便二话不说拔马就逃,最终在他的亲兵保护下逃得一条性命。

    可是那三十万精锐元军就没那么幸运了,不明就里之间,自相践踏攻杀。

    直到第二天中午,也先帖木儿才勉强收拢了一万残兵。

    这三十万军队可是元朝最精锐的中央嫡系军队,也是镇压天下国运的底牌,只可惜被打仗一窍不通的也先帖木儿一朝葬送。

    本来就国运颓势的元朝,好悬一口气差点没有接上来。

    脱脱见此也是没有办法,对待自己的草包弟弟,他这次算是彻底看清楚了。

    只是这看清楚所花费的代价未免有些大,整整三十万精锐大军,其中不乏闻名天下的强军,都被这一朝葬送!

    可是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他能打能骂,但却绝对不能杀,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亲自出马,亲自率兵镇压剿灭这些可恶的反贼了。

    因此,脱脱作为手握大权的右丞相,便开始东拼西凑,筹备大军准备再次卷土重来,镇压士气高昂的起义军。

    ……

    一举歼灭元朝主力三十万人,刘福通麾下红巾军将士人人振奋,天下也为之沸腾,似乎推翻元朝,夺得天下就在眼前,指日可待!

    刘福通感受自身几乎已经快要溢满出来的气运,他也在考虑自己是否是到了该称帝的时候了。

    不说称帝,至少也该称个王吧?

    他早已经得到了徐寿辉和张士诚称王的消息,心中也是羡慕。

    可他修炼异术,也知晓一些天命大势,知晓一旦自己称王称帝,那他就再也没有周转的余地可言,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而且,此时绝对不是称帝称王的时机。

    他都还没称王称帝,元朝就盯着他打,一旦他称王称帝之后,那还不打得更狠了啊?

    元朝毕竟是华夏大一统帝国,绝对不是说仅仅打败一支三十万大军就能将之彻底颠覆。

    他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整个元朝的疯狂反扑。

    这样做的唯一结果就是他在北边和元朝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让南边的起义军们坐山观虎斗,最终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他没有那么傻。

    既然称王称帝不行,那就继续扩大地盘,积累实力。

    说做就做,刘福通压抑住内心疯狂的欲望,继续调兵遣将进入南阳盆地,先后攻占南阳和邓州,再次将地盘扩大了一圈。

    不过他没有再盲目扩军,有兵五十万已经够用了。

    兵在精,而不是在多!

    如果他能将这五十大军彻底训练出来,那便是他的天子之基!

    ……

    看过上面的情报,傅渊又递给李善长和胡惟庸二人看了,问道:“你们觉得刘福通这人怎么样?”

    李善长摸了摸自己的小胡须,侃侃而谈,“刘福通此人一时英雄,只是趁了天时,但却没有得地利,注定不过跳梁小丑罢了!”

    “对!”

    胡惟庸也很赞成,“别看刘福通消灭了元军三十万主力,并扩大了地盘。可这一切不过是那空中楼阁,镜中月,水中花而已。等到下一次元军再次攻来,注定更加迅猛,难以抵挡!”

    他俩旁观者清,再加上傅渊这个主公平时提点的只言片语,以及通过细作收集而来的各种情报资料,倒也能勉强看得清这天下大势。

    傅渊又将麾下有百万大军,虎踞湖北、湖南、江西的徐寿辉提了出来,“那徐寿辉呢?”

    “徐寿辉不过冢中枯骨尔,他的地盘虽然最大,看似兵马也最多。可奈何麾下兵马纷纷各自为政,手下大将一个个拥兵自重,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内里却已经完全坏了!”

    李善长依旧是第一个发言,“而且这百万大军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只怕是将能拿得动锄头的农民都算在内了!”

    “这些人不通兵法,不懂军阵练兵,一旦元军杀到,依靠这些只拿着锄头竹竿的农民军,必定被杀的丢盔卸甲,一败涂地,麾下地盘也都将分崩离析,不再听他号令!”

    胡惟庸也是笑着附和,“话说百万大军,他们知道百万大军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吗?他们哪里来的粮草,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

    傅渊没有做出结论,继续问着:“那你们再说说张士诚?”

    这次李善长给了胡惟庸先说话的机会,“张士诚跟徐寿辉相似,吃相太过难看,手下普遍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虽然号称十万大军,可真正的可战之兵少之又少,战斗力太弱,不似主公这般,已有谋划数年之功。再操练得法,就能在不减少太多自身战力的同时,快速完成扩军。”

    “这样的军队只要拉出去打上几场胜仗,那便是精兵了!”

    见胡惟庸说完,李善长补充道:“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这出身实在太过低微,一朝得起,肯定会被他麾下的豪强们看不起,人心不附的情况下,面对元军的攻打,他很难坚守!”

    傅渊听了也不禁连连点头,李善长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点子上。

    其余义军首领都是明教坛主香主,麾下还有各路的教众作为骨干,本身就有着明教作为依靠和底蕴。

    也就只有张士诚,他一个最底层的私盐贩子,仅仅靠着自身威望,拉着自己的十八罗汉趁势而起。

    他起义成功的难度,比其他起义军的难度要大上数倍!

    不过他也有其他起义军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投靠元军,调转手里的兵刃对准其他起义军。

    明教香主绝对没有投靠的可能,毕竟是老反贼了,人家元朝就是要树立一个典型,而明教麾下的起义军就是典型。

    元朝注定要对明教麾下的起义军明正典刑,杀鸡儆猴!

