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调整

    行情变幻莫测,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会一直上涨。

    终于,市场短暂横盘之后向下,刚追进场的投资者一片哀嚎,网上的讨论也关注于割肉还是不割肉。这也是当下财经媒体的热点话题。作为被套牢的一员,崔浩寝食难安,但他心里清楚,此时务必要冷静,因为市场会不会下跌和自己希不希望下跌是两件事。

    崔浩开始广泛研究行情,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预测,他在内心中设定好一个价格,到了位置就止损。

    崔浩在电脑前认真的分析,偏偏这时候唐宁凑过来,“赚钱了不是请我吃火锅吗?没赚少吧。”崔浩一愣,出于面子没有说出自己没买的事实,“哎呀,我还寻思去哪找你呢,没问题,等下下班了请你吃饭。”林梦在远处看着没有说话,两人的感情不知从何时开始热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变得疏离。办公室里搞个人投资的同事不少,弥漫着奇怪的气息。赚钱的人夹起尾巴做人,尽量不招人烦,亏钱的人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大家似乎很难找到交流的话题。

    崔浩继续自己对行情的分析,下方有一个明显的支撑,之前筹码集中了半个月,这个位置如果跌破了就止损,亏15个点。15个点,唉,几千块没了。想到这里不由得沮丧。

    但如果运用马丁策略,在更低位置加仓,涨回原来价格岂不是可以解套?这一策略的好处就是摊低成本,坏处也显而易见,判断出错就像摔进沼泽里的马,越套越牢。

    此时的BJ已进入秋天,但崔浩的额头上却布满了汗珠。工作和个人投资的双重压力让他感到疲惫,终究还是向人性屈服,没有止损,决定再等两天观察一下。

    下班后,不知是太久没聊天还是出于愧疚,崔浩走到林梦办公桌前打了个招呼,作简单慰问,随后便离开。公司楼下,唐宁身穿一袭白色连衣裙,充满青春少女的气息,又不乏职场女性的干练。

    “怎么了,大忙人,下个楼要这么久。”

    “和贵宾聚餐,当然要准备一下。”崔浩说完不由得佩服自己,这时还有心情打趣。

    随后两个人并肩向火锅店步行,一路上唐宁几乎贴着崔浩向前走,但并没有去挽他的胳膊,崔浩只得尴尬地手插兜。

    坐下,点过菜后,崔浩还是忍不住问道,“你是怎么知道那只股票会涨的?”

    唐宁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你买了吗?”

    “没有。”

    “真是枉费我一片好心,那你还来请我吃饭,也真费力气啊。”

    崔浩心里略微不爽,但没有表现出来,“我知道的东西太少,不敢盲目做决定,还要和你多学习。”

    唐宁一看他认真起来,语气收敛了很多,“不跟风是好事,行了,吃饭吧。”随后拿起筷子开始涮羊肉。

    崔浩看了一眼唐宁手腕上的卡地亚手表,突然联想到她平时写的文章,唐宁的文风和自己有点相似,分析着重于内容深度,但研报的排版不太好看。加上平时的肢体动作,唐宁表现得端庄,儒雅,颇有一副大小姐模样,似乎朋友圈中有高人指点。

    崔浩夹了一个涮毛肚,和唐宁聊起了近期的生活状况。唐宁97年出生,比崔浩大一岁,但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唐宁父母是做工程的,在她12岁那年开了自己的公司,从小家境殷实,家庭对私募基金的投资也让她对资本有不一样的看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见过猪跑也偶尔吃过猪肉。而崔浩对投资的了解则一直局限于书本和个人研究,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膜一直没有捅破。但崔浩的本职工作做的比唐宁更用心,这一结论是从唐宁口中得到。

    “你知道吗?你之前的专访写的不错,尤其是上一篇,张方明对你刮目相看。公司会有更好的资源给你。重心放在哪边你要自己考虑。”

    所谓重心,自然是指投资和工作的重心,崔浩表面上点头,其实内心有明显动摇,工作的突出表现收获的是固定收入,自然比不了投资的指数级增长。

    饭后,崔浩回家打开电脑,对盘面进行进一步研究,林梦的消息弹出,“干什么呢?”

    “在看盘,你对这波行情怎么看?”

    “那看你是做长线还是短线了,大趋势往上的话,每一次回调都是加仓机会。但中间的调整你要受得住。”

    “确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