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第一佞臣 > 第四十八章 朝贡?

第四十八章 朝贡?

    城东,平原王家。

    “朝贡会?”

    斐裁有些讶异地看了一眼刚刚回来没多久的王胤有些犯懵。

    穿越以来,他好歹也恶补了一些知识,因此自然知道这个所谓的朝贡会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这个专门面向胡商的朝贡会,就是杨二陛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专门搞出来的一场超大型真人秀。

    从大业六年(610年)起,杨二便下令以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为限,在东都洛阳为外国商人举办盛大的朝贡会——这玩意其实跟后世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会”差不多。

    这原本不是什么坏事,可杨二同学是出了名的好面子,原本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朝贡会,却硬是命人在端门大街搭建时称“百戏”的大戏场——这个大戏场可不简单,戏场周围竖起的栅栏,绕场一周足有八公里之多;而里面表演的节目多种多样,堪称千奇百怪;旁边则是由一万八千名乐师组成的乐队,演奏声震耳欲聋,在二三十公里外都能听到。

    相比于这个,后世那些户外春晚简直弱爆了!

    等到世界各地的商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时,杨二更是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服装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还要说隋朝富饶,酒食不要钱。市内树木也都用帛布缠饰以示富足。以至于一些西域人见到后百思不得其解:“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

    相对于洛阳那些被胡商门问的无言以对的市人,斐裁对这个声势浩大的朝贡会简直一点兴趣都没有——做生意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冤大头行为,着实让斐裁看不到什么赚钱的希望。

    再说了,现在又不是后世,堂堂天朝上国,却对着一群蛮夷极尽阿谀,着实让斐裁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他当然知道杨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彰显大隋的富足和强大,想着以此来震慑藩国,但在他看来,这种手段未免有些太过幼稚了一些。

    想起杨二同学在广撒钱的同时,为了震慑番邦所采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斐裁就非常无语。

    比如说,在外出巡视时专门制作的【观风行殿】——这是一个能够承载皇帝及数百名随从的大观台,台下设置有能够行驶的装置。夜宿时,以“行城”将“行殿”护卫起来,保证皇帝、大臣的安全。

    而所谓的“行城”是可以移动的长城,它将板子像屏风一样连接在一起,四面有城门及瞭望台,全长约三公里,行进时将其拆开装在车上,到了宿营地再搭建起来。

    此外,据说还挑选精兵五十余万全副武装,配备良马十万与巡游队伍同行,以至于“戎狄见之,莫不惊骇”。

    瞧!效果多好!这些排场,就是为了展示我大隋的强大国力,让外国人闻风丧胆的——TMD你都到人家边上了,你丫的五十万大军直接A过去,有事没事地揍上一顿不就完了,在那晃荡一圈又跑回来算什么鬼!?

    ………………

    看到斐裁兴趣缺缺的样子,王胤笑了笑:“庸之未曾参与过朝贡会,自然不曾知晓这其中的奥妙;东市展出来的那些货殖不过是拿来充数的罢了,真正的重头另有他处——你只需要知道,如果能在朝贡会上大出风头,我们的骨瓷不但能够列入鸿胪寺的海贸清单,以数倍的价格贩至海外;更是能借此交换一些番邦货物的独售权。”

    斐裁闻言,顿时心里一惊,这才明白了王胤请自己过来的目的。

    作为九寺之一,鸿胪寺可不仅仅只是负责外交、外宾接待、朝会仪节这些事情,它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跟后世的外贸部一样,负责跟海外各国的商品贸易。

    事实上,自打出现海贸以来,除了辫子王朝,就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外贸——即便是明朝的禁海,那也并不是不跟国外做生意了,而是不允许除了朝廷以外的机构去涉足外贸。

    而作为绝大部分时间领跑于世界的中央大国,中国在99%的时间里,都是独一档的外贸顺差国家——出口的都是高价值的丝绸、茶叶、瓷器、工艺品,甚至铜钱;但换回来的,基本都是实际价值十倍甚至百倍于出口货物的原料和成品。

    而这些换回来的商品里,除了众所周知的香料、木材、皮毛和手工艺品之外,其实还有许多极具战略价值的好东西——比如珍贵药材、种子、牛羊、优质战马、高品位的铁矿/铁锭、贵金属、甚至图纸和奴隶。

    而这里面,在当下最有价值就是优质战马、铁矿、种子和包含种牛在内的牛羊了——与许多人以为的不同,自从汉代张骞打通西域商路之后,但凡是大一统王朝,就鲜少有不重视引进和改良粮肉作物的。

    而很显然,番邦各国也不是傻子,那些普通的种子也就罢了,但种羊、种马、种牛、优质铁矿这些战略性资源,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严令出口的违禁品。

    这时候,那些番邦商人的价值就显露出来了。地球人都知道这些商贾是什么尿性,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别说这些违禁品了,就连他们国家最先进的锻造图纸和最重要的国家机密,都能给你弄过来——事实上,除了华夏一直在有先见之明地抑制商人以外,在大部分国家,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影响力堪称恐怖。

