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江湖岁月印吴钩 > 二 三蕃乱 江湖风波起

二 三蕃乱 江湖风波起

    (一)

    康熙智擒鳌拜后,长长出了一口气,一直以来,鳌拜成了康熙的心头病,此人不除,永不得安宁。

    孝庄太皇太后更是喜出望外,特意将康熙叫到了后宫,亲加抚慰。

    孝庄拉着康熙的手,让康熙坐到身边,柔声说到:“鳌拜此贼已除,皇上终于长大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交到皇上的手里,我也放心了,古语云:除恶务尽,皇上还要斩草除根为是。”

    康熙翻身跪倒,道:“谢太皇太后提醒,孩儿正准备除恶务尽,永保江山稳固。”

    孝庄微笑点了点头,道:“皇上亲理朝政,以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老了,管不动了。”

    康熙道:“还请太皇太后多多指点,请太后放心。”

    孝庄笑道:“这我就放心了,你去吧。”

    康熙磕了头,退出后宫回到养心殿,秘密传旨将王弘祚叫进养心殿,命其立即抓捕卓布泰、吴克善,并带人抄了鳌拜、卓布泰和吴克善的家。

    上百口人被押上了囚车,独吴克善的小儿子吴君峰随师在元昊山学习武功,这才免遭一难。

    康熙下旨将卓布泰、吴克善秋后问斩,家人全部降为庶民充边,念在鳌拜功勋卓著,为大清基业立下汗马功劳,不忍斩首示众,改为终身监禁。

    鳌拜的儿子一并收监,家人降为庶民,余党有几百人也纷纷被剿除,原本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廷终于重新稳定了下来。

    然而,民间反清复明的浪潮却在大清朝貌似平定安宁的背后雾起云涌,渐成燎原之势。

    各路前朝王爷纷纷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烧杀抢掠,频起争端,百姓再次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尤以“三藩”之乱为甚。

    这激起了武林同道同仇敌忾之心,少林、武当、峨嵋等武林大派纷纷扫奸除恶,各路英豪群聚中原,力图安邦定国。

    安亲王岳乐率领的平叛大军更是军容整齐,威风八面,浩浩荡荡从京师出发,经江西、湖南,直奔吴三桂老巢云南。

    这一日,安亲王岳乐身着白色将军服,头戴红色缨络的将军帽,骑着枣红大马,带着军队刚进入江西地界,迎面便乌拉拉走过来一群人,手拎肩扛的都是米面铺盖,大包小裹,行色匆匆,堵住路面。

    安亲王岳乐让兵士拦住人群问他们为什么要跑?人群七嘴八舌说是要打仗了,先躲躲,安亲王岳乐眉头深锁,冲身后一挥手,绵延数里的队伍齐刷刷地靠向了路边,人群蜂拥而过。

    安亲王岳乐猛然发现人群中一个身材清瘦,留着两撇鼠须,容貌猥琐的短小汉子的衣服里藏着一把虎头钢刀,他立即纵马挺剑对准那汉子的脑后,大声喝到:“什么人?出来。”

    没等安亲王岳乐话音落地,只见那汉子“嗖”地向右纵出,右手“呛啷啷”拔出虎头刀,扭头冲人群尖尖地喊了一声:“兄弟们,操家伙吧。”说话的功夫一招“力劈华山”疾速砍向安亲王岳乐坐骑的马头。

    人群中呼啦冲出十余人,手执鬼头刀纷纷冲向安亲王岳乐,哈合尼和华山黃道清真人、梅岭双隐黃隐烈钟隐生、恒山道长刘元靖四位大内侍卫匆忙抽出兵器迎上前去,双方顿时斗在了一处,场面一片混乱。

    安亲王岳乐自幼习练华山剑法,武功自也不弱,当即一拨马头,侧身的同时,挥起手中长剑一招“撩阴式”迎向那个人的刀锋,刀剑双碰,安亲王只觉手臂一酸,知是遇到了劲敌,遂打起了精神丝毫不敢大意。

