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御风者之传人 > 第三章 学园(下)

第三章 学园(下)

    杨时雨觉得今年的夏天过得特别快。

    差不多过了中元节,家塾的课程就告一段落了,到七月底,杨时雨告别了家塾先生,为半月后的学园开园做准备。近些年来杨家世族子嗣不兴,家塾里无人与杨时雨同年,剩下的都是弟弟妹妹们,老先生也是有些落寞不舍,但又为杨时雨感到高兴。

    杨修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妈,柳云知去世得早,他以陪伴女儿的成长为重,好容易孩子要上学修炼去了,他也就顺势决定下半年出岛看看,也去外头办一点未了之事。于是杨修建议说要不让杨时雨寄宿在学园宿舍内,也省得累着老母亲。杨奶奶却坚决不肯,嗔怪道:“小雨才多大年纪,你这当爹的好狠心,竟就想着让孩子寄宿?从自家到学园不过一刻多钟两刻钟的功夫,我就算每天接送又有什么关系?你当是孝顺我,殊不知我老婆子一个人在家吃饭好没意思,我要孙女儿天天回家陪我。”

    杨时雨看此情景,赶紧说:“上下山路小时候就走熟了,哪里就要接送啦?我可以每天早上自己上学,晚上回家陪奶奶吃饭,让我住家里吧,爹爹?小雨也舍不得奶奶。”说完一把抱住奶奶。杨修见拗不过祖孙二人,便答应了,只说让杨时雨在家听祖母的话,在学园听先生的话,不可任性胡闹,自己中秋后启程、年前一定会赶回来过年,所以最多三四个月功夫。

    中秋那天,祖孙三人一起过了节,高高兴兴赏了月。柳家今日大约是庆贺女儿明日入学园,置办了烟花,也算为全岛一起谋了福利,杨家祖孙三代也就借着月色一并欣赏了这漫天绚烂的焰火表演。猜到了这是柳如云的手笔,杨时雨也并不羡慕,她觉得有奶奶和爹爹陪着,便是最好的节日,别的什么都不需要。

    第二天一早,杨时雨便穿戴整洁,准备出发。奶奶为她选了一套素净的湖蓝色齐腰襦裙,二重襦为一层洁净的白纱,淡淡地透出一重襦的提花暗纹;湖蓝色领口上绣了松柏和仙鹤纹案;为了行动方便,加了个同样颜色纹案的束袖。杨时雨坚持要自己去,所以在杨府厅上就告别了祖母和父亲。

    杨家离学园最近,不一会儿功夫杨时雨就走到了山门。学园建在南山之上,穿过山门后还有大约五百余级石阶,便至正门。正门上挂着创始人杨巽亲自题的“学园”门匾,笔锋苍劲有力,匾额虽有修补的痕迹,千年历久弥新。正门入内是一个小门厅,对景是一堵雕刻松鹤延年的照壁,杨时雨穿过门厅来到前厅,已有七八位同窗在此等候,柳如云已经到了,还有春选那日碰见的燕、李、赵三位也在。

    辰初二刻,距离辰正还有两刻钟。十二位应届的修习生便都已经到齐了。

    此时,一位绿衣女子从正厅踱步而出,娉娉袅袅、不疾不徐,年纪二十七八的样子。她一身绿衫绿靴,靴面绣一对仙鹤,出落得高挑挺拔,与寻常南方女子相比多了几分英气。这位女子名唤柳莺莺[1],是柳家旁支的女儿,比柳湛和柳云知都小一些,像堂妹妹一样,从小跟杨柳两家都有来往,所以杨时雨喊一声“柳姨”、柳如云喊一声“小姑姑”。柳云知去世后,柳莺莺是目前“培风”的传人,这枚戒指在她的纤纤玉指上略有些大,所以她平素戴在左手大拇指。

    柳莺莺是低阶修习生的班主任,所以这届的名单她春选之日就拿到了,也感叹了一句“岁月不饶人,这么快小雨和小云都成了我的学生了”。杨时雨、柳如云两边父母都特意叮嘱过,入园后应以尊师重道为第一要务,所以一定要改称柳莺莺为“柳先生”,万万不可因亲昵而废了该有的礼数。

    所以柳莺莺一出前厅来,杨时雨便深鞠一躬,带头喊道:“柳先生早安!”其余新生们纷纷有样学样,虽然开始声音参差不齐,好在“安”字上喊齐了。

    柳莺莺嘴角闪过一丝不明显的笑意,在前厅众人前的台上站定,负手而立,朗声说道:“各位新生,欢迎来到蓬莱学园,一天之际在于晨,开园日大家都提早到了,这很好。初次见面,我是你们一二阶段的班主任柳莺莺,往后可以称我为柳先生。很多人是第一次来,所以我先带大家简略参观一下学园,稍后辰正一并前往静虚堂进行开园典礼。”

