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诸天之从九叔世界开始 > 第三十九章 第二波反元红利到来

第三十九章 第二波反元红利到来

    六月,傅渊在滁州城外击退六万元军,守下了滁州城。

    而远在长江下游,处在高邮的诚王张士诚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南面要面临东南沿海方国珍的攻打,北面则是要面临元军的攻打,真是忙得焦头烂额,一塌糊涂。

    不过他对治下属地的百姓很好,百姓纷纷踊跃帮忙守城,还能够熬得住,撑一撑。

    当然,主要还是南面进攻的方国珍有意放水,没有全力进攻,给了他喘息的机会。

    而北方的元军,他也能够依靠大江大河作为防御依托,双方打得有来有回。

    再怎么说他也是占据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钱粮不缺,只要给他时间,他就能逆天改命!

    只是当他得知又有一支五万人的元军加入北边战场的时候,他差点没激动的昏过去。

    这天下义军那么多,元军就逮着他一个人揍了是吧?

    先不说张士诚如何挨揍,我们说说挤在浙江东南沿海之地的方国珍。

    方国珍贩过私盐,干过山贼,也当过海贼王,可最终还是选择了起义军首领这条更有前途的光明大道。

    于至正八年起兵反元,手下聚众数千人,并有兄方国璋、弟方国瑛、方国珉作为左膀右臂,劫夺海运漕粮。

    元廷知道后命令江浙行省发兵征讨,方国珍俘虏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后,请降。

    不久复反,元朝继续派大军镇压,结果再次被方国珍俘虏元朝重臣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

    后又受元招降,三月后复反,于黄岩澄江杀浙东道都元帅泰不华。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方国珍,一个在元朝和起义军之间疯狂试探,来回横跳的男人!

    目前再次被元朝招安,让其派兵攻打张士诚的南边,只可惜出工不出力,让元朝大失所望。

    而这方国珍也是奇葩,手下实力很强,拥兵十余万,但却只占据宁波到温州一带,并未再攻打其他地盘,只是安安心心的当着他的两面人,偶尔也会出海一趟,过一把海贼王的瘾,怀恋一下从前纵横四海的生活!

    在方国珍手下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劝说其既然选择了造反,那就一条路走到黑,把地盘扩大总是不吃亏。

    可方国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紧着他的浙江东南一片不挪窝,死活也不对外扩张,悠悠哉哉地当着他的海贼王。

    也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志向,甘心安于现状,导致手下很多人才流失,投奔他人。

    说完一直挨揍的张士诚和一直在边缘划水的方国珍,咱们再来说说拥兵百万的徐寿辉。

    现在的徐寿辉可以说是肠子都快悔青了。

    他当初借着彭莹玉的号召力,号召湖北湖南江西三地的明教教众起义反元,这些人也都一一听从了。

    一下子就拉起了百万之众,快速占领三地,一时风光无限。

    可是到了最后,这些人一个个实力做大,虽然依旧奉他为首领,但却已经听调不听宣,各自占地为王。

    说他徐寿辉都能做皇帝,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称王?

    自古,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

    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徐寿辉既然借了彭莹玉的势,他又没有镇压一切的实力,那就要承担被反噬的后果。

    步子迈得太大,就要扯到蛋。

    现如今徐寿辉的麾下本部大将也开始和他离心离德,有着将之架空的趋势。

    所以说,徐寿辉的下场几乎可以预见,一个表面光鲜的傀儡皇帝,等什么时候不需要了,那就可以落水而亡!

    而傀儡皇帝也不止徐寿辉一个,在北方马上也要出现一个傀儡皇帝。

    四月底,也先帖木儿三十万精锐元军被刘福通杀得大败,仅剩一万人逃回,元朝根基大损。

    他的哥哥脱脱帖木儿为了替他逃罪,东拼西凑凑了二十万大军,准备前去镇压刘福通所部。

    脱脱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大都南下,兵分两路,一路由他派遣一员大将率八万人去攻打驻守在徐州,拥兵十万的反贼芝麻李部。

    芝麻李部就是一群由山贼土匪流民聚集而成的乌合之众,对待手下百姓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胡虏还要胡虏,不得半点人心。