    那汉子见安亲王端坐高头大马之上,居高临下,自己实在是吃亏,只见他鼠眉鼠眼一动,计上心来,忽地使出一套地趟刀,刀刀砍向马蹄。

    安亲王只好一提马缰,枣红马斜地里窜出一丈开外站住,轻轻一蹬马蹬,轻飘飘落地,伸手顺势把前襟塞进腰带,长剑斜斜地指向地面,慢慢向那汉子走去。

    那汉子往地下一躺,使出地趟刀中的十八滚招数,身体径直滚到安亲王的身前,挥动虎头刀“刷刷刷”连劈三刀,刀法快捷凶狠,刀刀直指安亲王的下盘。

    安亲王一时手忙脚乱,华山剑法也是散乱无章,那汉子见有机可乘,鲤鱼打挺从地上跃起,挥刀从左至右斜斜地劈向安亲王的左肩,如若劈中,安亲王身体立成两段。

    安亲王不得不向右侧窜出,动作稍显狼狈。与此同时,斜地里一道灰影猛然飘来,眨眼功夫,那汉子的刀已被一副小巧折扇斜拨出去。

    安亲王和那汉子之间已经站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袍,头戴灰色方巾,手摇折扇的中年书生,两条灰色的丝带依旧在背后飘动。

    书生冲安亲王一作揖说到:“何劳安亲王亲自动手,我瞄雁荡门已经好久了,不想今日他们装成难民骗过了岳大将军。”

    书生的话音未落,那汉子挺刀猛地刺向书生的后心,安亲王大声疾呼“小心”,提剑刚要上前救护,却见那书生不慌不忙,手中折扇“啪”地一开,扇子的顶端立即伸出一排一尺多长的刀牙,刀牙均成弧形,锋利无比,接着原地一个大转身,身体猛地纵向那汉子左侧,挥扇撩向那汉子左肋。

    那汉子也非等闲之辈,斜身一纵,跃开数尺,挥动手中虎头刀照着那书生搂头就是一刀。

    书生不敢用扇子硬碰虎头刀,轻飘飘地从那汉子头上纵过,顺势右脚踢向那汉子后心。

    那汉子身体顺势前伏,倒踢出一记蹽阴脚,左脚向书生的后腰狠狠地踢去,身体借前冲之势重新站了起来。

    书生躬身收腹,身体借势纵出数尺,轻飘飘转身站在地上手摇折扇,一脸笑容地看着那汉子,说到:“雁荡门掌门人侯天冲的武功果然不错,只是可惜。”

    侯天冲认得眼前的这个书生叫孟清平,江湖人称西湖渔叟,名叫渔叟,偏偏平时着书生打扮,侯天冲随吴三桂去浙江办事,在西湖的一个画舫上见到过孟清平,当时孟清平和几个阔少模样的人在画舫间饮酒取乐,身边陪着几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没想到这样一个风浪公子居然身手不凡。

    侯天冲见孟清平说可惜,微感诧异,问到:“什么可惜?”

    孟清平“哈哈”一笑,厉声说到:“雁荡门也算是名门正派,可惜却奴颜婢膝,甘作人狗,有眼无珠,助纣为虐,置百姓于水火,扰太平之盛世,岂不可惜?”

    侯天冲面色微红,但瞬间恢复原态,昂首说到:“当今朝廷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嫉贤妒能,卸磨杀驴,良禽当择木而栖,有什么可惜?”接着又冲孟清平笑了笑,一脸嘲讽地说到:“清平老弟原本是浪荡之人,风月场中玩玩风花雪月岂不快哉?何苦搅这浑水?”

