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家父永乐大帝 > 014 树立一个敌人

014 树立一个敌人

    “道衍大师之言在理!”

    朱高煦这个时候,已经和姚广孝达成了某种默契。

    “如今我大明朝,本是三足鼎立。”

    “其一,就是藩王势力,以父王、宁王为代表的太祖诸子”

    “其二,是武勋势力。以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长兴侯耿炳文以及云南沐家等为代表。”

    “其三,是文官势力。以建文帝东宫班底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为代表。”

    “如今勋贵们经过太祖打压后,早就不负当年风光。”

    “建文帝登基后大肆削藩,诸王实力也受到了削弱。”

    “要是我们再任由文臣们撺掇建文帝胡来,只怕这江山便不再姓朱!”

    造反需要理由,还需要争取人心。

    朱高煦这是在说文官们混乱朝政,作为藩王的朱棣完全可以遵循朱元璋的意思,来一场起兵勤王。

    既然朱棣起兵的矛头对准了建文帝身边的几个文臣,姚广孝也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了。

    “经过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案,和洪武二十五年蓝玉案的清洗,当初的开国武勋集团已经所剩无几。”

    “我大明朝空缺出来的兵权,基本都被分封各地的太祖系亲王瓜分完毕。”

    “我大明在立国之初,外部环境并不安定。”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过后,北元王庭对于朝廷的威胁才算基本解除。”

    “建文帝在被册封为皇太孙之后,太祖有意识地提高文官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这就是为了增加建文帝权势,就是为了皇位顺利交接做准备。”

    “建文原东宫班底之中,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黄子澄是江西分宜人,齐泰是南直隶溧水人。”

    “然而,却是事与愿违。”

    “自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之后,随着建文帝继位,代表着江南大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团,开始迅速掌握了朝廷中枢权力。”

    “这些文人掌权后,迫不及待地对太祖成法进行改革,将损害他们利益的制度全部废除。”

    姚广孝这是在给朱棣起兵找理由,也是在给朱棣找清君侧的对象。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全国共录取总共五十一名进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全军覆没!”

    “为此太祖不但处理了相关考官,还为北方士子单独进行了一次策问,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

    “太祖尚在,南方大地主集团就已经如此大胆。”

    “等到了他们掌权之后,吃相自然更加难看!”

    “建文初年,朝廷就迫不及待下诏,把江南税收降低到和北方诸省一样。”

    “南方人口、物产明明数十倍于北方,他们这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断了我大明税收!”

    “如此一来,肥的是南方士绅地主,苦的是整个天下!”

    “试问一下,以北方诸省残破不堪,朝廷又能收上来多少税收?”

    姚广孝这些话,引来朱棣和他的儿子们频频点头。

    经过蒙金、蒙宋、蒙元百年混战,整个北国可谓是民生凋零。

    北国大地,人口十不存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如此种种,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太祖若在,他们还知道夹着尾巴做人。”

    “太祖刚一驾崩,他们就出来祸乱天下!”

    朱高煦对于明朝南方文官集团没有多大的好感,他对于姚广孝的话也是深感赞同。

    明朝亡国,很大一部分就是后来的南方东林党乱搞导致。

    这些东林党,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天下。

    满清入关后,东林党以“水太凉”为借口,没有坚持抵抗,而是换了一个主子。

    “我们起兵,只是为了铲除这些祸国殃民的卑鄙小人,而不是对于皇位有所窥视!”

    朱高煦这番话,不是说给朱棣听的,而是说给全天下听的。

    奸臣当道,必须清君侧!

    “诚如高阳郡王所言!”

    姚广孝在高看了朱高煦一眼后,也是和他配合得天衣无缝。

    “江南文官们强势革新,必然要对我大明原有秩序有所冲击。”

    “在太祖洪武朝大权在握的诸王和勋贵们,自然就会大权旁落。”

    “所以殿下起兵,诸王和开国勋贵们,不一定会阻止太多,他们只会坐山观虎斗。”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树敌。”

    “说不得,那些勋贵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还会对殿下行帮助之事!”

    姚广孝,不负妖僧之名。

    只是短短一番分析下来,就把人心和局势说得透彻。

    帮助?

    难不成是千里送人头的李景隆?

    朱高煦听了姚广孝的话,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人名。

    这个李景隆,是正宗的开国元勋之后。

    在朱高煦的记忆里,原本历史上的李景隆,当时可是被建文帝指派的讨伐主将。

    不过李景隆并没有活捉朱棣,反而是把建文帝的几十万大军都给败光了。

    后世更是调侃,说靖难的第一功臣不是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的丘福,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李景隆。

    “不可大意!”

    “孤非是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们不要忘记,孤的那个侄儿,可是做了六年的皇太孙并不是初出茅庐的雏儿。”

    “至于辅佐他的那些文官们,也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人精。”

    “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小瞧他们的手腕!”

    朱棣如此,当真印证了兵家名言。

    在战略上蔑视对手,在战术上尊敬对手。

    “太祖洪武年间,虽然诸王们都有实力强大的三护卫官军。”

    “但是能够节制一方军事的亲王,只有封国太原的晋王和殿下!”

    “建文帝即位之时,晋王已死。”

    “所以如今宗室之中,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自身实力,殿下您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姚广孝的前半生,果然都是在撺掇朱棣起兵。

    看着朱棣登上皇位,姚广孝似乎比自己当皇帝都还要开心。

    见到朱棣还是犹豫,姚广孝只能更添一把火了。

    “针对殿下,京师已经打了好几拳了。”

    姚广孝作为朱棣头号谋士,他时刻注视着朝廷局势。

    至于说朝廷多次对朱棣下暗手,也是为了说明时局的严重性,也是为了让朱棣彻底一条道走到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