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晚明疑案 > 第五章“余当恭听,共振皇猷”

第五章“余当恭听,共振皇猷”

    1645年五月十二日,晨,南京慈禧宫。

    昨天,做了一天的皇上,不知是累的,还是太兴奋,一夜也没休息好。

    当徐瑜他们进来时,皇上还躺在床上没有起。

    “臣徐瑜叩见皇上。”

    皇上身子哆嗦了一下,猛地从床上坐起来,面露惊恐之色,吃惊地看着徐瑜。

    “你,你是……”

    “皇上,臣是徐瑜啊。昨天……”

    “哦。”

    皇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没有了刚才的紧张。

    他明白了,这儿是皇宫,不是监狱。

    昨天,是他们把自己从监狱里放出来,拉到这儿做了皇帝。

    刚才还以为自己还在监狱中呢?

    从监狱,到皇宫,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在这短短的一天内便经历了,只是自己不知道会在这皇宫里能呆多久。

    既来之,则安之。

    皇上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抹掉上面的眼屎,稳了稳心神。

    “你们来得挺早的啊。”

    “为皇上岂不可倾心尽力?!”徐瑜说道。

    “是啊,愿为皇上尽心竭力。”承月等也在一旁附和。

    “嗯,诸位爱卿忠心可鉴。今天,我们做些什么呢?”

    “皇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赶紧让群臣接受皇上,听皇上命。”

    “嗯,对了,昨天朕让你写的谕写完了吗?”

    “皇上,写好了,请皇上过目。”

    “不用了,你给朕念念就行。”

    “是,皇上。”

    “先皇帝丕承大鼎,克振前猷,凡兹臣庶……”

    “好了,一会儿还要召见大臣,时间紧张,讲先皇帝的内容就不要念了,关键是把我讲清楚,让官员和百姓都相信我就是太子,能够听命于我,就可以了。”

    皇上有些不耐烦,打断徐瑜的话,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吹欠。

    南明的绝大多数重臣都以为自己是王之明,是假冒的太子,还把自己关在监狱。

    听说,要不是有将军像左良玉们反对,大概自己早就成刀下之鬼了。

    想想,就后怕。

    要让这些大臣们接受自己,首先就要改变他们先前的认识,不再以自己为王之明,为假冒太子,而是真的崇祯太子慈烺。

    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而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要靠宣传。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乃至千次、万次,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那弘光帝不是多次张贴告示,称自己是王之明吗?

    “遵命,皇上。”

    徐瑜停下来,眼睛在纸张上扫了一下,找到相关内容,继续读下去,“余子知宜殉国,思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皇祖基业,汗血非易,忍耻奔避,图雪国冤。”

    皇上闭上眼睛,脑中似乎映出一幅图画,讲述着一个家图沦亡的故事,自己似乎就是里面的主人公。

    似乎又不是。

    “幸诸勋戚文武先生,豫怜陨厥莫振,迎立福藩,共图雪耻,余惟先帝是哀,奔抵南都,实欲哭陈大义,身先士卒。”

    这是一段尽人皆知的历史,似无须赘述。

    “不意巨奸蔽障,致婴桎梏。”

    皇上身子又是一颤,眼前浮现出马士英、王铎……

    就是他们指认自己为王之明的。

    “奸贼。”皇上从嘴中恶狠狠地吐出两个字。

    “皇上,对这些奸贼,将来一定要严办,灭门九族。”承月插话道。

    “对。”张小鱼表示赞同。

    皇上摆摆手,示意徐瑜继续读下去。

    “余系中城狱时,每念先帝,无日不痛绝也。今日者闻兵远避,去为民望。其如高皇帝之陵寝亿万之生命何?……”

    “这弘光帝狗屁不是。清军一来,跑得比谁都快。”

    “这样的皇上,谁让他当的?当初,我们就不同意。”

    “还不是马士英扶持的。”

    “他扶持福王称帝,都是为一己私利,哪有为天下黎民之心。”

    “跑了倒好。他跑了,不是为太子留出位子来了吗?”

    “就是,就是。”

    众人一边听,一边议论纷纷。

    徐瑜并没有参与讨论中来,只是停下来,听着众人议论,见大家不再说了,便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中的痰,继续读下去。

    “维余小子,将诸勋旧文武诸臣,念余高皇帝三百年之鸿烈,先帝十七载之旧恩,冀余振旅济此颠沛,何期父老人民,围抱出狱,拥入皇宫。余见宫殿披靡,浪弃祖业,不胜悲泣。奈诸父老哭劝留宫,不能苦辞。嗟嗟父老,焉知余身负重冤,岂称尊南面之日乎?”

