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武宋 > 第六章 太学

第六章 太学

    “我们不是衙差,我们是禁军,巡检司下军巡铺的人。”一名身材高大,长相颇为俊朗的禁军傲声道。

    “口误,口误。各位大哥莫要怪罪。”嬴启连忙出声。

    随着坊市制度的崩解,在宋朝,都城治安安全,由开封府和禁军负责。

    倒是其中领头的军官,摆摆手不在意道,“无妨,小兄弟这些人可都是你杀的。”

    “嗯,这些人半夜翻墙入内行凶,被察觉。为了自保只能下手。”嬴启解释道。

    这时两名禁军押着那个刚刚被一脚踢中下巴昏君的高瘦汉子过来,其中一位大喜出声,“头儿,这是开封府通缉重犯,张匝,加上那个刚刚被我们逮到的刘生行,我们这次立不小功。”

    嬴启在一旁若有所思看向那个叫刘生行的男子,恐怕是第一个被脚被扎伤见机不妙逃走的同伙。

    “好了,小六,我们是占了这位小兄弟的便宜。”那位军官再度说道。

    “兄长可否借一步说话。”嬴启低声看向领头的禁军。

    张羽腾露出一抹笑意做出请的姿势,两人走到一处角落。

    “小弟太学生嬴启,字予墨,敢问兄长大名。”

    “张羽腾,隶属神卫军,是军训铺一小小节级。”张羽腾听闻是太学生,连忙拱手道。

    太学生只要不是太草包,未来成为大宋官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眼下这位,小小年纪便这般厉害,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节级是很低级的武职,甚至不能算官,梁山好汉中神行太保戴宗就担任过该职位,然在底层百姓中,节级是不容忽视的人物,通俗来讲就是在hb两道都有名气。

    “兄长,这些人都是通缉要犯,死有余辜,你看这样如何,他们身上想必有不少银钱,一半上交,另一半你我兄弟拿走当作买酒钱,二一添作五如何。”

    “好,小兄弟真不错,就这么办。”张羽腾能混到节级,也是有颗通窍心。

    又张张嘴,到底还是没说出口。

    张羽腾可是禁军中的上四军,属于高级禁军,饷银自是不少,对于功劳反而颇为热衷。

    嬴启秒懂笑着拍下张羽腾肩膀,“兄长宽心,这些抓人功劳全都是你和各位兄弟的,我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学生,可杀不了这些恶徒。”

    “好兄弟,我们代各位弟兄承下小兄弟的情谊,日后但有吩咐,必定帮衬一二。”张羽腾投桃报李道。

    很快两人分钱完毕。

    这时吱呀一声前院一处房门被打开,周遥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奔跑过来,“大郎,大郎你没事就太好了,真是吓死我了。”

    “遥山,好样的。”嬴启担忧的情绪彻底散去,重重拍着周遥山双肩,内心其实颇为担忧这位从小到大的陪伴的玩伴儿,甚至不敢去想,那种情况下他只能先护着简娘子。

    “给,这是给你奖赏,做的不错。”嬴启拿出分赃得来的碎银递给周遥山。

    周遥山听到大黄警惕的叫声,兼职护的院他,立即拿上屋内棍棒迎敌,将侵入房间的一位恶徒打晕在地,在屋内观察情况。

    内心焦急如焚,可心中也清楚,贼人甚多,自己出去不仅帮不了忙,还会连累少爷,少爷天生神力,又和自己一样会些粗浅拳脚功夫,逃跑问题不大。

    不过周遥山没想到的是,嬴启有未来手机帮助,在现代格斗技下,反杀对面,原本就要出去,谁知又出来禁军一帮人,就又继续观察情况,直至刚才,弄清楚状况,才赶紧出来。

    第二天,天蒙蒙亮,嬴启还是决定带伤去太学上课,没办法决定他们这些太学生是否升入内舍和上舍,不仅仅是每月的私试和岁初的公试成绩,还有平日里学业和品行。

    到了太学,嬴启不出意外的见到了郭正,两人同属一斋。

    一斋三十人,共八十斋舍,然随着去年颁布的诏令,三舍法在全大宋已经完全取代科举取士,斋舍又有所增加。

    自庆历兴学、熙(熙宁)丰(元丰)兴学后,崇年年间再次兴学,将学校和科举联系起来,为国家输送人才。

    其实宋徽宗和蔡京两人在拥有权力之初还没有腐朽到骨子里,宋徽宗登基后的两三年内还是有一番作为,蔡京亦是如此,如三舍法再次改革发展取代科举便是其中一项举措。

    主观上虽说是统治阶层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客观上却是扩大了社会教育面满足了下层平民百姓的教育需求,更是对教育制度的一种创新,为后世教育制度奠定基础。

    上午一起听讲经义斋的大儒讲解儒学经。

    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授“孔子之术,”当然策论也是必不可少的,王安石编著的《三经新义》是官方教材,而诗赋到了如今已属于最末位。

    太学的兴起就是宋朝士大夫有志之士意识到治国需要务实而不务虚,不过诗词歌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精神寄托在民间和读书人之间是很受欢迎,只不过在太学的学业地位却不那么重要。

    下午两人分别去上自己选修的课。

    大儒胡瑗的分斋教育法被应用于太学,经义斋是每个人太学生必须要学要上的课,然治事斋的课程是根据自己选修“专业”来上课。

    专业分为好多种,算学,医学,画学(宋朝独创),书学,律学。其实这些专业也都有专门的学校并隶属于国子监。

    太学也设置这几种“专业学科”选修,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国子监是大宋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同时也是最高学府,下辖太学,辟雍(外舍生学习居住地),四门学,广文馆外还有算,医,画,书,律等专业学校。

    太学的兴起改革,让国子监近乎失去了最高学府的资格,替代成为中央官学的核心。

    嬴启选修的自然是律学,毕竟老爹是司法参军,穿越前嬴启同学学的也是这个,郭正选修的是算学。

    傍晚,学习一天的郭正叫上嬴启一起饭舍吃饭,还未走出斋舍,迎面走来三人挡住去路。

    站在中间身材高大的男子出声道,“呦,哟这不是投河自尽的嬴予墨嘛,怎么这么快就好了。”

    嬴启投河自尽的事在太学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知晓。

    “王罡,大家都是同窗,有必要这样吗。”郭正走出半步仗义出言道。

    “与你何干,好狗不挡道,闪开。”接受了前身的很多记忆,这个王罡有印象,也是少年天才,在家乡被誉为神童,今年也不过十四岁。

    天才和天才之间也是有差距的,嬴启不仅开智比他早,名声更响亮外,每月一次的外舍私试,王罡的名次无一例外都在嬴启后面,私下里没少受嘲笑,所以慢慢的就嫉恨上嬴启,两人之间没少发生争执。

    “嬴予墨,你无由辱骂同窗,就不怕被学正惩罚。”王罡右边一位太学生严词呵斥。

    “呵呵,我说好狗不挡道,又没说你们,除非你们挡道了,那么先挑事的人可就不是我喽。”论骂人口才,前身没输过,后世经历网络熏陶的嬴启更不会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