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向刘备自曝穿越者身份 > 第十章 天下才华,尽归凌先生!

第十章 天下才华,尽归凌先生!

    “这其实是物理中的一个常识,而物理则是一门了解世界本质的学科。”

    不等在场众人反应过来,凌云滔滔不绝的说道。

    听的在场众人皆是一头雾水,尽管不清楚为什么会得出这一个理论,但凌云已经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了他们,他说的是正确的。

    即使是人群中,最反对凌云的糜芳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一刹那之间,整个大殿中都非常的安静,几乎所有人都在消化凌云刚才所说的那一番话。

    就连诸葛亮也毫不例外,有的人甚至还再度跳了跳。

    所有人对于凌云所说的话都感到非常的好奇,这一个事情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却打破了他们从小到大对于世界的认知。

    不管从哪一本古籍当中,他们所得知的都是天圆地方。

    也正因如此,才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能不能够一直跳到高处?

    “俺张飞是个大老粗,不是很明白这个东西,但是看这些文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凌先生绝对是有才华在身的,这个中郎将非凌先生不可!”

    张飞第一个开口,打破了大殿中的平静。

    虽说他没有听明白原理,但只要能够看见文人吃瘪,心中也痛快许多。

    听见张飞这话,凌云嘴角也勾起一抹弧度,这家伙到还挺直爽的。

    可惜了,最后会因为喝酒误事,从而死于小兵之手。

    古时的武将,多爱饮酒,可和张飞一样嗜酒如命的可不多。

    光是徐州城的事情,就是因为张飞喝醉酒,从而导致的。

    一直没能改掉,算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有机会,凌云肯定是要让张飞控制喝酒的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再度发生。

    “这第一个问题你们都回答不上来,那其他的问题也就没必要在说出了,你们都答不上来,因为第一个问题是最简单的问题。”

    凌云笑着说道,而之前那群不屑的文人,此时都是鸦雀无声。

    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可从来没有那一次和这次一样,一群人被一个问题难住的。

    “天下才华,尽归凌先生啊!大才,大才!”

    刘备见差不多了,也是主动出来说道。

    随后,宴会上的气氛再度热闹起来。

    而凌云也是一步登天,成为了军师中郎偏将,管长沙三郡。

    长沙三郡,南可取东吴,北可进许昌,可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名义上还是属于东吴的,但实际的控制权却落在了刘备的手中,也正因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最大的赢家才是刘备。

    宴会中,诸葛亮一直拉着凌云东问西问,对于后世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好奇。

    凌云也是一一解答着诸葛亮的疑惑,但也没有主动再去说一些新的理论,这些东西都急不得的。

    需要基础的出现,然后在一步一步的去衍生出来。

    将科举制度拿出来,也是想要尽快培养出工业革命的种子,总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要凌云自己亲力亲为吧?

    “诸葛兄,你认识的人中,有那家的女子到了合适结婚的年龄呢?”

    聊着聊着,凌云也是将话题转移,到了娶妻之上。

    系统的诅咒是没办法拥有后代,但他还是想试一试,是不是真的没有后代。

    如果可以打破这一个限制,他更想将时间观察使留在自己的家族中,他不想称帝,只想作皇帝背后的第一大家族。

    任何皇帝的上位都得先得到自己的认可,隐藏在幕后,也不需要操劳太多。

    这才是凌云的终极目标,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娶妻生子是必不可少的。

    时间观察使系统做出无法生育的限制,恐怕也是为了避免有人利用这一点,但凌云很明白,系统虽然是他的金手指,但并不代表不能去抵抗系统。

    博弈,更是关键!

    “喔?”

    诸葛亮感到一丝意外,不过转念一想到也是。

    凌云看上去也二十出头,放在二十一世纪就还早,但在古代有的人十二岁就娶妻生子,更有的二十岁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在上学堂了。

    “此事我会询问主公的,亮到是知道有几家才女在。”

    诸葛亮没有急着答应下来,而是将这个事情留给刘备来处理,毕竟刘备才是集团的主心骨。

    “不急,不急。”

    凌云笑了笑,他也是随口一提,只是想进行一个尝试而已。

    “如果科举制能够推行起来,那是不是就代表有不断的人才进入,那天下也不会再度陷入战争?”

    诸葛亮也没有多想,而是将话题转回到了科举制之上。

    之前凌云就说过科举制有好的地方,那自然也会有不好的地方。

    而不好的地方,当时凌云并没有和诸葛亮明说。

    眼下,有了机会能够求证这个事情,诸葛亮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凌云听见诸葛亮的询问,也是挑了挑眉,王朝周期是三百年,这一个点的出现其实也和科举制度是有关系的。

    同时,汉域外的那些游牧民族在后续之所以能够入住中原,归根结底,其实也和科举制有很大的关系。

    不得不说,科举制成就了汉域的辉煌,同样也是汉域落寞的因素。

    一件事情本就有两面性。

    “科举制被推行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

    “削弱世家士族。”

    凌云话未说完,刘备拿着酒杯走了过来,一语将科举制的核心道破。

    并不是为了选拔人才,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削弱世家士族,这才是最关键所在。

    “没错,刘皇叔所言极是,之所以要削弱世家士族,是因为他们的权利不来自于外部,而是在自己的手中,这对于任何一个势力来说,都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世家士族通过察举制获得的,可不是人才的推荐,而是兵权,财力集一身。

    强如曹操,当年如果没有袁绍的推荐,可没办法得到充州世家的帮助。

    没有袁绍就没有曹操,而曹操当年能够胜过袁绍,才是他如今强盛的原因。

    胜过了袁绍就等于接管了袁绍的所有权利,获得了无数士族的帮助,兵力和财力都要远超出他人一截。

    四世三公,可不是说着玩笑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