    于是,柳莺莺指挥着杨时雨和柳如云站定,让其他新生在她们俩后面排成两排,于是一十二名新生,带着小兴奋和小紧张,跟随着柳莺莺的步伐走入正厅。

    目前的学园是在杨巽创建的第一代选址之上稍加修缮和扩建而来,主体还是一个三进的院落,分门厅、前厅、正厅、后堂,左右各有东西厢房。正厅所在的院子内,左手边是祖师爷列子的雕塑,身姿是他御风而行的面貌;祖师爷坐西而向东,早晨的天光正好打在他的脸上,更添一副超然脱俗的神态。正厅的匾额题“上善若水”四字——“这道匾额不是创始人杨巽题的,是两百多年前中兴学园的一任族长杨海生先生题的,寄语是希望后代学子们能‘善利万物而不争’。”柳莺莺讲解道。

    “我们先往右边门廊走,去东厢。低阶教学所用教室多在东厢,所以这边是未来五年内你们最常使用的地方。无涯阁也在这边,晚点给你们介绍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杨时雨仔细观察了一下,东厢最大的堂屋当属藏书室“无涯阁”,她想起了庄子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心下暗暗感叹这名字取得既得体又漂亮,想必是先祖杨巽的手笔。第二大的堂屋上写着“戒律院”三个字,门房禁闭,感觉透露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她不禁打了个寒战。其余屋舍看起来是常规的教室,分上下两层。

    柳莺莺接着引导大家穿过正厅往后堂走,一面解说道:“后堂也叫内宅,是修习生的寝宅,供需要留宿的修习生饮食起居;当头这两间是给需要留夜值班的导师临时居住的寝宅。之前有提前收集过需要寄宿的新生名单,我看几位也带了寝具,先行放在门房这里,开园典礼后、午间我再带几位过来统一收拾分配。”柳莺莺的声音清亮宛转,虽然说的都是些指导说辞,但李秋阳仍觉得亲切可人,真似春日莺啼一般动听美妙。他赶紧放下寝具,然后迅速归队,跟大家一并继续参观。

    “下面我们去到后门这边简单看一眼,后门出去便是后院,后院的主建筑是仙鹤池,连着后山山坡,明天大家就会去,今日先不参观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直接去开园典礼。”

    柳莺莺领着两队新生往西厢方向走,开园典礼毫无意外地也在举行春选的静虚堂进行,静虚堂也是西厢最大的堂屋,其他几间均是常规教室,也是分上下二层,多为高阶教学使用。

    新生们进入静虚堂时,距离辰正还有一小会。杨时雨望过去,发现春选时放大鲲剑的剑台早已撤掉,之前没细看的堂上实际上挂着三幅画像,正中自然是祖师爷列子,左侧是创始人杨巽,右侧之人应是刚刚柳莺莺提到的杨海生先生。

    主要的几位导师都已经到了,柳湛在新生之后前后脚进门,穿过新生之时简单点头致意,能看见他嘴角微微扬起,似是感受到了少年们的蓬勃朝气而欣喜。

    开园典礼形式非常简单,柳湛先主持大家一同简单祭拜了先师们的画像,然后进行了一段主题演讲。

    柳湛介绍了学园的历史和制度。他从列子师从老商氏、乘风而归开始娓娓道来,到杨巽拜列子为师、修道九年,习得御风术后隐居蓬莱岛,将祖师爷的口述加自己的修行经历记录下来形成体系,将术法修炼会同品德修养一起,分成了三年、五年、七年、九年四个阶段,形成御风术教学的雏形,沿用至今。目前学园的学习制度仍是这样,分成一二三四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需通过阶段考核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否则仍需继续本阶段的修习。修习的时间长短与修道者本身的天赋有关,也与后天勤奋程度有关;九年是理论最小值,若某一阶段重修,则需再加两年,大部分人需要十一年到十三年才能完成修炼。

    但是,考虑到各人潜质和能力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四阶,故三阶考核通过后、或四阶重修两次仍未通过,可选择自行放弃四阶的修习,但只要完成三阶考核者即可成为初级御风者,皆可以在蓬莱岛内实施御风术。而四阶考核通过后,还需通过外出蓬莱岛修炼,进行为期一年的御风者考核,方能成为高级御风者;每个人的考核会根据本人资质和特长,由学园长设计,或有类似但不尽相同。

    “好了,絮絮叨叨说了这许多,还是恭喜各位少年成为了蓬莱学园这一届的新生!作为学园长,我最后再说一点期许——各位当尊列子之道,静虚为本,体悟无物、无心、无我的至人之境,以成为合格的御风者为目标。然,进入学园之后,需谨记此处不再有家族、地位、尊卑之别,仅以品格和道法论短长;不再有世族名望,不再有财富地位,只有对大道的不懈追寻,听明白了吗?”

    “谨遵园长教诲!”新生们齐声回道,声音果敢而坚定,脸上洋溢的是少年特有的认真和执着。

    杨时雨脑海中久久回荡着柳湛的最后一句,对大道的追寻——我的道,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