    仅半个月,徐州城破,芝麻李被杀,手下两员大将彭大和赵均用带着麾下人马渡过淮河投奔在刚刚打下泗州,地盘扩大一圈的郭子兴。

    郭子兴让其进入凤阳城,因为同为明教香主的缘故,再加上对方有着接近两万的人马,郭子兴封二人为元帅。

    一时间,濠州义军郭子兴部实力大涨,拥兵五万余人。

    再说说元朝丞相脱脱率领剩余的十二万大军进攻刘福通。

    他先以十二万大军稳定岌岌可危的前沿局势,再广邀招募附近豪强,分封官职,一起攻打刘福通。

    其中两支实力最强的当地豪强武装答应脱脱结盟攻打刘福通,这二人分别是蒙古人察罕帖木儿和汉人李思齐。

    这二人麾下民兵都有着数万人,且有不俗的战斗力。

    等攻打芝麻李的八万人与脱脱汇合,脱脱便发出号令,以他们三人为首,其余势力稍弱的豪强为辅,一起进攻刘福通部。

    一时间刘福通被三面夹击,刚刚还没捂热的南阳盆地被元军收复,信阳、罗山、汝南等地也相继陷落,起义军节节败退,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打败刘福通后,察罕帖木儿授元朝封汝宁府达鲁花赤(军政一把手),李思齐则是授元朝封汝宁府知府。

    刘福通丢失大片土地,快速收缩防线采用精兵策略抵御元军进攻,勉强算是稳住了局势。

    可此时的他实力大损,原本麾下的五十万大军只剩不到二十万,其余要么被元军收编,要么就是被杀,或逃。

    而且随着他的失败也出现了很多手下不听号令的情况,不得已,他派人去将藏匿在居砀山夹河的韩山童儿子韩林儿请了过来。

    伴随着被元军打得大败,刘福通的气运被破,实力大损,已经无法做到镇压麾下诸将,只能选择扶持继承了韩山童部分气运的韩林儿作为首领,以他的名义再次号令众将!

    在这时候,刘福通很庆幸自己一开始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选择称王称帝,否则现在想回头都没有机会。

    最终在他的扶持下,韩林儿登基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也是如此,刘福通终于又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勉强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

    同时也挡住了元军疯狂的进攻,可以默默的选择舔舐伤口,慢慢恢复元气,等待下一次崛起的时机。

    打完刘福通,时间已经来到十月,天气逐渐转寒,元军将士接连打了几个月的仗,也都有些疲惫,已经不宜继续动兵,于是大家都暂且收兵,准备来年再战。

    至正十三年春,刚一开始,元军又有了大动作。

    首先刘福通麾下地盘势力已经被经营成了铁桶,暂时无法突破。

    脱脱选择派察汗帖木儿和李思齐南下去攻打称帝的徐寿辉,而他则是率领二十万本部,以及三十万收编的降军,号称百万大军,去攻打仍然在高邮顽固抵抗的张士诚,想要给予其致命一击。

    脱脱知道起义军和豪强势力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想着好让二者互相消耗,他最后再来捡个便宜。

    这边,察汗帖木儿和李思齐也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越过南阳盆地,直接进攻荆州襄阳等地,并一举将之收复。

    长江中游的元军水师也是趁此机会配合着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将徐寿辉麾下各势力驱逐出了江西,江西义军退守到湖南罗霄山一带。

    两个月后,天完政权首都浠水也被元军攻破,起义军原本打下来的湖南湖北地盘尽失,徐寿辉率领残部退守大别山紫云山一带苟延残喘。

    徐寿辉百万大军仅几个月时间便烟消云散,真是看他高楼起,看他高楼塌!

    也就在这时候,一个年纪三十岁出头,仪态不俗,名叫作陈友谅的男人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张定边和张必先率领一小股义军投靠到了徐寿辉麾下倪文俊部,当起了一个小小的千总,开始书写他的传奇人生。

    这边起义军最大的两股势力,刘福通和徐寿辉接连被元军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给有着野火燎原之势的起义事业浇了一盆冷水,给予了沉重一击。

    一时间,起义军人人自危!

    另一边,在脱脱的百万大军疯狂打击下,张士诚也直接选择跪地求饶,派出使者求和,想要去掉自己诚王王号,投降元军,如方国珍一般。

    可脱脱坚决不纳降,他要攻破高邮城,屠城!

    他要给天下那些反贼们好好看看,树立一个典型,反抗朝廷是什么下场,造反又是个什么下场?

    一时间天下反元势力都消停了不少,要么选择投降元朝,要么选择投靠大的起义军势力。

    傅渊这边也有不少人听闻他的名声前来投奔,其中有一人格外受他的看中。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至正十三年七月,距离傅渊起兵反元过了快两年,目前地盘也就滁州附近几个县,在一众义军中并不突出,甚至还显得有些羸弱。

    当初还要仰着他鼻息生活的老岳父郭子兴此时兵强马壮,麾下已有十余个县,坐拥将七八万大军,已经不怎么将傅渊看在眼里,每次传来的信中都带着一丝暴发户般趾高气昂的味道。

    这是典型的膨胀了啊!

