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唐风锦瑟 > 第一五五章 以命抵命

第一五五章 以命抵命

    刚过晌午,大周军再次发动了突围战。

    噶尔钦陵观察到,周军这次与之前几轮的战略明显不同。之前,大周军采取的是北面东面防御,南面突围,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往南面谷口进攻,而此次,大周军采取了三线出击的办法,甚至往营寨方向进攻的兵力更多一些。

    此时,噶尔钦陵营中只剩一万人,大半的兵力都调去了南侧谷口。如今面对大周军两万余人的疯狂进攻,着实吃力。

    部下担忧的问噶尔钦陵,是否调一部分兵力回援。

    噶尔钦陵清醒的摇了摇头,“他们在探我方虚实,别中了声东击西的计谋。”

    可当大周军突破吐蕃营寨的第二重防线时,噶尔钦陵也不免动摇,他速速传令,让南面守将发动猛攻,以缓解营寨的压力。至于是否要调动山坡上的部分兵力,来增补营寨以防被对方发觉虚实,噶尔钦陵最后还是摇了头。

    他明白,攻打营寨,不是大周军的目的,趁势突围才是。所以,无论是山坡上的守军,还是南面的兵力,他都不能动。

    噶尔钦陵抬头望天,只见日影渐渐偏西,他现在只要死死堵住周军,再拖延半日,待赞婆等部抵达,这一战,吐蕃必然完胜,而大周只能是全军覆没!

    虽然噶尔钦陵没有调走守军,郑瑞还是从山上守军的眼皮子底下成功借了道。

    山坡上,又一轮铺天盖地的箭矢过后,顶着盾牌的周军三五成群的继续向上,他们东一群西一队的铺满了山坡,看起来有上万人。待他们逼近半山处的时候,吐蕃兵忍不住主动出击了,他们派出数千重甲骑兵,从山上奔驰而下,试图一枪挑翻那群躲在盾牌下的周军,然后用马蹄将他们碾压成齑粉。

    重骑兵一出,周军果然抵抗不住,连滚带爬的退回了山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三队三百人的周军已经在郑瑞、陈寻和一名虞侯卢杰的带领下,躲过吐蕃守军的视线,悄没声的越过了山坡。他们暗杀了数名吐蕃岗哨后,顺河而下,开始了他们真正的计策。

    卢杰率五十人,在河流最窄处,凿石堵路,截杀追兵。

    陈寻和郑瑞则带着二百五十人,顺流而下,趁敌军正全力与前方大周军作战时,悄悄潜入敌营,火烧大营,制造乱局,扰乱军心。

    郑瑞则领着其中五十人,在对方大乱时,顺手牵走了几十匹战马,而后一路向东南疾驰,离开了素罗汗山。

    王孝杰率军进入吐谷浑后,便在唐蕃要道上建了一座堡寨,用来囤积粮草,并命名为米栅。由娄师德率两万周军坐镇。

    郑瑞的任务是向娄师德求援,让他派兵沿途接应,伺机埋伏,好给大军撤退留足时间,以防大军与赞婆所部狭路相逢时难以脱身。

    待谷口南侧的吐蕃阵营大乱后,陈寻发出了进攻信号。王孝杰下令,全军突围。原本正要攻破噶尔钦陵营寨第三道防线的大周军一瞬间撤了个干干净净。回过神来的噶尔钦陵直觉不妙,立马组织全部兵力追击。

    大周军撤军是从未有过的迅猛,拔营而走,不带半分拖沓,只给噶尔钦陵留下了一地烟尘和一排长长的壕沟,让紧随其后追击的吐蕃铁骑纷纷马失前蹄。

    此刻,又损失了万余人的大周军,凭着十足的求生欲全速向南面谷口进击,不过盏茶时间,堵在谷口的三万吐蕃兵很快溃败。四万多大周军踏着一路残肢断骸,终于逃出升天!

    所有计划都按着郑瑞的设想顺利进行着。

    “既然如此,那郑瑞为何会……”娄彦君忍不住开口相问,瞥见王三娘凌厉的目光后,将停在唇边的“战死”二字悄悄咽了回去。

    陈寻也小心的瞥了王三娘一眼,硬着头皮回道:“郑参军在护送大军撤离时遇到了吐蕃援军……”

    王三娘听他言语迟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微微蹙眉,正欲开口细问。这时,跪坐在陈寻后侧的少年陈昭直起身子,垂眸出声道:“是我害死了恩公!”

    “阿昭!”陈寻侧目怒视,对儿子的说法并不赞同。

    “父亲,若非孩儿无能,恩公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儿难辞其咎!”陈昭含泪道。

    陈寻脸皮抽动,张口欲辩,可有些真相比陈昭自揽罪责还让他难以启齿,只好垂首不语。

    陈昭不敢看王三娘,只垂眸继续道:“那日,我随恩公和几十个兄弟一起赶回了米栅见到了娄副总管,他听罢前方战况,便派了一万五千轻骑随我们前去支援……”

    当郑瑞带着援军赶到的时候,王孝杰和幸存的三万余大周军被提早赶到的赞婆及他的两万吐蕃精锐缠住了。

    此时,陈寻正身处前线与吐蕃铁骑对战。陈寻和大周士兵已经经历了一整日的激战和逃亡,战力早已不济。吐蕃铁骑将一杆长枪直直戳向陈寻胸腹的时候,陈寻竟是连举枪格挡的力气都没几分了。