    这是瘸子面前说短话,孟清平脸色微微一红,怒意陡生,冷冷地说到:“天作崇,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看招吧。”说着话,身子向前疾冲,一记“直捣黃龙”,手中的扇子直直地戳向侯天冲的前胸。

    侯天冲身体急向右跨出一步,身体微转,一记劈山救母,虎头刀狠狠地向书生头顶剁了下去,身体借势从孟清平的头顶跃过。

    孟清平前招没使老,后招又至,一招果老骑驴,身体后仰,手中的扇子疾向侯天冲的后背戳去。

    侯天冲倒甩金钹,虎头刀直向后撩向陈清平的右臂,陈清平折扇一挡,顺势转过身形,如影随形,展开轻功围着侯天冲转了起来,手中折扇快速灵动地刺向侯天冲的周身要穴。

    侯天冲顿觉眼花缭乱,防不胜防,眼见自己占不到便宜,立即使出三十六路雁荡刀法,把门户守得密不透风。

    雁荡刀法是从少林刀法中演变而来,雁荡派创使人曾是少林俗家弟子,还俗后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钻研演创出这套刀法,并凭借这套刀法打遍安徽江西地界,从此创立雁荡门,此套刀法势大力沉,需强大的内力支撑,只可惜侯天冲内力还不到火候,自然使出来的刀法威力大减。

    孟清平的武功却源于武当剑术,阴柔灵动,以巧胜拙,正是雁荡刀法的克星,因此,三十招以后,侯天冲浑身受制,已露败相,突见孟清平身子从侯天冲的肋下穿过,反手点向侯天冲的大枕穴,大喊一声“着”。

    侯天冲闷哼一声委顿在地,孟清平折扇一收,向旁边轻轻一跃,潇洒风流至极。

    安亲王岳乐挥手让人把侯天冲绑了,此时,哈合尼和四位大内高手正与雁荡门其余高手杀在一处,以少敌多,却是气定神闲,稳操胜券,但闻战马嘶嘶,呼喝呻吟声不绝,大队清兵则围在四周,摇旗呐喊,声势震天。

    雁荡门高手见侯天冲已然被俘,眼见清兵围得水泄不通,再也讨不到半点便宜,斗志顿散,呼喝一声正欲逃走,哈合尼和四位高手趁机连使杀招,雁荡门众高手抵敌不住,纷纷抛下武器,束手就擒。

    原来,康熙担心安亲王的安危,特意从大内高手中选出四位高手随侍在安亲王左右,对付雁荡门三四代的徒子徒孙绰绰有余。

    对于康熙的安排,安亲王岳乐本来并不在意,自己是堂堂王爷,谁敢吃了雄心豹胆伤害他,这是多此一举,但碍于皇上的面子不好拒绝,一路上并没有把四位大内高手当回事,没想到刚入江西地界就险些遭了暗算,他不由向四位位大内高手看了一眼,眼神略带歉意。

    待收回眼神,安亲王岳乐冲孟清平一拱手,朗声说到:“英雄侠肝义胆,在下佩服之至,敢问大侠尊姓大名?以图他日厚报。”

    孟清平朗声一笑,冲安亲王一抱拳说到:“一介草民,贱名孟清平,浪荡江湖博得个外号叫西湖渔叟。”

    孟清平的话音未落,安亲王大步上前,一把抓住孟清平的手,说到:“我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久仰英雄的大名,今日方得一见,三生有幸,刚才若不是大侠出手救援,本王可能就功未成身先死了,敢问大侠能否愿意相伴左右,平叛除藩,图个功名?”

    孟清平面似有嫌疑之色,手腕轻转,暗暗使出泥鳅功,摆脱了安亲王的手掌,身体轻轻退后两步,这一切都是在一瞬之间完成,安亲王暗暗心惊。

    孟清平双手抱拳说到:“王爷为了国家的稳定,百姓的安危,敢冒大险平叛灭藩,实为仰敬,不过,鄙人是一个粗鄙浪荡之人,闲散惯了,不喜束缚,多谢王爷的美意,就此告辞了。”

    孟清平说完话,似乎急于脱身,不待安亲王岳乐说话,身子一拧,提气纵出,瞬间已经到了一丈开外。

    安亲王的话尚未出口,只好生生咽回,望着孟清平渐渐缩小的背影轻轻地摇头叹息,叹罢转身走到侯天冲的背后,伸手在侯天冲的大枕穴上揉搓,片刻之后,侯天冲‘哼’的一声站了起来。

