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寻根

    时日既到了隆冬,即便是岭南地区,也不免变得萧瑟起来。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一望无际的丘陵山地活脱脱成了一幅粗犷的山水画,只消站在一个制高点,一片灰白的世界便尽收眼底,若隐若现的山形与灰蒙蒙的天空浑然一体,分不清究竟是天吞噬了山,还是山融入了天。在这烟雨朦胧的世界中,坐落着寂寂无闻的平安村,三百多户村民零落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大有与世隔绝的样子。从平安村到镇上,仅有一条蜿蜒盘旋的山路相通,它曲曲折折的像一条大蛇,静静地匍匐在起起伏伏的冈峦之间。这条四十多公里长的山路十分崎岖,内侧是峭壁,外侧是陡坡,上坡路和下坡路交相更替,平坦地段极少,即便在晴天也较难通行,隔三差五的总听说有各种各样的事故发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路面早已积攒了一层厚厚的泥浆,较深处足以没过成年人的膝盖,倘若没有什么燃眉之急,很少有人会选择在这种日子出门。

    突然,一阵陌生的鸣笛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田地里忙活的村民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去,只见一辆脏兮兮的轿车缓缓地行驶在山路上。平安村里出现汽车可是一件新鲜事儿,远近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农活,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个只在电视里出现过的稀罕玩意儿。轿车身上沾满了黄色的泥浆,只在靠近车顶的部分还露出一点黑色的车身,行驶到山口处时不得不停了下来,在它前面是整个平安村最为陡峭的坡路。一番犹豫之后,它不再往前开去,停在了一处平稳的路面上。

    车上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穿一件黑色的尼龙大衣,头戴一顶褐色的圆边帽子,具体面相看不清楚,但那硕大的圆形眼镜十分抢眼,足以证明他并不是本地的村民。他显然没走过这么泥泞的山路,脚一落地,泥浆便浸没了登山鞋的鞋帮。他半走半跳地尽量选择坚硬一些的路面落脚,小心翼翼地走到车尾,打开汽车尾箱从里面取出一个圆鼓鼓的黑色背包,将背包背好了之后又取出一根登山杖,然后便关上了尾箱。他又半走半跳地行进了几步,回头确认车子停靠的位置没有妨碍其他人通行之后便继续往前走去,可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他抬起头四下张望,茫茫然不知该往哪儿走。他低头看向水田里的村民,想寻求他们的帮助,朝着最近的一位村民问道:“老乡,您好!请问猫头岭怎么走啊?”

    村民只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没有说话。他忽然想起这里的人都讲白话,或许听不懂普通话,于是又用粤语重新问了一遍,但那位村民依旧没有回答,他只得无奈地说了声“唔该晒”,准备沿着大路下坡去,等当面遇到人再问路。

    “你是要去猫头岭吗?”

    他转头顺着声音方向望去,看见路边下的菜地里正站着一个小女孩,头上戴着一个圆顶的竹笠,竹笠的帽沿很大,足以盖住她娇小的身躯,手里正抓着一把带着泥土的杂草。

    “你好,小妹妹,请问你知道猫头岭怎么走吗?”他俯身向小女孩问道。

    “知道,就是我家后面那座山,”小女孩扔掉手中的草,伸出手指向一条不显眼的小路,“你要从这条路下坡,然后过桥,过桥后直走到水井边,然后再往右走一段,就到猫头岭山脚了。”

    他顺着小女孩所指方向看去,那是条只有一米多宽的曲折的小路,延伸到阴郁的竹林中,两侧丛生的杂草不断侵蚀着路面,只留下不到半米宽的路中央供人行走。

    “是一直沿着这条路走就能到吗?大概要走多久啊?”

    “一会儿就能到,如果你没走错路的话,你去猫头岭做什么?”

    “去找样东西。”

    “是找草药吗?好多人都上山采草药。”

    “不,是别的东西。”

    “你如果不着急的话,等我把这菜地的草拔光,我带你去吧,反正我也顺路。”

    他思索着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有人带路最好不过了,他看了看小女孩跟前的菜地,还有两米多长的杂草没有清理完,心想不如帮她干些活作为交换,于是说:“小妹妹,那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也帮你拔点吧!”说完就要找台阶下菜地去。

    “不用不用!你就在上面等我一会儿就好,”小女孩连忙说,“这里会弄脏你鞋子的。”

    他只好收回了脚步,说:“那你慢点忙,我不着急的,就在这等你好了。”

    “嗯,很快的,你等一下就好啦。”

    小女孩拔草的手法十分娴熟,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便把剩下的菜地都清理干净了。她走到田边的沟渠里,弯下腰去洗手,洗完后伸到眼前仔细查看,兴许是没有完全洗净,又弯下腰去重新洗了一遍,顺手捧起一掬水洗了把脸,之后便直起身来,左右脚分别在水里晃几下后穿上一双淡黄色的塑料凉鞋,提着已经摘好了的一篮青菜走上大路来,说:“叔叔,走吧,我带你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