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北山游击队 > 第三十五章 转移干部

第三十五章 转移干部

    孔家冲遇险后,越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了岗哨,同时还布置了暗哨,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到了首位。

    开辟孔家冲根据地的工作进展很顺利,自治委员会成立,民兵队和妇救会等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这天,越祥正在召开孔家冲自治委员会干部会,突然接到襄西地委的通知,又有转移干部的新任务。他告别乡亲们,带领游击队快速回到了北山根据地。

    1943年的春天,我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各个抗日战场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丧心病狂的日军却调集重兵,企图围剿我军大部队。对此,鄂西北区委沉着应战采取措施,保护和转移了一批党政军首长到解放区。

    面对敌人疯狂“聚歼”的局势,鄂西北区党政机关转移到远安以东老观窝,并于晚上在老观窝汪氏祠堂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一是留少数部队就地坚持战斗,主力部队转到外线作战,与敌人打大圈子,继续牵制敌人;二是将鄂西北区党高官兼鄂西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鄂西北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鄂西北行政公署主任、鄂西北军区第一副政委刘子久;鄂西北区党委第二副书记兼鄂西北军区第二副政委文敏生:鄂西北区党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主任兼第四地高官、第四行政专署专员、第四军分区政委刘子厚等身体不好的首长,报请中央同意后,化装转移到华北解放区。具体部署是刘子久、文敏生、刘子厚先期转移,王树声后一步转移。护送鄂西北区党政军首长转移的任务,交给北山游击队完成。

    2月初,由荆当远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军事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克强带领一个排和一个手枪队护送刘子久、文敏生、刘子厚三位首长到北山。他们从远安老观窝出发,经松茅店、摩天观渡过荆门漳河,到达北山根据地。

    “首长们好,一路辛苦!”政委柳青和队长越祥早已在山口等候,见首长已到,忙迎上前去一一握手问好。

    一阵寒喧问候之后,柳青先带着首长回北山根据地。

    完成护送任务的王克强和越祥交接好手续,即刻带队返回了远安老观窝。

    游击队为了保证首长的安全,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先安排刘子久、文敏生和刘子厚首长隐蔽休息,然后分两次护送他们到汉口。与此同时,政委柳青通过党的统一战线的同志、钟祥皮集的汉流大哥全楚彦和盘石乡乡长姚明阶从敌占区公署搞到通行证。经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先由副大队长胡二狗和地下党员护送刘子久首长经沙洋到达汉口。

    接着,以开花粮行作掩护的老党员杨必清护送化装成商人的文敏生、刘子厚2人,经钟祥段集、双河到沙洋,次日凌晨,雇一小船抵仙桃镇。当晚买好客轮船票,于次日晨乘船离开仙桃,当日黄昏抵达汉口。后来由汉口地下党组织派人将刘子久、文敏生、刘子厚三位首长转送到了华北解放区。

    完成护送第一批首长的任务后,军区第四团领导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研究决定,报经中央和中原局批准王树声尽快转移去华北解放区。

    第二天凌晨,收到中央复电,批准王树声离开鄂西北。张才千即抓紧准备和部署,由王展带领有丰富经验的原江汉军区供给部手枪大队长安琳生、章惠民和王树声的警卫员崔银茂等5人护送王树声到北山边界。北山这边由游击队一中队队长李书杰带领一小队负责接送。

    越祥对负责接送任务的李书杰反复强调,这次护送王树声首长的任务很重要,要确保首长途中的绝对安全。

    这天晚上,李书杰和一小队接到王树声首长后,一路小心谨慎,从摩天观渡过漳河,于拂晓前到达观音寺附近的苏黄家院。当即决定隐蔽休息,护送人员高度警戒并封锁消息。当晚,天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沿途只好摸索前进。为避免掉队,每人在左臂上缠着一条白毛巾,以作为联系信号,经荆门掇刀,穿过襄沙公路,沿杨树港小河向东北方向前进,于黎明前到达北山革集,由革集地下党员傅顶呈引至北山秘密联络站。因考虑到这里距荆门县城不远,为了安全,在征得王树声首长的同意后,连续转移了两个地方,最后转移到比较偏僻的段家冲一地下党员家隐蔽休息,一住就是20多天。