    眼看着父亲要血溅沙场,陈昭急急驾马冲上去,奈何他离得远,又被凶悍的吐蕃兵挡住了去路,自顾不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杆冰冷的枪头逼近父亲的胸膛。

    可就在陈寻闭目待毙之际,那杆要命的长枪却随着它的主人轰然跌落马下。正当陈寻陈昭为此怔忡之时,又是一杆要命的长枪从陈寻另一侧袭来,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从陈寻眼前窜过,直直钉在了那吐蕃骑兵的眉心。

    好箭法!陈寻、陈昭双双感叹,齐齐侧目看向射箭之人——郑瑞,此时他正策马于盾牌手后方,和弓箭手们一起御敌。他和陈寻对视一眼,挥手示意,让他多加小心。

    比起三面合围的困境,此刻的且战且退已算是境况良好。在王孝杰的指挥下,大周军稳步后撤。

    为了避免被追兵大量杀伤,大军在撤退时,不是一股脑的跑路,而是有秩序的一队接一队的撤离,前一队撤离,后一队要接着对战,以此类推,保证全军的安全。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队伍会成为殿后的敢死队。

    原本,郑瑞应该回到中军,成为最先一批脱离战场的人。但为了救陈昭,郑瑞落在了大军之末,成了直面追兵的敢死队一员。

    为了给大军争取渡河的时间,郑瑞带着受伤的陈昭,以及最后留下的五千人,死守河岸,对抗着赞婆的万余悍兵。

    “恩公想了一个阵法,将我们五千人,分编成五十支小队,每队聚成一圈,头顶盾牌,长枪斜刺,我们像一只只刺猬一样扎入敌阵,敌军的骑兵一开始根本奈何不了我们。恩公真真是难得一见的将才,这个办法让我们拖延了足足一个时辰。”

    陈昭眼中充满了敬佩,但随即他声调渐弱,语带哽咽道,“后来噶尔钦陵带着数万吐蕃兵也赶到了,我们实在支撑不住,渐渐露出了破绽。我看着身边的弟兄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回想当时那一幕幕血腥绝望的画面,陈昭还能感觉到身旁战友的鲜血喷溅在他脸上的温度,他双拳紧握,不禁声泪俱下,“……最后,我们五千人,只剩下了八百……”

    娄彦君微微叹息,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默哀。

    陈寻沉默的拍了拍陈寻的胳膊,以示安慰。

    “……那你是如何活下来的?”王三娘问了一个十分无礼的问题,可大家瞧着她摇摇欲坠的样子,哪里忍心责怪。

    陈寻抹了把泪,咬牙道:“我们本来都可以活的!”

    虽然他们只剩下了八百人,但是此时大军已经全部渡河,并在岸边严阵以待,他们只需要阻一阻吐蕃大军,然后快速撤退跑过浮桥就可以了。

    为此,郑瑞又想了一招“火马阵”。他让士兵将所有的马聚成一排,在马尾上绑上火引,然后点燃,与此同时,众人狠狠抽下几鞭,一瞬间,膘肥体健的军马,立时咆哮嘶鸣起来,不管不顾的往前冲去,让吐蕃追兵混乱了好一会儿。

    借此机会,八百周兵迅速分批退入浮桥。

    可就在这时,十万羌人、党项部落的大军到了,浩浩荡荡的吐蕃兵从浓烟烈火中冲出来,活脱脱像一群刚从地狱而来的恶鬼。对岸的大周守军被这一幕吓破了胆,他们不顾尚在浮桥上的百位战友,竟然一刀砍断了绳索,还烧毁了半座浮桥。

    最先走上浮桥的数百兵士纷纷跌入湍急的河中,一些不会游泳的兵士,还没扑腾几下就坠入了河底。

    眼看着如此情形,还没来得及踏上浮桥的兵士们瞬间绝望了。

    可郑瑞却还在镇定指挥。他推了一把一脸呆滞的陈昭,问道:“可会凫水?”

    陈昭点头。

    “游过去!”他一把将陈昭推入河中,同时招呼其他兵士,“会游的都游过去,我来殿后!”

    剩下的人,但凡自信能游一段的,纷纷跳入河中。

    “郑兄,我不走!”陈昭爬上河岸回到郑瑞身边,他不想丢下自己的恩公。

    郑瑞再次将陈昭丢入河中,嘱咐道:“你答应过我,替我送信,我娘子还在家等着呢,你不准食言!”

    见陈昭还在犹豫,郑瑞不容分说,一箭射入水中,逼得陈昭不得不离开岸边。

    “快走!别让我们白死!”

    若没有人挡一挡敌军,这些下水的兵士,凡在射程之内,都是活靶子。郑瑞将剩下的几十个不会凫水的兵士组织了起来,呼和道:

    “不想做水鬼的,咱们就做一回大周的英雄!弓箭!准备!放!”

    不消片刻,郑瑞等人便被淹没在了滚滚而来的敌兵之中。

    为了活命,为了信守诺言,陈昭奋力往对岸游去,但他实在担心郑瑞,时不时向后张望,试图从混战的人群中分辨出郑瑞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落在郑瑞身上的时候,陈昭终于发现了他。

    他孤立于河岸之上,一身褴褛衣衫,血迹斑斑。

    一支长枪斜穿入他的身体,枪头闪着寒光深深的钻入地底,他紧紧握着枪杆,努力让自己屹立不倒,好让手中那柄卷刃的横刀更用力的刺入敌人的要害。

    这便是郑瑞留给陈昭的最后一眼——

    以命抵命,血溅残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