    傅渊品了一口热茶,笑道:“你们说得都没错,我们马上也将要迎来第一次挑战。”

    说完,傅渊又拿出一封密信递给二人,“我收到六合那边传来消息,有一股六万人的元军正在朝着六合进军,那里的红巾军首领正在向我求援,你们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二人看过信件之后,也是明白他们即将要面临的挑战。

    六合在两个月前被一伙起义军占领,领头的也是明教的一个香主,傅渊志不在此,便没有主动攻打,反而是乐的有人替他守住东面的屏障。

    六合与滁州相邻,二者都属于扬州路,两地相隔仅一百多里,并且两地中间并无险地可守,一旦元军攻破六合,那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长驱直入。

    战争不能在滁州打起来,所以,这六合不能落入元军之手。

    “主公,我认为唇亡齿寒,这六合我们必须出兵相助!”李善长起身拱手说道。

    胡惟庸也是说道:“臣也是此理,唇亡齿寒,我们必须派一大将率大军帮忙守住六合!”

    傅渊笑着看向二人,“那你们说派谁去帮忙守六合?”

    李善长拱手道:“臣觉得派建威将军徐达合适!”

    在这,胡惟庸有了不同意见,“臣觉得游击将军常遇春更合适!”

    傅渊听取了二人的意见,依旧是坐在那里没动,又过了片刻,终是站了起来,走到一处沙盘前,看着上面的地图,“既然你们一个说徐达合适,另一个说常遇春合适,那就干脆把他们二人都派去好了。”

    傅渊也是干脆,这次救援就当是练兵好了,成败都无所谓,重在参与嘛!

    听到傅渊做出决断,李善长和胡惟庸也不再多说,只是为自己这位稳重至极的主公点了一个赞。

    派一个去有风险,那就干脆派两个大将一起去。

    “着令~”

    傅渊背着手故意拉长了声音,一旁的胡惟庸赶紧拿起纸笔记录。

    胡惟庸字写的漂亮,所以傅渊有文书命令下达,都是让他起草记录。

    傅渊继续说道:“本将命令建威将军徐达为主将,游击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再遣郭兴、陈德、顾时、费聚四将帐前听用,明天早上率本部支援六合!”

    既然要练兵,那就干脆拉出去一半人马好了,毕竟元军可是有六万人,多少也要尊重尊重。

    说完,傅渊又补充道:“我再令郑遇霖作为骑将,率五百骑兵暂归徐达指挥。”

    郑遇霖是郑遇春的哥哥,弟弟稳重,智计百出;哥哥勇武,铁血悍将,当百人敌。

    二人在傅渊麾下皆是受到重用,官居六品。

    胡惟庸快速将傅渊说出的军令写了出来,其字板板正正,不偏不斜,看着让人赏心悦目。

    随后胡惟庸将傅渊刚才说的军令口诉重复了一遍,确定没有错漏,再交给傅渊盖上天策大将军金印。

    随后傅渊取出虎符令箭,让身边的亲兵一起带给建威将军徐达。

    没有他的虎符令箭私自调动军队,那可是死罪!

    等做完一切部署,李善长和胡惟庸又开始张罗着准备民夫粮草。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其实更多的打得是双方的后勤实力。

    这次就在一百多里范围内打,而且一路平坦,不似蜀地山路崎岖,他们这一方在运输粮草方面还是有着很大优势的。

    当然,元军也是一样,毕竟他们后面的粮道也是畅通无阻。

    而就在傅渊刚处理完积累的一些文书的时候,这时外面传来了亲将花云的声音。

    “禀主公,前天城内进来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已经被我们的人控制,只是那人吵着说要见您!”

    “哦?”

    “要见我?”

    傅渊一愣。

    他现在大小也算是一方割据的反贼首领,又岂是别人说见就能见?

    不过他想到对方鬼鬼祟祟,难道又是哪里来的土匪流寇听了他的名声想要加入他麾下?

    他现在占据滁州,实力不弱,自然是有着不少人前来投奔。

    对待这些人,如果身体素质不错,他基本上都是直接打乱了扔进新兵营操练。

    这些人往往都是大字不是几个,扁担倒了也不知道是个一字的土匪,流寇之类,并不值得他重视。

    而且,他每个星期至少要去两次新兵营,让那些新兵们知道谁才是老大,在这时候,他也会开启望气之术,区分有着命气的人才,选择重点培养。

    因此傅渊倒也不存在什么错过人才的情况。

    就在傅渊想要拒绝的时候,花云又说话了,“主公,昨天我得到消息后就派人去看了那人。”

    “那人身高八尺,相貌魁伟,长得孔武有力,说话谈吐也很是不凡。我也趁着今天上午没有当值的时候去看了一眼,这人的确有些本事,我建议主公还是见见的好!”

    他是主公亲兵大将,统领龙骧军,属于心腹中的心腹,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

    有些时候主公不在乎的事,也需要他帮忙拾遗捡漏,害怕因为一时疏忽出了就纰漏,耽误了主公大事。

    见花云这么说,傅渊不禁来了一丝兴趣,自己这亲将平时话很少,口风也紧得很,今天他竟然特意推荐了这吵着要见自己的家伙,想必是对方有什么过人之处。

    于是傅渊起身道:“那行,我现在正好有空,去见见这人到底有何本事,竟然让你花云也替他说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