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西北望宣府

    “当今天子过于逼迫诸王,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若是燕王兵败,只怕天子就会腾出手来对付我们谷王府了!”

    作为朱橞谷王府的属官,长史自然是端谁的碗,就帮谁干活了。

    而从长史口中出来的那一句“我们谷王府”,更是表明了他对于朱橞的忠心。

    “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以为孤不懂吗?”

    “只是孤不看好老四!”

    “区区一个北平,不过是边关苦寒之地罢了。”

    “北平兵少将寡,岂能和朝廷百万大军相抗衡?”

    “再说了,我那大侄儿虽然刻薄寡恩,不过他只是对我们这些叔王下死手,并没有对百姓过多严苛。”

    “天子名分还在,朝廷人心未失。”

    “此事谈什么清君侧,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朱橞虽然敬佩他四哥朱棣敢于起兵反抗不公,不过他也认为朱棣很有可能只是徒劳无功的结局。

    毕竟朱棣此刻和朝廷比起来,实力悬殊太大,相差了至少不下十倍。

    “可是要孤去打老四,那事后建文小儿也会过河拆桥,孤也会落得和老四一个下场。”

    “而且老四能征善战,孤自认为沙场上不是他的对手。”

    “鹬蚌相争、与虎谋皮,孤不敢,也不愿也!”

    建文帝一登基就立马猛烈削藩,这一定会导致朱橞这个谷王的利益受到损害。

    朱橞可不会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之辈。

    “殿下可见过大漠之中的狂风?”

    “在这大漠之中,时常风沙肆虐。”

    “坚硬而孤直的树木,哪怕再奋力抵抗,依旧逃不了被刮断的结局。”

    “反倒是阴柔,还可以两面到的小草,能够无惧飞沙走石,能够在风吹过后继续存活!”

    长史其实已经大概猜到了朱橞的心思,不过他还是想求证一下。

    “不错!”

    “顺势而为,当可屹立不倒。”

    “咱们这些小草,就该闻风而动!”

    朱橞这下是彻底拿定了主意。

    朱橞可不认为自己是墙头草,他认为自己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

    “诸位,都说一说吧!”

    怀来城中,朱高煦将一众将领都聚集到了一起,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

    无论是原燕王府嫡系,还是新近投诚过来的开平系将领,朱高煦都有通知,都一视同仁。

    “末将认为,下一步当出兵宣府!”

    原本宋忠的副将庄得,这个时候也已经归顺了朱高煦。

    庄得之前苦劝宋忠不要出城野战,只是宋忠没有听从他的劝谏。

    对于宋忠,对于朝廷,庄得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

    更何况,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宣府在我大明之前,虽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却只是一个小城,城防力量薄弱之下,难以抵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太祖高皇帝才让谷王就藩宣府,以加强我大明边防之地。”

    “谷王就藩之后,修建城防,将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宣化城,给扩展到方圆二十多里的大城垣。”

    “如今宣府,共有一关七门。”

    “其中一关,指的是南关。”

    “七门,指的是南边的昌平门、宣德门、承安门,北边的广灵门、高远门,东边的定安门,以及西边的大新门。”

    “对于封地宣府,谷王还在城墙之上加修上一些吊桥、角楼等等。”

    “宣府外围,还修建得有一段一百多里的长城,以及一些关隘。”

    “宣府之重,不下于我大明任何一座边城。”

    常年驻守北国边疆,庄得对于各地防务是了然于胸。

    又因为宣府孤悬塞外,庄得更是对此地十分上心。

    “以你这样说来,宣府城防之厚,我军岂不是要付出巨大伤亡,才能将其据为己有?”

    朱高煦可是听过大明九边的,他当然知道宣府的重要性。

    只不过为了培养和重用人才,朱高煦可不想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谋划,他需要的是一个智力超群的智囊团。

    “得宣府,有两个好处。”

    “第一,占据宣府过后,它可以和怀来、居庸关一起,构成北平西北防线。”

    “无论是陕甘朝廷大军奉命东进,还是蒙古人趁火打劫的南下,我们只要据守城关,就可以让其不能东进、南下半步。”

    “有了宣府在手,则北平再无西北之忧,可以腾出手来和朝廷一争高下。”

    庄得这是从军事战略上来考虑的。

    要是没有宣府在手,那么怀来城就独木难支,那么居庸关就随会时面临着敌军入寇。

    为了保障大本营安全,那么燕军就不得不在居庸关设置重兵。

    如此一来,就会分散了本就不多的兵力。

    “有宣府,我军在西北就有了两道防线,就算宣府失守,我军还可以继续以居庸关抵抗。”

    “此诚步步为营、层层设防之势!”

    庄得又补充了一句。

    “庄将军,当真高见!”

    “我军势弱,又是四面受敌态势。北守南攻,当为我军不二之选!”

    朱高煦心中本来就觊觎宣府,他之所以希望有人能够帮着他说出来,只不过是为了坚定大军军心。

    “庄将军都说了好处有两个,孤愿闻其二!”

    为了表示识人才、重人才,朱高煦还对着庄得做了一个拱手礼。

    “末将另外的一个考虑,是从政治影响出发的。”

    有了朱高煦的赞赏,庄得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种感觉,超过了跟着宋忠那时。

    “谷王,太祖高皇帝十九子,大明九大边王之一。”

    “他和宁王,又是距离北平最近,且手握大军。”

    “我军摆开进攻宣府的架势,就是为了逼迫谷王表态,就是为了试探诸王心思。”

    “谷王若是和我军一起奉天靖难,那么就可以表达诸王对于朝廷的不满,可以为我大军造势。”

    “如此,建文帝必然更加不信任诸王。”

    “朝廷和诸王离心离德之下,诸王为了自身利益,说不得就会步燕王殿下后尘,举兵清君侧。”

    庄得的意思,诸王的态度很重要。

    诸王若是帮助朝廷,则朱棣基本就可以宣告奉天靖难失败。

    诸王要是心向燕军,那么朝廷就少了助力,还要分心分兵来防范诸王。

    诸王们无论是加入哪一方,那都是此消彼长的局面。

    “那若是谷王听从建文帝调遣,他要是聚兵顽抗呢?”

    朱高煦设宴款待投降将领一事,丘福可是被敲打了不少。

    如今的丘福开始更多的动起了他的脑子,而不是只靠他的个人的勇武。

    当听到庄得款款而谈后,丘福也觉得这个庄得是个大才。

    再加上丘福觉得自己这个担心很有必要,所以他就问起了庄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