    但与此对应的,是你要拿得出来让他们眼红和心动的筹码才行——在没有国际统一结算货币的古代,除了黄金这个贵金属外,就只有优质的货物能让他们心动了。

    事实上,在宋以前,中国唯二能够让全世界都认可且眼红的货物,除了丝绸之外,其实别无他物——宋以前的瓷器还尚不具备人人追捧的资格,而茶叶这个东西,同样也是要等到唐中期以后才彻底变成全世界贵族眼中的奢侈品的。

    因此,骨瓷这种从外观上明显要比当下的青釉瓷和白釉瓷高上两筹的精美物品,在当下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斐裁可以很负责的说,只要能把这等在当下堪称稀世之宝的货物拿出来放在那些番邦商人,你让那些蛮夷把自家祖坟刨了,他们都不带有一丝犹豫的。

    ………………

    琢磨出其中意味的斐裁看向王胤的眼神忽然就有些不同了。

    众所周知,作为当下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山东历来都是大隋最重要丝造税地——没错,自春秋时期起,一直到宋朝以前,山东才是中国最重要的丝绸产地,四川和江浙地区最多只能争争老二的位置罢了。

    手上已经坐拥着丝绸这个当下最紧俏的外贸货源的一定话语权,如今又要打算把骨瓷这个稀罕玩意推出去——这王家,不,应该说琅琊王氏,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平和无害啊!

    不动声色地嘬了一口茶,斐裁轻轻说道:“王世伯此番把小侄叫过来,是打算把骨瓷坊扩产一番?”

    王胤抚了抚胡须:“正是此意——那骨瓷虽然烧制颇为麻烦,成品率也一直上不去,但如果能大肆扩产,想必也能满足海贸所需。”

    说完,看见斐裁在那沉思不语,王胤赶紧补了一句:“贤侄放心,增扩所需之钱粮,皆由我王家一力承担——我王家虽然不善商贾,但想办法凑一凑,三五千万钱还是拿的出来的。”

    !!!

    三五千万钱?

    听到王胤用另一种方式向自己透露自己打算扩产的规模,斐裁顿时吓了一跳。

    要知道,虽然这几年五铢白钱贬值的厉害,但最起码的购买力还是有的——按照400钱1斗米的价格,每个成年男子每月3斗米的消耗来算,这三千万钱足足平原县所有百姓半月之需!

    平原王家这是打算把近半家底全压上来?

    斐裁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王胤——平原王家毕竟不是琅琊王家,作为一个仅有百余年历史的分支,一下子投那么多家底进来,委实有些夸张了。

    见到斐裁盯着自己,王胤猜出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却是摆了摆手:“贤侄误会了,我平原王家虽然素有余庆,但一下子却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我们七姓五望素来进退一体,增扩所需之钱银,清河崔氏却是占了四成还多。”

    清河崔氏?

    进退一体?

    听着王胤这隐隐有些敲打意味的言语,斐裁心中又是一凛。

    作为山东最北部的县份之一,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此时的平原县与其说是山东的城市,倒不如说是山东河北各占一半的城市——那位于冀州(河北)的清河郡离平原县仅有百余里地,王胤如果钱银不足,找近在咫尺的崔氏合伙扩产,却也并不奇怪。

    只不过,平原王家究竟有没有穷到连三五千万钱都拿不出来暂且不说……

    拜托!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琅琊王家对于骨瓷极为重视,如果平原王家没钱,但凡只要吱唤一声,别说三五千万钱了,就算是十倍于此,琅琊王家也不会有半点犹豫——有着本家这尊大佛,他王胤又何必找上清河崔氏?

    作为一名好歹读过初中历史课本的穿越者,斐裁并不怀疑七姓五望是共同进退的利益联盟,但问题是就算再共同进退,他也绝对不会相信王家等闲会愿意让其他人掺和进骨瓷这等对他们有着极重要价值的项目中来。

    除非……

    大脑飞速运转,斐裁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王世伯,此事事关重大,我希望有些事师伯能如实相告!”

    王胤见到斐裁这幅严肃到近乎冷漠的神情,顿时心中一凛,轻笑了两声后,却是压低了声音:“贤侄请讲!”

    斐裁深吸了一口气:“王世伯……清河崔氏,所谓何求!?”

    听到斐裁直指问题核心,王胤瞳孔微微一缩,看向这位年轻县令的眼神却又多了一丝欣赏。

    微微抚须,闭目沉默了好一阵后,王胤这才睁开眼睛,轻声说道:“此事告诉贤侄却也无妨,清河崔氏所图之物,乃是……大宛天马!”

    大宛马?

    刘彻那家伙曾经大动干戈的汗血,不……阿哈尔捷金马!?

    幽州骑兵!!?

    不知为何,斐裁脑子里忽然蹦出这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骑兵部队,背后的汗毛忽的一下竖了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