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唐风锦瑟 > 第一七一章 凉州城乱

第一七一章 凉州城乱

    王三娘大骂自己迟钝。

    怪不得冯吉像看囚犯一样看着冯莹莹,定是怕她泄露他们的身份!

    怪不得送嫁队伍里全是男子,原来都是想混入凉州城的细作!

    怪不得她明明有十里红妆,却还说自己身无长物,非要送自己半个胡饼做谢礼,原是为了传递这么个危险的消息!

    明明那么多不正常就在眼前发生,自己竟然毫无所觉,她真是太蠢了!

    难怪她与自己分别时哭得那般伤心,想必是觉得自己所托非人,怕她一去不回……

    王三娘带着郝笙一路疾驰。

    次日午后,俩人在一处露营地停下。

    郑家商队常年行走于洛阳凉州两地,何处住宿歇脚、何处露营生火都有章程,此处便是一个落脚点,也是最后一处,再往前四五十里便是凉州城了。

    “娘子,你一宿没睡,要不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再这么赶路怕是要累垮了!”

    王三娘确实累坏了,她接过郝笙递来的水囊,找了个干净的干草甸席地而坐,打算吃点东西补充下体力。

    郝笙在她身旁坐下,嘟囔道:“那位冯小娘子的话真得可信吗?吐蕃人那般强横,若是真打过来,那可是大军压境的声势,再不济也是千人铁骑四处劫掠,怎会这般遮遮掩掩的?”

    “吐蕃人可不都是莽撞的武夫,他们也会用计,若非当年王总管中了他们的诱敌之计,怎会惨败。”

    除了相信冯莹莹为人外,王三娘也有自己的判断。

    “以往,吐蕃犯边越境,多是为了劫掠与威慑,他们敢率军长驱直入,是因为他们的骑兵训练有素,来去如风,我们的大军不一定能留住他们。可若他们此次的目标是攻取凉州,那么情况就大大不同。”

    王三娘取了一根树枝,在泥雪地上比划着方位,她曾在公主府见过边地地图,记忆犹新,便就此分析道:

    “凉州有七座军府拱卫,即便他们悄悄绕开鄯州大军,也必定会惊动凉州大军。凉州城固若金汤,他们又不善攻城,若久攻不下,便要面对凉州军与鄯州军的双面夹击。唯有在官军反应过来之前,速战速决拿下凉州城,方能攻守逆转,只要他们交好北面突厥,便能避免腹背受敌之势。”

    “而拿下凉州城最快的方法,自然是里应外合。一旦城里乱了,城墙再厚,也只是摆设。”

    郝笙听懂了,由衷赞道:“娘子懂得真多。想必这帮西戎贼子动得便是这番心思!”

    “跟着公主混了这些年,岂能没点长进。”王三娘感慨了一句。

    王三娘抹掉了地上的地图,四下一打量,眼神忽然停在了不远处的几道车辙印上,她几步过去,蹲下身细细观摩,又招来郝笙,问道:“你来看看,这些出去的车辙是不是深了许多?”

    郝笙也发现了端倪,“没错,车子进来时轻,出去时重。瞧这车辙宽窄,不是我们商队的车子,莫非是冯家的?他们往车上装东西了?”

    “恐怕不是东西,而是人!”王三娘蹙眉,“看来吐蕃细作的数量,不止表面上送嫁的这十几人!”

    “事情果然很麻烦啊!”王三娘看看天色,问郝笙,“咱们赶得及吗?”

    郝笙摇头,“咱们的马就这速度了,再快也不可能在酉时四刻前赶到!”

    即便赶到也无法进城?

    王三娘的脸色更差了,“可有近道?”

    “朝廷修得这条官道已是最近的了。”郝笙如实道。

    现下王三娘也有些不知所措,她本想赶去凉州面见凉州都督禀报此事,好及时阻止吐蕃人的阴谋,并在吐蕃人下手前,及时救出冯莹莹。可是现在,她身在凉州五十里之外,哪一样都做不到!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天夜里,王三娘还是凭着一道军府手令顺利进了凉州城。

    这还得亏郝笙熟悉此地,知道凉州城东南有一处军营。两人一合计,便决定先去军营报信,只要折冲都尉相信他们,凉州都督也能及时得到消息。

    两人兴冲冲的跑到了军营大门外,迎接他们的却不是热情洋溢的招待,而是两支冷冰冰的利箭。吓得王三娘和郝笙赶紧勒马后退,这才避开了锋利的箭矢。

    随即一声暴喝传来,“来者何人?军营重地,不得擅闯!”

    那两支箭钉在土里,箭尾还在震颤,跟王三娘的小心肝一般频率。郝笙也吓白了脸,听到喝问,到底鼓起勇气,应道:“吾等有紧急军情相告,还望卫士禀告你们将军!”

