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诸天神话归来 > 第六十一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六十一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杀你不难。”

    江离轻声开口,目光不闪不避。

    武帝不会说谎,他在生死簿之上的寿数,没有延长,可是想要借助生死簿直接消减寿数,也应当会被紫微星光拦下。

    如此一来,若是再起事端,他的确不敢说能胜武帝。

    同境一战,他自信无敌于世。

    可如今武帝已然成就法力,紫微真龙,托举龙首之峰。

    肉身蜕变法力,法相超凡入圣,都是生命层次的跃迁。

    作为他们前兆的肉身极境和人世极境,就已然能看出端倪,是道之基,人之极。

    至于齐天一式,那已经不算是公平一战了,他有如意金刚杵,难不成武帝就没有赤霄剑了吗。

    九州山河,仅凭他如今修为挥动的齐天一式,怎么可能打破。

    但若是生死相博!

    燃尽无极之身,一切种种,一气射出,一以贯之,惊艳千年!

    当初江离就能射穿孽龙法相,若是燃尽生机,当更上一层。

    流星一击,与刺家秘术,多有相像,这也是为什么江离会毫无犹疑的答应布衣刺客,替他传承刺家秘术的原因。

    既然刺家秘术能够逆命杀帝。

    那他以流星一击为模板的千年一射,为何不能与紫微武帝,以命换命?

    “唯死而已。”

    江离洒然道:“哪怕与武帝相差一境,但若是武帝真要在本道主的冥府之内耀武扬威。

    本道主未必能胜,但武帝却一定会与本道主一同入轮回六道之中!

    倒是不知道,武帝舍不舍得这大离江山?”

    武帝眉头猛地皱紧。

    空荡荡的冥府之中,气氛显然有些不对劲了。

    得亏如今冥土之中,没有帝族一脉之人。

    若不然,必有人要斥责江离大逆不道。

    这是对武帝帝威的挑衅,若是换做旁人,武帝绝不可能忍。

    与帝针锋相对,无异于取死之道。

    良久,武帝才嗤笑一声,缓声道:“你是在怪本帝,以境压人?”

    江离不置可否。

    难道不是吗?

    “你可知道,朕的父君对朕说了什么?”

    武帝抑住心中不耐,抬起手来,星辰之袍随之而动,烨烨生辉:“你乃天纵大才。

    若不能用,则必杀之!

    本帝的确很想再与你同境一战,可这要等多久。

    在没有跨出这一步之前,你太弱了。

    弱到本帝都无法对现在的你产生兴趣。

    刚刚你说出未必能胜之时,本帝更是失望透顶。

    即便上次在青丘被你脆败,本帝都没有一丝未必能胜之心,只是步步前行,为能胜你,不折手段。

    你若是未战而怯,就不配当本帝之敌,是对本帝一路前行所做努力无声的嘲笑。

    还好,你没让本帝失望。

    本帝不想看看你所谓能带本帝一起死的杀招是何。

    本帝只想知道,你对本帝有什么用,同境一战是个盼头,但不能让本帝一直等下去,不是吗?

    你我之间,无有隐秘。

    本帝当初没有见过真龙耀世,难得真龙之神,可三教合一,也是绝无仅有。

    我回溯过往,见到真龙,可你呢,需要多久,才能走出己路,三教合一?”

    说到这里,武帝顿了一下,轻声道:“希望你不要说出生死簿寿元之类的话。

    长生的确是一件好事。

    你可以让许多即将走到寿元尽头的法相金身,供你驱策。

    你会成为先秦之后,唯一走出长生之路的人,你会成为高坐山巅的仙人,抚顶授长生,山下从者云集。

    赞你者轮回不坠,友你者万劫不坏。

    可本帝不求来生,只求当下,至少,也得等本帝将背负之事,一一完成之后,才会有心思虑及这些。

    而若要完成这些事,一个不在掌握之中的冥府,一个阴世的大帝,反而是阻碍。

    你需要给本帝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江离心湖波动,江流啧然道:“这小子的心现在也是一片平湖,人魔难窥。

    他居然真的只是想要一个不杀你的理由,想让你活着。”

    至情者人魔难窥,人魔的权柄,是相对负面的情绪载体,一旦是纯粹的情绪,他就难以操纵与窥探。

    连江流都如此说了,那武帝所言,的确非虚。

    帝威不容挑衅,武帝需要一个理由,来就坡下驴。

    江离挑了挑眉,终于缓声开口道:“本道主为何而来,你当知道。

    文景大世,自道士而起,帝师姑浮,才是文景一世的开端。

    本道主是为他守棋局而来,即便有诸多变故,是他也未曾料到,但一切都是向着好的方向而去的。

    既如此,本道主不会干预人世之事。

    但冥府已开,阴世已立,合该两不相干,你本就不该来这里。”

    “小江离。”

    武帝没有开口,李青莲却是悠然道:“长久来说,阴世人间,两不相干,的确是大势所趋。

    可如今之世,大离需要合九州之力,才能与之一战。

    你的冥府之中,庇护百家之人.....

