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武宋 > 第三十三章 青梅郭君怡

第三十三章 青梅郭君怡

    冬至,对于我们后世人来说,无非吃吃饺子草草了事,但对于一千年的宋朝来说则是个不输于春节的大型节日。

    史料记载: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冬至和元旦,寒食都是大节日,放七天假。

    冬至放七天假放在如今我们想都不敢想,简直不要太爽。

    据说我们的包拯包大人认为冬至放假时间太长,提议放到五天足以,可百官和百姓不乐意,就又改过来。

    五天,五天也行啊,我们打工人不挑的,可惜我们的时代没有包青天!

    《岁时广记》中记载:“冬至既号亚岁,俗人遂以冬至前之夜为冬除,大率多仿岁除故事而差略焉。”冬至是今次于春节元旦的节日。

    那冬至这天有多热闹,穿越千年前的嬴启见识到了。

    正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冬至,(前文的十二月按公历算,现在是农历哈哈)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家贫者也会买新衣,买食物,祭祀祖先,走亲访友,官方呢更是公开放开赌(关扑就是赌博)。

    民间热闹,官方也热闹,天子举行南郊大祀,场面宏大热闹,《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郊之日,“御路数十里之间,起居幕次,贵家看棚,华彩鳞砌,略无空闲去处。”

    南郊大礼之年,朝廷还会提前两个月在宣德门广场“教车象”,就是训练大象车队。

    经过训练,“象至宣德楼前,团转行步数遭成列,使之面北而拜,亦能唱喏。”

    而在宣德门广场周围有房产的人家,这时候便可以天天观赏驯象演习。

    “诸戚里、宗室、贵族之家,勾呼就私第观看”。

    河南简称“豫”豫拆开像是人牵着象,所以千年前汴京城有大象,不要大惊小怪,这大象也有可能朝贡得来的(比如大理(云南)蒲甘(当今缅甸)

    嬴启处于人海中握紧简娘子的手随大流跟着象队,尽情欢呼,也不忘记美美吃着另只手上的鹌鹑肉串,享受这份喜庆热闹,此时此刻觉得能回到宋朝汴京真心好,不用再当牛马。

    一直疯玩到午时过后,嬴启跟简娘子才踏上返回的路程。

    快到小院门口时,见两个小孩儿在冬日吐蕊梅花下,逗着狸花小猫儿玩闹,美好的场景跃然纸上。

    一时间嬴启停步忍不住驻足观看,又禁不住叹道,“真好啊!真幸福啊!”

    简娘子见此忍不住开口疑惑道,“小郎君,你一路上都感慨不下四五十次了。

    这节日我们不是每年都过,去年也没见你这般兴奋感慨。”

    嬴启打个哈哈,“走吧,回家吃饺子喽。”能不感慨吗,简娘子你可知后世年都没了,更何况冬至。

    北方历来就是吃饺子,南方吃馄饨和汤圆,早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记载,至于是不是北方的饺子到了南宋成了馄饨那就不得而知了。

    《岁时广记》中记载“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这里京师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

    南宋有“冬馄饨、年馎饦”的习俗,在《武林旧事》中,富贵人家吃馄饨有几十种颜色,上百种口味,还将其放在珍贵的器皿中,远远望去,橙黄橘绿,金黄灿烂,谓之“百味馄饨”。

    嬴启家有小资,不玩的话花,饺子呢就做两种肉馅和素馅就行,

    亲自下厨和面擀饺子皮,简娘子劝说了几番便也不再说什么,继续调馅儿,包饺子。

    两人各自分工,一种独有的温馨美好氛围弥漫心头,让其心情更加愉悦,幸福感唰唰直升。

    周远山在一旁起火烧锅下饺子,见自家大郎亲自下厨和面擀饺子皮,都有些不敢相信,不过不知为何眼前他们各自忙碌为庆祝冬至节日的一幕,就是让人感觉很幸福满足。

    此时大柳巷子口一辆马车停下来,走下来位明眸善睐,月貌花容,窈窕动人约莫十三四岁的小娘子。

    “予墨,予墨,快出来,快出来,看看谁来了。”郭正在外面高声喊道。

    嬴启收拾一番走出来,见到那名少女,脸上自然而然露出宠溺高兴的笑容。

    “君怡妹妹,你怎么来了。”