    对此,傅渊只想说他已经给扬州路都元帅谷琦写过信了,让他给老丈人施加一点压力,避免膨胀后的郭子兴得老年痴呆。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十八岁俊秀少年率领一万多人的起义军来投靠于他。

    那少年名叫邓友德,泗州虹县人士,他的父亲叫邓顺兴,为人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

    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掀起一波起义反元的大潮,邓顺兴也是跟着天下大势起兵反元。

    不久,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不幸中箭身亡。

    之后,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继续父亲未完成的反元大业。

    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刚满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其人天生魁梧,聪慧好学,勇武过人,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屡次击破元军。

    只是天下最大的两股起义军势力刘福通和徐寿辉都被打得节节败退,导致现在整个反元义军的大环境都不好,一时间起义军人人自危,生怕元军就派大军来绞杀自己。

    邓友德也是如此,他深知自己实力不够,不能再继续单打独斗下去,再加上他也没有称霸一方的想法,便果断的想找一明主投奔。

    他将周围势力不弱的起义军们都观察了一遍。

    他根据郭子兴近日所作所为已经看出对方现在看似如日中天,但却已经到了盛极转衰的时刻,元军主力一定不会放任其继续做大。

    你说郭子兴要是真的有能力有本事,倒也不怕元军反扑,但可惜的是,据他观察这个郭子兴并没有这个能力,看似实力不弱,但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分成了两股派系。

    一股以郭子兴和彭大为首,另一股则是以赵均用和孙德崖为首。

    一个势力,在本就有着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居然还搞内部派系争斗,一点都不团结,真是取死之道。

    其灭亡之日,指日可待。

    然后再看看被打得窝在山上当土匪的徐寿辉,以及同样不敢动弹的刘福通,现在傻子才去投奔他们!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傅渊所在的滁州了。

    滁州乍一看似乎并不起眼,可是仔细一分析却是内含乾坤。

    首先就是干过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以七千破七万,证明其首领有勇有谋,胆略过人,大事可为。

    二是以三万之兵打退六万元军的进攻。

    既然能够在根基并不稳定的情况下打退六万元军的进攻,想必现如今有了准备,哪怕下次元军十万人来攻打也是不怕。

    因此,邓友德果断率领麾下一万多名义军投奔了傅渊。

    其实也没有一万多义军,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真正的可战之兵不过四五千人罢了。

    面对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义军前来投奔,傅渊当然是喜不自胜,并亲自接见了这个刚满十八岁却已经抗元两年的少年义士。

    这一看之下,心中更是欢喜,对方头顶竟然是金黄色的本命之气。

    命气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此人注定有着独挡一面的能力,和汤和、胡惟庸一样,有着管理一部一省的能力。

    为了显示双方亲近,并有意拉拢对方,傅渊还给邓友德重新取了一个名字——邓愈!

    大明开国卫国公邓愈,天下英雄进入吾瓮中矣!

    邓愈率领四五千战兵的加入,对傅渊此时的势力规模,直接就许了他一个正六品的都指挥使同知,手下管着将近两千人的人马。

    傅渊作为人主,这是他对手下臣子的保全,真要是原封不动的让其继续率领原本的旧部,只怕要么是送去战场当炮灰,要么没过几个月就意外身亡!

    而傅渊却是只等邓愈立下大功,他就不吝提拔成为正五品的游击将军,甚至更高。

    如此丰厚的优待,也算是为后面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此时经过一年的修养生息,傅渊麾下有着精锐步卒五万,骑兵五千,一切只等一个信号,他便可以吹响进攻长江南岸的号角。

    这个信号来的很快,麾下号称百万大军的元朝丞相脱脱,在疯狂围攻高邮城三个月后,就在高邮城快要弹尽粮绝,坚持不住的时候,元朝的一道懿旨直接将脱脱的兵权解了,并押送回元大都。

    在路上,那钦差大臣以元朝皇帝的名义赐下一杯毒酒,一代权相脱脱就此殒命。

    脱脱作为丞相,在外面手握百万大军,实在是功高震主,自取死尔!

    就在脱脱离去的第七天,被脱脱一路收降得到的百万大军忽然崩溃、哗变。

    这让已经大半个身体搭在悬崖外面的张士诚忽然有了喘息的机会。

    张士诚趁机派出军队出城进攻,杀得本就崩溃的百万大军大败,斩杀收降无数,并且将原本被元军打下的地盘全部收复不说,还往外扩大了不少,麾下势力得到了空前发展。

    脱脱一死,原本已经被打得服服帖帖的一众义军们又开始暗地里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准备搞事!

    一时间刘福通和徐寿辉再次举兵,开始反击元军,收复失地。

    第二波反元红利再次到来,傅渊也是趁此机会,准备一举打过长江,占据一片根据地。

    只是当他将自己的想法与麾下众将说出来的时候,众将却是问出了一个问题,他们没有水军,又该怎么渡过长江?

    对于这个问题,傅渊回了他们一个神秘的笑容。

    当他们第二天看到在和县码头停靠的数十艘庞大战船,数百艘快艇,以及一万多水军的时候,他们这才终于明白自家主公早就有了计划,并安排了后手!

    一时间,全军士气再次大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