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李景隆挂帅

    “黄大学士,你难道忘了,当初魏国公可是力主扣押朱棣三个儿子,并且主张杀了朱棣二子朱高煦的吗?”

    “魏国公如此,还不能说明他的忠君爱国吗?”

    方孝孺博学强记,他没有忘记徐祖辉当初的进谏之言。

    “可朱棣三个儿子都是从魏国公逃走的,而且逃走前一晚他们舅父和外甥之间还痛饮了一场!”

    “方师傅,你又怎么样知道,魏国公当初不是演一出苦肉计?”

    “汉高祖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旧事,这可是前车之鉴!”

    黄子澄未必不是不相信徐祖辉,只是因为徐祖辉和朱棣乃是姻亲,黄子澄不得不防。

    “无需多言,就是李景隆了!”

    朱允炆不想自己亲信的大臣分裂,他也知道现在是该到了确定北伐大军主将人选的时候了。

    因为朱允炆还指望着这个大臣帮着自己安邦定国,而且朱允炆还知道主将人选拖下去只会让朝野不安。

    对于李景隆,朱允炆也可谓是赋予厚望。

    朱允炆不但授以李景隆以“专征伐”之权,还赏赐黄钺弓矢之物。

    总之一句话,北伐一切李景隆说了算。

    ……

    李景隆挂帅出征的事情,很快就被远在北平的朱棣所知道。

    因为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寿,不但帮着传递情报,而且还探听得十分详细。

    得益于徐增寿在五军都督府担任左军都督职务,所以徐增寿对于朝廷动态简直就是了如指掌。

    “李景隆不过无能之辈,实在不足为惧!”

    “只不过这一次朝廷集结五十万兵力,确实也不可小觑。”

    朱棣召集众将,开始商议军务。

    燕军前后所得将士,不过十余万,尚且不到二十万。

    如此差距,也难怪朱棣十分担心。

    要知道,朱棣之前几次北伐蒙古,每次都是将士不下数十万。

    “北平必须要守,而且要守住!”

    “我军根基在北平,除了供应我军所需粮草辎重外,将士们的家眷也都在北平。”

    “一旦北平失守,不但大军衣食没有了着落,朝廷更可以用家眷来威迫我军将士。”

    作为朱棣首席谋士的姚广孝,出言附和朱棣的话。

    “俺不赞成退守北平!”

    作为朱棣左右手的张玉,挺身而出。

    “俺们好不容易才打下真定、保定,要是退守北平,那不就是之前的汗水为之白流?”

    “只要殿下一句话,俺愿意去收真定或者保定。”

    “俺保证不丢失城池,俺绝对会让李景隆磕掉门牙!”

    在耿炳文防守真定城期间,张玉统帅的军队可是没能攀上城头。

    要不是当时张保叛变,张玉都觉得燕军根本不可能拿下真定城。

    真定一战,给与张玉很深的感触。

    张玉在耿炳文那里偷师以后,他觉得自己学到很多,他认为凭借城池之利害,他可以让李景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样做,不划算!”

    同样是朱棣左膀右臂的朱能,却是不赞同张玉的说法。

    “我军不到二十万人,若是分兵把手各个城池,那么就会被李景以优势兵力隆各个击破。”

    “末将认为,合则生,分则死!”

    朱能更是起身,向着朱棣一拜。

    “朱将军之言,在理!”

    在燕军之中,朱高煦地位只在朱棣之下。

    既然张玉和朱能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朱高煦也不能没有表示。

    “相对于朝廷大军,我军实在是兵少将寡。”

    “若是分兵,那就是自取灭亡。”

    “这就好比一个巴掌拍人不疼,但是握成拳头就能伤人!”

    在场的多是武夫,所以朱高煦才特意用了一个比喻。

    “我军当务之急,是一边不断壮大自身,一边削弱朝廷可调之兵。”

    “实力差距之下,必须彼消我长!”

    朱高煦说完后,就用眼神扫视在座诸将。

    “有城池作为屏障,将士们可以以一敌十。”

    “俺们步步设防,就可以让朝廷一坐成池一座城池的攻打,这样不就是一点点消耗朝廷五十万大军吗!”

    然而张玉并没有低头,他还是以不屈的眼神,和朱高煦对视。

    张玉这幅模样,乃是说他还是建议分兵把守城池。

    “张将军,你说得其实也对,不过你忽略了一个问题。”

    “真定城和保定城,都在北平的西南方。”

    “若是李景隆不攻打真定、保定,而是从北平东南方向的山东攻过来,那么我军分兵防守就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除了个人勇武,还要能让士卒用命,也要熟悉山川河流走向。

    朱高煦最近一段时间,就在恶补地理知识。

    “我儿说得不错,只要能够击败李景隆大军,丢失的城池也会在回到咱们手中。”

    “今日我军退却,只是为了他日更好的进步!”

    朱棣其实心里早就有了决断。

    之所以召集众将商议,不过是为了统一军心。

    “就算李景隆不来,孤也会引诱他到北平城下!”

    朱棣站了起来,用豪迈的话语说到。

    “马上就要进去冬天,我军耐寒,南军怕冷。”

    “如此,则天时在我军手中!”

    “我军固收城池,南军需要攀爬进攻,这样我军又有地势之利!”

    “我军前后有北平、居庸关、怀来、雄县、莫州、真定大捷,南军刚刚才损失了十多万人马。”

    “人心,尽在我军!”

    朱棣刻意停顿一会,然后提高了嗓音。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军手中,这北平城下就是李景隆五十万南军的埋骨之地!”

    朱棣这是在终止争论,他这是在一锤定音。

    “儿臣还请父王出城,将守卫城池交给大哥!”

    朱高煦一直觉得自己最近漏了什么,直到现在他终于想起原本历史上的北平保卫战详细情况。

    “莫非二王子的意思,是世子守城,殿下在城外来一个两面夹击?”

    姚广孝有些皱眉。

    姚广孝其实也有一个想法,只不过他现在还不确定要不要说出来。

    “道衍大师,非也!”

    “小王的意思,是让父王去借兵,然后再回来收拾李景隆!”

    姚广孝是朱棣头号谋士、铁杆心腹,朱高煦对于姚广孝,也是佩服加尊敬。

    “哦?”

    姚广孝听了朱高煦的话,他两眼射出了光芒。

    姚广孝在想,朱高煦会不会和自己想到了一块去?

    “哪里借兵?”

    朱棣闻言后,也是心中大惊。

    难不成自己这个儿子,也和自己同样的心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