    安亲王岳乐转身上了马,冲哈合尼说到:“安排人把这些人交给两江总督关押,其余人随我进发。”说完,双腿用力一夹马肚,那马便箭一般蹿了出去。

    (二)

    此时的昆明平西王府里却是热闹非凡,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旗号正在组织一次掌门人大会,欲网罗武林高手作他的援手。

    自从降清以来,吴三桂知道,武林中人一直骂他是汉奸卖国贼,对他耿耿于怀,恨之入骨,都欲除他而后快,曾三番五次刺杀他,都被他躲了过去。

    这次,吴三桂派快马广发英雄帖,可是,除了雁荡门、北海帮等几个小门小帮来了之外,几大帮派均婉言谢绝。

    吴三桂大为恼火,好在乐山双雕、五夷散客、南疆孤狼和西域番僧灵智禅师准时来到,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他的心情才略微好转。

    吴三桂网罗武林群雄并不是单单对付朝廷的这次平藩,而是想建立一个武林同盟,为他日争夺天下作准备,他并不想恢复明朝旧制,而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周国,自己即皇帝位,一统天下,尽享荣华富贵。

    为此,他收买人心,特意喊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以此网罗武林中人为他所用。

    武林中人初见他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后,确实轰动了一时,为此,由少林寺方丈觉悟出面主持,在少室山后山的一块谷地里秘密召开了一次武林大会,遍邀武林各门各派,专门对吴三桂提出的反清复明的口号进行争论。

    这次武林大会聚集了武林各路高手和掌门,名门正派居多,又都碍于少林寺的威名,其中即使有的门派之间互有过节,也都表现得客客气气。

    那一日,秋高气爽,夜风拂荡,少室山后山谷略有些凉意,偌大的山谷里点起了无数堆篝火,每堆火边坐着十余人,约有二三百人之多。

    少林寺方丈觉悟大师站在高台上,白须飘飘,气态庄严,晚风拂动着红色的木棉袈裟,更显仙风神骨。觉悟大师眼望众人,朗声说到:“众位英雄,感谢大家对我少林寺的抬爱,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武林大会,我少林寺忝为武林盟主,现有一事不明,想请大家参详参详。”

    山谷中立时寂静无声,燃着的柴火发出的“毕毕剥剥”的声音异常清晰,片刻之后有人喊到:“别客气啦,觉悟大师,少林派作盟主实至名归,快说什么事吧。”

    说话的人中气十足,语音清脆嘹亮,显是一个内家子,觉悟向来声处望去,夜色昏暗,觉悟双眼凝神聚力,这才依稀看清是武当山无尘道长说话,于是朗声问到:“是武当无尘道长说话吗?烦请道长到我身边来。”

    无尘道长站起身来作了一个罗圈揖,大声说到:“觉悟大师,今晚是盟主主持,我唯盟主号令是从,就快说吧。”

    “阿弥托佛”,觉悟道了一声佛号说到:“那好吧,自从满洲鞑子入关以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算算也有二十多年了,作为大汉子民,绝不能驱从于满洲鞑子的驱使,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反清复明。”

    觉悟大师的话音刚落,山谷里轰然响起“反清复明反清复明”的口号声,群情激奋,声震山谷。

    觉悟大师待声音小了后,朗声说到:“我们武林同道虽有此心,却始终无用武之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觉悟大师目光巡视了一圈,继续说到:“就是我们缺少一个能统领全局的明主。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当初卖主求荣,迎接满洲鞑子入关,把大汉江山拱手让给了满人,他是大汉民族的罪魁祸首,二十多年来,武林同道均想除之后快,多次刺杀未果,但今天,他却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老衲我头昏眼花,才疏智浅,一时猜解不明白,这才把大家请来,如果吴三桂真是我们需要的那个明主,那倒是我们武林的造化,如果不是,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借这个机会彻底除掉这个汉奸败类?”

