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家父永乐大帝 > 026 军议,应对之策

026 军议,应对之策

    “我儿,当真英才!”

    朱棣一下子就明白其中关键。

    对于自己二儿子,朱棣也是更加的感到骄傲。

    当然,朱棣不知道的是,朱高煦这是跟后世一部电视剧学的。

    朱高煦在穿越前,曾经看过一部名叫《走向共和》的电视剧。

    在那部电视剧里面,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就是坚持亲自给士兵们发放军饷。

    正是因为这样,北洋新军只是对袁世凯俯首称臣。

    而本来花钱练兵的清廷,只不过是给袁世凯做了嫁衣,让他能够在结束封建上功劳巨大。

    而且也是因为掌握了当时国内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后来才会野心勃勃,让本来的美名成了窃国大盗的万世骂名。

    “比起父王,比起诸位将军,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朱高煦知道历史上的自己就是死在了太过猖狂,所以他这辈子决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做人嘛,有时候谦逊一点,有时候低调一点,总归是有好处。

    ……

    昨晚的血战,虽然谈不上十分的激烈,可也说不上半点的轻松。

    战斗,是有的。

    厮杀,是有的。

    流血,是有的!

    一夜未眠的燕王府众人,除了少数几个值守的以外,其他人大多都已经安然入睡。

    毕竟在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释放后,在经过一夜精神高度紧绷后,燕王府众人都需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睡,来恢复自己的精气神。

    朱高煦虽然也很困,可是他并没有倒在床上去。

    拜托,现在这才是造反事业的起步,这个时候要艰苦创业,还不是享福的时候!

    朱高煦心里面,是这样想的。

    “把所有战死的尸体,通通拉到城外去掩埋。”

    朱高煦来到北平布政司衙门,对着一众昨晚还担惊受怕的官吏,开口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底下和面上,都要记得撒上石灰!”

    和朱高煦一样没睡的,还有之前杀了守卫,以整座城门来头的杨旭。

    不过杨旭不是不想睡,而是朱高煦不让他睡。

    朱高煦现在需要手下,杨旭就是他向朱棣要过来的。

    “凡是我燕王府阵亡的,给他们立一块碑,上面要把名字给刻上。”

    “至于那些南军将士,也一并处理。”

    现在朱高煦就是把掩埋尸体的活,交给杨旭来做。

    朱高煦对于敌人和自己人,还是有些区别对待的。

    虽然都是挖土掩埋,可是燕军和南军不是埋在同一个坑里,而且朱高煦只是给燕军士兵刻了名字,给南军则没有待遇。

    “殿下仁义!”

    北平布政使衙门里面,大多都是文官。

    他们在见到朱高煦如此厚葬亡者后,都是交口称赞。

    ……

    收割了一番文官人心后,朱高煦又忙着出去稳定城中百姓。

    只不过朱高煦来到城中后,才发现自己这是多此一举。

    虽然昨夜有过混战,可是北平百姓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

    贩夫走卒,还是沿街叫卖。

    往来人等,也没有因为战火而躲在家中,他们还是忙着各自讨生活。

    甚至还有一些青壮年,拥到了城外军营,他们要加入军队。

    “这是都是殿下和王妃往日积德!”

    姚广孝,刚好碰到了外出的朱高煦。

    “过往大灾之年,殿下和王妃都会设立粥棚救灾,所以北平军民大多感恩戴德。”

    姚广孝嘴上说的是朱棣和他老婆,可其实更多的燕王妃徐妙云。

    作为徐达长女,徐妙云不只是只会做女红。

    “幼贞静,好读书”的徐妙云,因为熟读诗书、才华横溢,而被人们称作“女诸生”,也就是女秀才的意思。

    虽然和朱棣是政治联姻,还在婚后他们夫妻也慢慢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徐妙云,一直充当朱棣的贤内助。

    “父王和母妃仁厚,固然是燕地百姓支持靖难的一面,可百姓如此,也有其他原因。”

    对于姚广孝,朱高煦知道他在燕王府阵营的重要性。

    本着看能不能拉拢的态度,朱高煦决定在姚广孝面前秀一下自己的智慧。

    “建文登基不到一年,京师和北平又相隔千里之外。”

    “新君、天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触不可及。”

    “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对他们好,谁离他们近,谁能给他们好日子,他们就会对谁叩拜。”

    朱高煦说完,就眼睛一眨不眨的望向姚广孝。

    “殿下锦衣玉食,能有如此见解,当真难能可贵!”

    “建文帝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

    “两相比较之下,何愁大事不成?”

    姚广孝认可朱高煦的民本思想。

    只不过朱高煦显露的这几手,还不能让智多近妖的姚广孝就立马投入到朱高煦的身边。

    ……

    美美的睡了一觉,朱棣再一次把燕王府一众将领给召集到了一起。

    昨夜的起兵,只不过是第一步。

    朱棣知道,建文帝听到北平的消息后,一定会大发雷霆,一定会派出大军前来讨伐。

    “诸位,就在刚刚,孤已经派出多路信使,前往北平附近各州县。”

    “至于诸王那里,孤也特意派了人送心过去。”

    “孤要把靖难起兵的消息,向着天下人广而告之!”

    “孤这一次起兵,非是为了一己私利,非是为了分解我大明。”

    “孤只是为了铲除天子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奸佞之臣!”

    朱棣其实并不是要声讨建文帝身边的奸臣,他只是希望北平附近州县能够闻风而动。

    北平只有一座城,用民疲将少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朱棣想要保持不败,他必须尽可能支持周边府县的支持。

    “启禀父王!”

    “在儿臣看来,眼下的忧患虽然不远,但也不会太近。”

    朱高煦知道今天的会议主题,就是讨论燕军下一步的动向。

    在这种紧要关头,朱高煦觉得自己必须要有发言。

    要知道,这可是难得在一众靖难大将面前出风采的时候。

    “我们昨夜突然发难,想来朝廷在收到消息以后,已经是过了两三天了。”

    “京师附近的兵马不算太多,他们还需要拱卫我大明都城,不能直接北上作战。”

    “所以在朝廷收到我们起兵消息过后,只能是发布政令,从全国各地抽调兵马集结。”

    “再者说,朝廷调兵遣将,还有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流程,这更是延长了出兵日期。”

    “朝廷公议、天子下诏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方才能够行文四方,然后各地卫所才能按照军令出兵拔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