    自从王树声首长到北山住下隐蔽后,北山游击队就开始了下一步的筹划工作。决定由白云山地下党员胡传汉带着安淋生的信,前往应城县城,通过安淋生的岳父找应城参议员搞来两张通行证。有了通行证,王树声和安琳生化装成做烟叶生意的商人,王树声改名为刘发,身份为老板,安琳生易名张厚生,身份为伙计。行动路线,经沙洋、皂市到应城,然后设法到武汉。

    一切准备就绪,王树声和安琳生于3月初的一天,骑着毛驴,从段家冲出发,走在去沙洋的公路上。王树声心情好极了,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说:“我这辈子,还从未尝过商人的‘味’,今天扮个烟商,你看我象不象啊?”

    安琳生一边应和,一边提醒刘老板要裝聋,少说话,到沙洋后,经关系户胡镇三与在国民党部当兵的老乡做工作,当夜住宿沙洋,并避过了敌巡逻队的检查。

    如何从沙洋到应城呢?正当王树声苦思冥想时,胡镇三灵机一动,兴奋地说:“想办法搭乘联合国救济总署的汽车走,因为总署的车不受检査。”

    “说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安琳生无可奈何道。

    “想想办法再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胡镇三却信心满满。

    次日清晨,按照胡镇三的计划,3人混出了沙洋城,来到一个临时车站等车。当见到有一辆印有联合国救济总署标记的带蓬卡车开来时,胡镇三赶紧上前拦住车,司机和押车的家伙一见白花花的银元,二话没说便让他们上了车。经皂市,在应城龙王集附近的雷家巷车站下车,前往潘家集,大胆地运用“贴烧饼”的方式,躲过了敌人的怀疑和搜查。同时,安琳生又利用在家乡的关系,秘密弄到了两张身份证,王树声易名为刘兴茂,安琳生改名为余秉熹。为防途中熟人认出,余秉熹又托人找到曾任我党秘密交通多年的老党员、老红军隐蔽于家乡的鲁文成,请鲁文成护送王树声赴汉。鲁文成欣然受托,安全护送王树声抵达汉口。后来在汉口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到上海走海路,终于到达了晋冀鲁豫解放区。

    送走王树生首长以后,第三批转移的鄂西北区各地党、政、军领导干部又陆续云集到北山。为了保护和护送这些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到外地,政委柳青和队长越祥积极联系各秘密联络站点,通过我党在日占区的地下组织和交通站,大力发挥党的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作用,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办理了通往敌占区的证件或通行证、身份证,筹集旅途费用,准备好化装衣物,派秘密交通员护送出境。经过努力,相继将原江汉军区副政委颜东山、鄂西北区第四地委荆钟南宜中心县高官李蔺田、鄂西北区白竹平中心军事指挥部政委明枫、鄂西北军区保卫部部长张竞、鄂西北区第四地委荆当远中心县委副书记范敏夫、原江汉军区第二团副团长孙光炳、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南远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兼南远县武装总队队长王ZY、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板桥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张泽普等一大批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安全转移出敌占区,经武汉、上海等地到达晋察冀、晋冀鲁豫、华北等解放区。

    后来,时任鄂西北区党委委员、鄂西北军区参谋长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张才千在《江淮河汊纵横驰骋》一文中写道:“在这里,我不能不以崇敬的心情回叙一下北山党组织。在坚持鄂西北斗争中,有一块隐蔽在地下的红色根据地,它位于荆门、钟祥交界之三尖山附近,是长期战斗在白色恐怖下的钢铁堡垒。北山游击队仅用2个月时间,转送了100多名县团以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地通过了敌占区,回到了解放区和***身边。他们的卓越贡献,赢得党和人民的无限崇敬和信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