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静

    随着文章出版,顾佳的另一半资金很快打了过来。崔浩决定充两万到股票账户装装样子,毕竟投资者的主要关注点还是在传统行业,加上最近的风光电题材业绩瞩目,自己的工作需要新素材。

    可在他心里,最好玩的永远是T+0,上下波动的行情让自己血脉喷张,虽然自己目前并不缺钱,但也没有什么娱乐,空仓的时间多了难免有些无聊。但合约总是难以把握,连续三次复利后,崔浩还是失手了,这一次回撤几乎让他失去了之前的所有利润。崔浩懊悔不已,他心里清楚人不可能不犯错,但止损始终是一件困难的事。曾经有经济学家提出一个著名的懊悔理论,一名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股票的买入价是30,但过了几天跌到20以后,多数投资者选择不卖,希望股票能回到原来价格。而在此时,如果有一只猫爬到键盘上碰巧按下了卖出,投资者会把股票买回来吗?多数人的回答是,不买。事实上如果真的认为股票会上涨,还是应该买入,但大多数人不愿意做让自己懊悔的事情,这就是人性。这一理论放在任何投资标的都适用,对于崔浩来说也极难克服。他在一次回撤后的痛苦心情让他不理智地做出下一次选择,再次亏损三万。这下崔浩有些坐不住了,短短一天亏掉三万让他丧失了所有的好心情,他关上交易所软件,出门抽了根烟。

    这本该是个美好的周末,不是吗?

    合约真是害人,崔浩暗暗下定决心,合约回本之后就改现货操作,不再乱碰了。这时突然有消息弹出,是家乡的好友王岩,“往哪看呢?右边!”

    崔浩向右看去,马路对面正是王岩。王岩过来给了崔浩一个大大的拥抱,“好久不见,兄弟。”

    “确实好久不见,忙什么呢最近,我都不知道你在BJ。”

    “私企打打杂。”王岩上下打量着崔浩,“在BJ混的不错啊,浩哥真是一表人才。”

    崔浩连忙推脱,“正好到饭点了,一起吃个饭。火锅怎么样?”

    “好,听您吩咐。”

    两人来到饭店坐下,王岩给崔浩递了一支烟,随后自己点上。简单的寒暄中夹杂着亲切的乡音。“你怎么不讲家乡话啊,浩哥?”

    “好久不讲,忘了怎么说了。”崔浩有些惭愧,确实很久没有回去过了。在外奔波的他在岁月的风霜中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符号。王岩让他回忆起很多之前的事。两个人初高中都是同学,王岩青春期的时候很爱打架,叛逆的性格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注定上不了好大学,只能去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期间的王岩有不小的改变,脾气变得温和很多,为人处世更成熟,讲话也开始弯弯绕了。比起以前更懂礼数。但这也算不上什么特点,人都有不断改变,不断成长的过程。“岩哥还是很有江湖气,好久没有这种兄弟间聊天的感觉了。”

    王岩哈哈大笑,“是你在写字楼坐太久了,得喝点酒说两句人话。”

    崔浩也笑了起来,端起酒杯敬酒,“不多说了,话在酒里。”

    眼看着三杯酒下肚,二人聊起以前的同学。“记得以前一起踢球的那个小黑吗?”

    崔浩点点头,“记得,带球摇摇晃晃那个。他现在怎么样了?”

    “好像在南方,准备结婚了。前两天还问我去不去。他没邀请你吗?”

    “没有,可能过两天就叫到我了。”

    “嗯,是。结婚都忙。”

    “感觉他们上学时间短的结婚会早一点。”

    “还有那种谈特别长的,高中在一块儿谈到大学毕业的,一毕业就结婚了。”

    “那种的可遇不可求。话说你现在怎么样了?”

    “我不行啊,没钱上哪找女人。之前年轻,没好好谈,过年回去等家里安排相亲了。你现在呢,浩哥?”

    崔浩一时语塞,他对于金钱的渴求明显大过爱情,但自己确实在感情上缺乏依靠。他需要一个可以长期相处的人,如果有一天结婚了,自己的投资策略可能不会再这样激进,目光也将更长远。“我可能不结婚不生孩子,有点累了。”

    “年纪不小了,多考虑以后。”

    确实。崔浩想起了黑石的创始人彼得彼得森,他自传中提到自己能成功的奥秘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中永远选择长期利益。但多数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许多人一生听尽了大道理,熟知各种理论,却没能力真正做好一件事。换句话说,勤劳、耐心是优秀的品质,但博弈的核心如果没有参悟,也只是能保住自己的下限。

    “说实话,岩哥,我有时候不理解自己活成这样为什么。”

    “人就是这样,总得找点东西,把自己的心安住。建议你看看佛学,可能有新的启发。”

    “我有时做事确实不太冷静。”

    “那是表征,有深层次的东西在里面。我境界不够,说不清楚,你可以慢慢领悟。”说完王岩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人平平淡淡的时候就很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