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零落知何方 > 第七十二章 支教生活体验(1)

第七十二章 支教生活体验(1)

    车子急刹车之后,就听到了前面司机的咒骂声:“想死呀,有你这么开车的吗?”

    骂完之后,车子缓缓启动,前面带队的老师安慰大家道:“刚刚出了一点点小意外,现在没事了,同学们放心好了。”

    接下来的路途一帆风顺,再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经过四天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遗憾的是,车子并没有从刘成家门口经过,而是完美的绕开了。

    当然,这里的到达目的地指的是车子已经开不进去了,剩下来还需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地,也就是合山村。

    说起合山村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的,取名合山的意思是这座小镇是被群山包围着,如果没有向导的带领,你根本想象不到与世隔绝的大山里面居然还会有一个小村庄。

    合山村的人口差不多将近五百人左右,除了出去打工的,剩下来也只有两百多人生活在这里,大多数都是留守的老人与儿童。

    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是这个村庄的真实写照,能够给山里面的孩子带来新事物的,也就靠着学校的几个老师。

    不过,由于条件太过艰苦,很多来了没几天的老师因为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习惯,选择了离开,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这里的村民也早就习惯了。

    来合山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只有余莫这一个班级,而其他班级去了各自选择支教的其他乡镇下面的村庄,离得并不不是很远。

    向导将大家带到合山村,大家看了一下整个村庄的情况,无不倒吸了一口气,,虽然有很多楼房,也呈现出破旧的气象,其中还有很多房子都是土房子,偶尔看到几幢新一点的楼房,仔细观察一下,里面并没有怎么装修,连门窗都没有安装。

    很多女同学一看到这种情况,都在打退堂鼓了,原来的新鲜劲荡然无存。

    男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小生活在城市里面,在城市里面长大的人,怎么会接受得了这么鄙陋的地方呢。

    不过余莫还好,跟他印象中的农村差不多,以前小时候保姆阿姨带他去的农村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这里的居住环境,有些难以想象,不过忍忍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余莫可没这么矫情。

    “我去,还真有这么破落的村子啊!”刘成感叹了一句。

    “看起来这个村庄的确很落后。”张昱说道。

    “那小孩子上学的地方在哪里呢?看看村民的房子,我敢肯定,孩子上学的地方肯定也会特别破旧,我有些不敢去了。”一个女同学这样说道。

    按照向导的意思是,让老师们跟学生先去看一看住的地方,不过从学生的眼神中,向导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学生估计受不了什么苦,也不知道这群大学生能够在这里坚持多久。

    带队的老师看着时间还早,也就同意先去看一下住的地方。

    余莫他们班带队的老师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而是学校的一个副主任,班主任只能算是副领队,同行的老师中还有两个女老师,总共四个老师,带着他们一个班三十几号人。

    老师跟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主要有领队老师负责,而班主任和其他两个老师主要是负责带好这群学生。

    当学生们看过居住的环境,已经无力吐槽了,三十几个学生分散在十几户人家家里,这是几户人家家里就只有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所以房间也就空出来了。

    大家分配住处的时候,合山村的村长也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打了声招呼。

    分配好住处,大多数学生都在叫苦连天,更有学生叫嚷着想要回去,这里跟不是他们能呆的地方。

    有了这种情况,班主任当然要安抚大家的情绪,所以说带队出去的老师责任最重,也最苦。

    一些学生在班主任和老师的安抚下,渐渐平静下来,算是接受了安排,而有几个娇滴滴的女孩子怎么劝都劝不了,不过班主任好耐心,一直在给他们不厌其烦得讲道理,这才慢慢舒缓了大家的情绪。

    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这种苦,别说是这些娇滴滴的女孩子和细皮嫩肉的“公子哥”了,在来的路上,领队老师已经提醒过大家,可真正看到的和听到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没法比较的。

    等所有学生和老师的住处都安排好后,村长在前面领路,带着大家往学校的方向走去,看着村长颤颤巍巍的脚步,真有些于心不忍。

    本来这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县里面也很重视这次活动,早早就通知了合山村的学校,让孩子们千万不要出门,有大城市的哥哥姐姐来看望大家。

    来合山村之前,县里本来准备派几名同志护送大家,可被领队老师婉拒了,学校也不愿这么兴师动众的,浪费资源,给他们派一名向导就够了。

    县里没办法,只好从县委里面挑了一位对合山村熟悉的同志当向导,这也相当于代表了县里的诚意。

    据向导介绍,合山村的学校就建在村的后山,那边地势比较高,从那边可以看到整个村的轮廓。

    原来学校的选址并没有考虑建在村的后山,可是建在村里大伙又不愿意,一方面是怕来来往往的村民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就是怕学生还没学到什么东西,就直接跑回家去了。

    所以思来考去,还是决定把学校建在离村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别看这群孩子,咋农村里面呆惯了,就跟着泥鳅一样,没有多少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太过薄弱,愿意来这里教学的老师很少,几乎是一两年就会换一批,有些甚至来了没几个月就跑了。

    有些条件好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在这里读书,便早早的把孩子接到镇上,或者县城里面去读书了。

    当学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觉得这也不太现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