    闻得此言,营门内出来一个队长,问二人,“什么军情?若是谎报,不论官民,都要军法处置!”

    王三娘赶紧下马上前,解释道:“吾等洛阳人士,往凉州行商,途中捎了一支送嫁队伍,可新娘冯氏却告知,送嫁只是幌子,实则是吐蕃细作胁迫她,想要混入凉州城。故此,吾等特来军营传讯,还望侍官尽快禀告将军!”

    那小队长瞥了王三娘一眼,目露质疑,“女子行商倒是少见。”

    见他疑虑重重。王三娘只好取出随身的纸笔,匆匆写了一封短笺,递给那小队长。“侍官可执此笺予将军,看将军是否召见,若将军不见,吾等自会离去。”

    “行吧,尔等就在此地候着,不许乱动!”

    过了半晌,小队长领着一个年轻小将往营门处走来。

    王三娘一看到那年轻小将,立时眼前一亮,忙喊道:“陈昭!可是陈昭!”

    “王娘子?”那小将一愣,赶忙上前几步,“真是王娘子,你怎会在此地?啊,可是你有军情要上报?”

    “正是!”王三娘赶紧补充,“军情紧急,吾等要面呈将军!”

    陈昭引着王三娘与郝笙入内,一路上两人匆匆叙了旧。王三娘这才知道,陈寻陈昭父子俩从洛阳返回凉州后,就被分派到了此地驻守。陈昭升任了旅帅,管着近两千的人马,陈寻领了果毅都尉的职,是此军副将。主管此军的是折冲都尉,姓王。

    虽然被守门兵丁拦了一拦,但之后的事则顺利了许多。

    王都尉当即派陈昭点兵卒百人,随王三娘入城,速速将此事面呈凉州都督赵棠。

    凉州城,因其地有龙形,被称为卧龙城,又因其格局是南北长、东西短,城池轮廓似展翅之鸟,又唤作鸟城,与方正的长安洛阳很是不同。

    最初的凉州城是由匈奴人所建,到汉代才置县,后来者又不断加建,于是形成了一个大城套着七个小城的格局。除东西南北四座依着城墙而建的城池外,南北二城之间还有北中南三座独立的小城。

    王三娘与陈昭等人由东城门进,迅速入了位于中城的都督府。赵都督闻听消息后,便准备遣心腹下属领兵与陈昭一起全城搜捕吐蕃细作。

    在王三娘画细作人像的同时,赵都督找来了郑家商队的黄三郎细问情况。

    黄三郎如实道:“刚入南城,吾等便与冯家的人分开了,不知他们最后落脚何处。”

    无法确定细作所在,只能按图索骥了。

    赵都督吩咐道:“重点搜南城,各处城门彻夜巡逻,加强警戒,南城门加派一成人手,如有异常及时禀报!”

    众人应是,却个个面现愁容,今夜怕是没得睡了。

    凉州城可是堪比长安的规模,七里十万家并非玩笑,如此稠密的人口,即便只搜查南城一处,也够焦头烂额了。

    “三郎,凉州是不是有个叫魏恒的香料商?”王三娘扯了扯黄三郎的衣袖。

    黄三郎头一次被这么大的官接见,还有些恍神,听王三娘问话,这才回神。

    “有,有的。我们还问他订过不少货呢。不过三四年前,他们家儿子被吐蕃兵给杀了,夫妇俩不愿留在这伤心地,便举家迁往蜀地了。娘子怎么问起这个?”

    三四年前?王三娘定了定神,继续问,“你可知魏家原来住在何处?”

    “南城西巷,就在鸠摩罗什寺西侧。”

    “魏家举家搬迁后,此宅可转卖了?”

    “倒是没听说他们卖过宅子。”

    王三娘当机立断,对赵都督提议,“都督,咱们可以先去南城西巷的魏宅搜一搜!”

    王三娘等人还没来得及走出都督府,凉州城内的细作们自己先一个个冒头了。

    东西两城守将派人来报,说有一伙不明贼人四处纵火,火势甚大,请求支援救火;紧接着南北两处城门守将也先后遣人禀报,说城中不仅有人纵火,还有数百贼人与守城兵士打起来了,也请求支援。

    更要命的是,由于火势过大,贼人又四处造谣杀人,城中百姓四散乱逃。原本,城中七座小城皆有城门,如洛阳里坊一般,到点就会关闭。可现在,百姓们为了逃命,纷纷要求开门放人,各小城的守门兵压力巨大。若各处小城门一开,这还了得,岂不是方便细作们串连一气,哪里还抓捕的过来?

    一夜之间,凉州城内,大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