    本座也不欲大开杀戒,他们若留在冥府之中,不出冥府也就罢了。

    但至尊登基之后,本座就要实施所求。

    青丘多年,你当知我一生之抱负所在才对。”

    “当然知道。”

    江离叹了口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何等的壮举。

    百家传承,自先秦而起,底蕴绵延,千年不绝。

    即便绝大部分百家本就避世,再加之七国争锋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罢黜百家,让百家主动避世化作被动避世,也是近乎不可能之事。

    化不可能为可能,是从庄姑浮开始布局,席天命一道独尊,打遍百家,打下的基础。

    而后引佛门这个外敌入九州,使百家着力于对抗佛门,形成对比。

    最后是景帝以身死,来换儒兵纵横,尽在武帝之手。

    自此谋划自阴转阳,不可阻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好处当然有。

    那就是儒门自此和大离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浩然天下,夫子与二十四字大儒,会为大离武帝所谋图的天下,而底蕴尽出。

    且以一国之力,供养一家学说,儒门本就入世,再加之一朝独尊,必然会在可见的未来,涌现出一大批的儒门强者。

    左右不过一代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催生出大批的战力。

    而且,不同于世家士族根深蒂固,以血脉传承,百家学说,却是人皆可学。

    若独尊儒术,以天下儒门士子为用,可极大程度上消减士族世家对九州的掌控,对帝权有极大的加强。

    对这个时代而言,已然是最好的解。

    但坏处,也很明显。

    “独尊儒术的确有很多好处。

    比起无为道门,儒门的确更适合做那独尊之学。

    儒门能为大离底蕴尽出,但道门天人难分不说,且天生就不可能唯帝命是从。

    比起儒门求心意,道门也更讲究天赋,即便是举国论玄,也不可能催生出大量的强者,极有可能是余者碌碌,少数的几个道才,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攀至极境。

    削弱士族世家,更是比不得儒门,道观再多,也不会影响到诸地之权柄,儒门士子入世,才能治世。

    但罢黜百家,本道主不甚赞同。”

    江离凝声道:“罢黜百家,只有一个好处,那便是能够让大离唯有儒门一音,以儒为骨,调动大离如臂指使。

    可却开罪当代诸子,道门不求入世,席天命不在乎。

    可这些诸子,必然会与大离生出龌龊。

    长久以往,还会造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局面。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儒门的道路,可若只有儒门可以入仕,那就无所谓适合,无所谓天赋。

    因为他道再适合,天赋再高,也百无一用。

    这是在消耗大离时代万民的潜力与未来。”

    武帝微微皱眉,扫过江离身后。

    所见目光,即便早已被江离告知,也都复杂难明。

    即便是再大度之人,也不会认同自身所学,百无一用。

    当然,只这些诸子,武帝倒也不惧。

    一个李青莲,就胜过法相万千。

    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确非武帝所愿。

    除去大离子民的潜力之外,他也听出了江离的话外之音。

    若真有这一天,大离唯有儒道一途。

    所有人,都是儒门弟子。

    那大离的天下,到底是帝族之天下,还是儒门之天下?

    这是比之如今尾大不掉的士族世家,更甚的存在。

    以儒门去对付士族世家,反倒生出一个更难制的对手,熟为不智。

    “但那终究是未来之事。”

    武帝沉吟良久,终于开口道:“匈奴之灾,迫在眉睫。

    狼居胥山中,狼主时刻有可能借助星辰,登临神境。

    大离,乃至人族,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去思虑未来。

    就目前来看,青莲先生谋划了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最能短时间让大离有与匈奴一战之资格的办法。

    儒门未来如何势大,本帝且不去想。

    至少本帝存之此世,当行帝师之法。

    战九州之外,立武帝之名。

    所以,你的理由,就是有不同于帝师的道路于大离?

    如果这就是你的理由,那不够。

    想扭转本帝的想法,废弃罢黜百家。

    你总该证明给本帝看,行你之道,比青莲先生数十年谋划,更有价值,更有可行性。”

    可你又该如何证明?

    一个年方十六的少年,只靠拍脑袋一想,就能胜过儒门最风流数十年蛰伏?

    武帝眯着眼望向江离。

    若是常人,都不会给江离证明的机会。

    但他也不过一十六岁。

    所以,他在期待,江离会说出的话。

    “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江离摊手道:“言语难及实践。

    大离没有时间给我去实践,但别的世界有。

    以一个世界,一个王朝行我之道来证明可行与否,够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