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武宋 > 第二十二章 靖康之耻

第二十二章 靖康之耻

    嬴启沉着一番点点头应下,忙肯定是要帮的。

    对于孟元老嬴启是引为知己的,某种层面上只有他懂自己,理解自己。

    自己一系列怪异举止行为,唯有孟元老从未追问过原因,即便是整日打坐修炼的师父周同也旁敲侧击问过,从那些书上详细了解到极西之地的文明发展史。

    再者还有一个更深原因,予中华文明贡献者,他们的遗憾和求助,嬴启绝对要帮忙的。

    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宋王朝重要史实资料,他佐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曾经领先于世界的证据。

    弥补他们,就是在弥补中华文明历史的遗憾。

    “孟兄,瑶华宫是宫闱禁地,光靠我不行,我们还需一个人的帮助。”

    孟元老心思聪颖,很快就只知到嬴启说的是谁,“你是说曹衙内。”

    “嗯嗯,三师兄所在的曹家在禁军中势力中根深蒂固,有他帮忙方可万无一失。”

    孟元老犹豫片刻点头同意,他对曹衙内不了解甚至不信任,不过他相信嬴启。就像嬴启视他为知己,同样他视嬴启为知己。

    英气社,房间内曹永年脸色大变,“你们要去瑶华宫私见元祐皇后,这被人揭发可是杀头的大罪。”

    嬴启沉默着并未说话,未曾问过孟元老为何执意要见元祐皇后。

    “唉,是我让衙内为难了,我自从知道予墨率领的指挥兵马看管驻守瑶华宫,就情难自禁,清楚这是唯一的机会,真的好想见她,见到我的阿姐,现在想一想倒是我异想天开了。”

    嬴启和曹永年对视一眼,脸上充满惊讶之色,元祐皇后竟然是孟元老的阿姐。

    真是历史性的劲爆消息,史书记载元祐皇后孟氏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孟元的孙女,而孟元老是孟昌龄的儿子。(一说是族人,清朝藏书家常茂徕推测孟元老很可能是帮宋徽宗督造垦岳的孟揆,所以才在东京梦华录中只字不提名气贯耳的垦岳)

    两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现在听到这个掩埋于历史尘埃中的秘密,嬴启的心情简直犹如过山车一般。(纯属剧情需要,请勿考据。)

    曹永年很快收敛神色,准备开口拒绝,他不能拿曹家的前途命运去冒险。

    “三师兄,你不用直接出面,只是帮忙震慑那帮禁军。”嬴启适时开口道。

    这种涉及宫闱禁事,即便间接参与,曹家也不能沾染啊,一个不小心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小师弟,这事我真的帮不上,抱歉。”

    孟元老眼神暗淡,料想曹永年会拒绝,可当真正被拒绝时,还是感到一阵心灰意冷,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

    “三师兄,这个忙你必须得帮,帮孟兄就是帮我,帮我也是帮你自己,你想啊,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暴露,势必会牵连甚广。

    我们关系甚密那日在樊楼,大家都看见了。

    你作为我的师兄,又是第一个知情人更定会被抓去问话,就算主审官员公正不阿,认为曹家没有参与其中而放过,可那些曹家的敌人呢,他们会放过曹家吗?放过这次千载难逢得好机会吗?”

    曹永年面色凝重,得承认嬴启说的很有道理,事情一旦暴露将会不可收拾,曹家必会被牵涉进去。

    如今的曹家自慈圣光献皇后逝世后已经不复往昔,经不起折腾。

    “小师弟,你真是害惨为兄也,我们不是亲兄弟,可好歹是亲师兄弟,怎么能把我曹家拉入万劫不复之地。”曹永年满脸悲伤哀怨,愁容满面的看着嬴启。

    “师兄其实破解眼下这个困局倒也简单,将我和孟兄押入开封府衙,告密即可。”

    曹永年眼神闪烁不定,这个想法不是没想过,只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愿意这样做。

    他和嬴启毕竟师出同门,当初为了能拜师不知使用了多少法子,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已成功。

    嬴启若因自己下牢狱而死,师父那边就不好交代,背叛师门,害死师弟,这个骂名他背不起,也绝不想去做。

    可眼下,真的是左右为难。曹永年颇有些颓然的坐在椅子上,慢慢端起早已凉透的热茶。

    孟元老见此也是重重叹息一声,神情复杂还带着一抹化不开的愁绪,其实也理解曹永年,然理解归理解,想要再见阿姐一面,哪怕丢官被贬甚至死也不后悔。

    “衙内,我也叫三师兄衙内吧,好听还顺口。

    这次帮我,我保你曹家百年富贵荣华。”

    此话一出口,屋内两人皆是惊疑不定,极为困惑的看着嬴启。

    “崇年四年,明年便是崇宁五年了吧。”

    曹永年懵逼,孟元老+1。

    怎么又说到年号上了,真是有些莫名其妙。

    曹永年忍不住想要开口,却听到嬴启继续开口道。

    “崇年五年过后,次年就会改年号为大观,持续四年,又会在次年改年号政和,持续八年。

    政和八年十一月再度改年号为重和,即1118年又为重和元年,到了1119年二月又改年号宣和。”

    孟元老眉宇紧皱,他一直清楚嬴启是个奇人,深不可测,可也没想到能预知未来之事,简直如天方夜谭一般,听到宣和年后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惊悚感。

    曹永年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脑海中猛地冒出那晚与师父的交谈的情景。

    “师父,你为何见小师弟第一眼就主动收其为徒,当初我可是怎么求您,您都不愿意收我为徒。”

    周侗摸着长长胡须笑意盈盈,“傻徒儿,有些事情是天意如此,以后你就会明白了,你小师弟非凡人,贵不可言。”

    曹永年不解想要再问,可周侗已经闭眼打坐起来不再理会。

    “这一年,宋江聚众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义,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宣和二年,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破六州五十二县,部众发展近百万,威震东南。”

    也是这一年,大宋与女真人定下海上之盟,何为海上之盟,四个字解释足以,联金灭辽。金是女真人定下的国号。

    宣和七年,金朝第一战将完颜娄室等人俘虏辽天祚帝,辽国灭亡。

    也是这一年,官家禅位皇太子赵桓,次年改年号靖康,是为靖康元年。

    靖康二年二月,金人第二次围困汴京并攻破,分两路押送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押金国。

    以及下层平民百姓,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并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裹挟驱掳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也一同北返,汴京城中百年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史书称“靖康之变”“靖康之难”,我更愿意称它为“靖康之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