    “写的好,不愧是南都一支笔。”

    “好,好,确实好。”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对着徐瑜竖起了大拇指。徐瑜也是一脸得意之色,将目光投射向皇上,想看看皇上什么表情。

    让徐瑜感到奇怪的是,皇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反而更多地显示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来。

    这让他徐瑜有些纳闷。

    “皇上,告示写得不吗?”

    “非也。”皇上叹口气。

    “那……”

    “诸大臣并不承认我这个皇上,奈何?”

    “皇上放心,待贴出此布告后,我会去挨个拜访各位大臣,让他们共奉皇上即位。”

    “如此,朕也就放心了。你可以再加上几句,让臣民能与朕一心,力挽今之乱局,共享太平。”

    “遵旨。”

    皇上想了想,在宫中一边走着,一边沉思。

    “好,我说,你记下。”

    “皇上,借用下笔墨。”

    “你坐到书桌前去写吧。”

    “皇上所坐之椅,臣岂敢乱坐。”

    “无妨。”

    “谢皇上。”

    “准备好了吗?”

    “皇上请讲。”

    “谨此布告在京内外勋旧文武先生士庶人等,同此痛怀勿惜会议。余当恭听,共振皇猷,勿以前日有不识余之嫌,惜尔经纶之教也……记下了吗?”

    “记下了。”

    “好,张贴去吧。”

    “是。”

    “完成之后,你去召赵之龙前来。”

    “遵旨。”

    徐瑜去了。

    其他几个人由皇上分派去召见诸臣前来会商,也都各自去了。

    慈禧宫一时沉寂了下来,皇上在宫中来来回回地走着,心中有种莫名的担心,他不知道,徐瑜张贴出去的告示是否会让诸臣们相信,也更不知道,赵之龙会不会应召进宫。

    此时,太监马进忠给自己送来了饭菜。

    “皇上,请用膳。”

    “昨天,你去传召诸大臣,他们什么时候来?”

    “皇上,他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没有时间。”

    “他们这是眼中没有我这个皇上啊!”

    “嗯,应该是吧。再说,您不是刚刚从狱中出来嘛。”

    “哎,他们世受皇恩,享朝廷俸禄,当此危难之时,竟弃朕予不顾,枉为臣子。”

    “谁说不是呢?待会您用完膳,我再去给他们下诏。”

    在吃着时,徐瑜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皇上,赵之龙不肯应召。”

    “为什么?”

    “城里乱纷纷,他担心来宫之后,有人趁机作乱。”

    “你再去一趟,一定要把他召来。”

    “遵旨。”

    徐瑜又匆匆地离开了,皇上也再无胃口,让马进忠收拾了。

    “你去召越国公刘孔昭。”

    “是。”

    此时,宫外突然喧哗声四起,有哭有喊,有男有女,乱作一团。

    “怎么回事?”皇上有些不悦。

    马进忠停下来,仔细听了听。

    “大概是宫女还有内侍们在抢些宫内财物,准备出逃呢。”

    “传旨,严禁他们在宫外喧哗,违令者,斩。”

    “是。”

    马进忠答应了一声,脸上露出不屑的一笑,转身离开去传旨了。

    不知马进忠究竟传没传旨,他去了一段时间之后,喧哗声并没有停止,反而更乱了。

    皇上只好摇了摇头,任凭他们去了。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徐瑜又回来了,仍然是急匆匆的样子。

    “如何?”

    “他还是不来。”

    “为何?”

    “仍在外面维持城市秩序,他也贴出榜示,让军民安份守己。在榜文中,他还说,拥立太子,是举国上下的好事。”

    “他果然这样说?”

    “是的。”

    “看来,争取他,还是有希望的。”

    “希望很大,他还答应来日再议迎立你为新君。”

    “是吗?你再去召他前来。”

    “这?”

    “召见他,是当务之急。没有他,我们的任何工作都无法开展啊。”

    “皇上,你不知道,他真的敢杀人啊!”

    “杀谁了?”

    “有乱民在太监卢九德、韩赞周的私宅抢掠财物,赵之龙过去就砍杀了四个人……”

    “该杀,该杀。”皇上沉吟了半晌,才对徐瑜说,“你去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