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张岚

    “为什么要去四川的呢?”郭龙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李元笑了笑,没有说话。

    早在住在郭家庄的时候,李元就对照着自己兑换出来的中国地图仔细的考虑过未来自己要以哪个省为基础发展实力。

    若是去湖北,有汉冶萍,有汉阳兵工厂。但是九省通衢之地为兵家所难守。若是时间到了辛亥年,到湖北去也没有什么,但是自己现在在1906年,清廷寿数未尽,湖北很难守得住。

    自己的家乡山西,资源丰富,人口也算繁盛。还可以更进一步席卷整个西北,占据关中形胜之地,进而纵横天下。

    但是山西离清庭的直隶一代太近了,在自己的实力发展起来之前,袁世凯的北洋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思来想去,只有四川最合适。四川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人口繁盛,商业发达。有发展工业的基础。再加上四川资源丰富,以后自己拿出的资源也有了一个出处。李元完全可以借助四川好好种几年田,然后过几年在和民党以及北洋的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影响的大人物争雄天下,争取早日让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脱胎换骨。

    但是现在,这些打算还没法跟自己这些手下明说,倒不是不相信这些跟随了自己自己约的下属,只是,造反这种事还是不要轻易宣之于口的好,李元也不能保证在坐的众人中会不会出一个唐周。

    所以,他只是说:“四川是天府之国,资源、人力都很丰富。适合工业发展,而且相对沿海来说外国势力渗透较弱,所以我准备去四川建立中国的工业。”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李元吩咐郭靖带着20人留在上海,一是等待汉森和郭虎的消息,一是寻找机会和上海的华界上层接触,以德国洋行的身份要求清廷上海县府的支持,建立未来集团在上海的办事处。

    是的,在成立梅隆洋行的同时,李元还花重金打通了上海县令,成立了一个独资企业,在上海县衙备案,叫耀华集团,取光耀中华之意。李元身边的人都清楚,这才是李元的重点,只不过为了躲避清廷对华资企业的盘剥,挂靠在梅隆洋行下面。

    “老板,也就是说未来集团总部将设立在四川吗?是不是太偏了些。”沉默寡言的郭豹开口了:“毕竟,现在很多企业都设立在上海附近,我们跑到四川去,运输是个大麻烦啊。”

    李元诧异的看了郭豹一眼,没有想到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郭豹不仅身手极好,见识也不俗。

    “郭豹看事情很准啊,不错,如果我也是打算像现在的那些人一样建立纺纱厂、火柴厂和制衣厂之类的。我也一样会留在上海,因为这些东西的市场在这里。可是生产这些东西于强国无益。我要生产的是钢铁,是武器,是洋枪洋炮。”

    李元的话让在场之人肃然起敬,他们都没有想到,李元会有着这样的宏图大志。

    经过几天的准备,李元带着郭豹郭涛郭羽和10名卫士启程前往四川,而郭靖郭龙则带着剩下的20名卫士留在上海建设集团上海办事处并等待郭虎和梅隆的消息。

    波涛滚滚的长江自古川流不息,奔腾东下。沿着这长江两岸,发生了多少是是非非。这一日船过赤壁,李元看着这一方山水江河,发出了一声慨叹。

    昔日周公瑾战赤壁,破強賊,安社稷,雄姿英发。如今国势沉沦,民生凋敝,我愿做下一个周公瑾,为民族崛起而奋斗。”

    “小友好一番宏伟的志向,倒是让我等凡夫俗子汗颜了。”

    李元的话音刚落,一个爽朗的声音在他的身后响起。

    李元随着声音转身,看到两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男子正温和的看着他。

    “小子冒昧,打扰了二位,是我的不是。”李元对着为首的那位长须男子拱手一礼。毕竟,是自己突然跑到甲板上来打扰了本就在那攀谈的两人。

    “小友客气了,我二人本就是山野一闲人尔。倒是看小友风尘仆仆,似乎是有大事要做啊。”

    左右闲来无事,李元倒是还真的和这两个中年人攀谈起来。三人中要么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兼且学通中外。要么接受过信息时代的洗礼,脑子里又有着无数历史资料,一时间倒还真有些相见恨晚之感。

    直到郭羽跑来招呼李元,三人才不得不终止了谈话。长须中年人拱手问道:“今番良晤,受益良多。翌日当再与小友畅谈一番才是。在下张岚,这是老友邢宇,未知小友贵姓大名?”

    李元愣了一下,不想与一位历史名人就这样不期而遇了。他赶紧行了个礼,回应道:“我还道是是哪位贤者,不想零时圣人当面,在下李元,见过川北圣人张岚先生。”

    张岚哈哈大笑,摆了摆手说:“小友客气了,那就先这样,我二人住在二层甲号房,欢迎小友来访,张岚扫榻以待。”

    接下来几日,李元便经常到张岚和邢宇的舱室拜访,与二人就国际局势,救国道路都有所涉猎。李元越来越感到张岚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大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无一不通,他愈发坚定了一个想法,拐走这位未来的张表老。毕竟,他即将开始的事业需要一位大管家。

    “明天就要到重庆了,这一路和小友多日畅谈,相见恨晚,我竟有些不舍了。”再又一次谈话之后,张岚看着李元有些动情的说。

    机会来了,李元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是不是能拐走这位自己心中未来的内阁首辅,就要看今天的了。

    “表方先生,您和云武先生此次回川真的只是为了办教育吗?”李元决定还是直接一点。他记得张岚曾经告诉他,他和邢宇此次从南京回四川,是为了担任成都游学预备学堂学监。之所以先在重庆下船,是为了接上两人的家眷,办些事情后再由陆路前往成都。

    “是的,这有什么疑问吗?”

    “二位先生大才,怎能曲身于一个小小的预备学堂。我此行入川……”

    李元把自己来四川的计划合盘像张岚托出,诚恳的邀请张岚加入耀华,并且表示耀华会在未来每年都投资在四川创办20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不是李元小气,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一开始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教师。所以在李元霸师范大学建立起来成系统的培养教师之前,一年只能建这么多。

    李元相信,一生致力于普及基础教育的张岚不可能看不到他的能力和加入耀华的前途。

    果然,张,邢二人都心动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