    “哼,我再不来,嬴哥哥就要被某些狐媚子勾走了。”少女傲娇道。

    郭君怡,郭正的亲妹妹,也是嬴启小时候玩伴之一,如果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那么眼前这位君怡妹妹便是嬴启的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当然对于后世嬴启来说,简娘子和郭君怡都是青梅竹马,谁规定青梅竹马只有一位了,嘿嘿!

    “哪里来的狐媚子,君怡妹妹可不要瞎说。”嬴启纳闷的解释着。

    “诺,来了。”郭君怡指着出来看看情况的简娘子。

    一些儿时记忆再度涌入脑中,郭君怡自小就爱黏着嬴启,对于照顾嬴启生活起居的简娘子一直报有“敌意”时不时针对。

    那时还小的简娘子也不是好说话的,也总明里暗里反击,没少让嬴启头疼,居中调和。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人关系反而越来越好,不过两人斗嘴也成了常态,直到一年多前,嬴启孤身在没有家里长辈的情况下,带着简娘子以及周远山来到汴京城。

    可能有人问,嬴启才十岁就敢远赴千里之遥从京西北路河南府赶往汴京,家里长辈怎么想的。

    当你有个少年神童的孩子,三岁识文断字,五岁会读诗,六岁便能写诗作词,八岁便能熟读经史子集,背的四书五经,九岁获得州府童子试魁首,也在这一年考取解首,有着不输成年人的智慧时,可能也会放心。

    嬴启的老爹更是提前,不到冠礼之龄,不合传统的提前取字,“予墨”

    然世间自由生长规律不可抗力,再聪慧的天才,也需一步一步慢慢成长经历,稳扎稳打,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夭折了也并不意外。

    前身有着不输成年人的智慧,然却没有成年人的心态抗挫折能力,无法面对失败,跳水自尽给了我们主角魂穿的机会。

    “好了,君怡妹妹,你们旅途劳累还没吃食呢吧,走,正好我们包的饺子,一起吃!”嬴启瞅了眼郭正笑着道。

    “好的,嬴哥哥!”郭君怡如儿时一样上前搂着嬴启臂膀。

    简娘子眼中掠过一抹黯然自顾自走进去继续包饺子。

    “对了,毅才兄,厨房干柴不多了,劳烦你大驾,多劈点木柴。”嬴启忽然转过头对着郭正道,尤其后面的字咬音极重。

    “啊,予墨,我这赶了一天的路,是又渴又饿。”郭正耷丧着脸哀求道。

    暗感不妙,自己的小心思还是被好兄弟看出来了。

    是的!郭正察觉到自跳水寻死后的嬴启对简娘子太好了,全然就不当家中使女,日后必会被收入房中。

    这可绝对不行,嬴启在没大婚前怎能宠幸除妹妹之外的女人,妹妹以后必是要成为他嬴启嬴家的正妻。

    所以他才不辞辛劳趁着太学课业松闲时赶回家去,接妹妹来汴京城住。

    至于说服爹爹娘亲也简单。

    嬴启深受官家宠信,被差遣勾当皇城司公事,便是在瑶华宫前举办闻所未闻的联欢晚会,朝廷也未治罪下牢,显然事是官家在护着,已经简在帝心。

    他日定会飞黄腾达,成为朝堂高官,甚至是宰辅!

    被郭正这么一番画大饼,谁不心动,于时郭家上下便都同意郭正的做法,要牢牢拴住嬴启。

    其实两家本就有结姻的想法,只不过一直未一家主动提出,可能都想等年龄大些再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