    觉悟大师的语音落下了有一盏茶的功夫,东首天山派掌门人静一师太站起来说到:“吴三桂这个人反复无常,不是正人君子,这次蕃乱,他是罪魁,依我看,他还算不上明主,只是一个汉奸卖国贼,他的话不能信,这肯定是一个圈套,大家别上当。”

    静一师太口直心快,为人从不拖泥带水,觉悟大师笑着问到:“静一师太坦率耿直,说的自然有道理,可是,吴三桂把反清复明制成了大旗,凡所到之处无不竖起这面大旗,这是为何?”说完话,又冲着全体人说到:“这中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是真的看不明白了,还请大家多发言。”

    莆田少林寺的慧明方丈宣了一声佛号站起说到:“静一师太的话我信,吴三桂组织过一次武林大会,想必大家也都收到请帖了,据我打探,他的目的是笼络武林高手为他所用,替他与清廷八旗兵斗,帮助他作什么大周皇帝,根本不是反清复明,我们不如彻底除掉这个汉奸,也算出一口恶气。不过,除掉吴三桂,是我们汉人内部的事,驱除鞑子,还我汉室江山才是我们的大业,如今,吴三桂与清廷对抗,对我们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清兵数败之后集结南昌,我们何不结成同盟,趁机劫杀?吴三桂必杀,鞑子必逐。”

    北方各门各派都知道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兵入关,导致大明朝覆灭,却对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旗号不甚清楚,自然也不好发表议论,但却都赞成借此机会除掉吴三桂,但是先驱除鞑虏还是先杀吴三桂却是难成定论。

    广西灵山派掌门人韦清秋冲所有人一抱拳,说到:“在下是广西灵山派韦清秋,能收到盟主的请帖不胜荣幸,小派地处南越,对吴三桂也有所了解,他已经公然打出大周旗号,所谓反清复明只是一个障眼法,是想稳住武林人士为他大周朝差遣,我想大家还是不要上这个当的好。”

    “韦掌门说的对,我曾经去刺杀过他一回,我抓住一名家丁问那贼在哪?家丁说在内室,我就去了后院,这贼正在屋里试穿龙袍,我刚要下手,却被他手下的那个红毛番僧发现了,我发了一枚烟雾弹才侥幸逃脱。”

    说话的人是海南翡翠山庄庄主刀一涯,翡翠山庄位于海南五指山脚下,刀一涯是苗族人,擅使毒和暗器,手脚功夫不是很深,毒和暗器却让人忌惮,他的暗器必沾毒,但行道还算正派,从不滥伤无辜,勉强能入正派一流。

    各门各派纷纷发表意见,不觉月上中天,如盘圆月悬在夜空,少室山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之中,透着淡淡的清莹。

    觉悟方丈和无尘道长对视一眼,无尘道长微微点了点头,觉悟方丈大声问到:“还有人要说的吗?”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觉悟方丈见没人再说话,于是宣了一声“阿弥托佛”说到:“天色已晚,刚才听了众位的意见,作为盟主,我就宣读本次大会的结果了。”

    觉悟方丈顿了一顿,群雄见天色已晚,都觉得有些疲惫,盼着觉悟大师早点说完好休息,因此,山谷里鸦雀无声。

    觉悟方丈大声说到:“吴三桂卖主求荣,出尔反尔,实非正人君子所为,虽打出反清复明旗号,多有欺诈嫌疑,实不可信,现清廷大军南下,我们可暂借清廷之手除掉这个败类,至于怎么协助八旗军,我们武林同盟不统一行动,纯属自发,免得授于清狗把柄,影响以后我们的反清复明大业,各位英雄意下如何?”

    觉悟方丈的语调清晰明亮,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纷纷表示照盟主的意思办,觉悟方丈双手合什掬了一躬说到:“感谢大家捧场,老衲谢过大家了,时候不早了,现请大家到少林寺吃碗斋饭,并在少林寺暂歇一夜,明早再走怎么样?”

    群雄中有人大声开着玩笑,说早就想去叨扰少林了,这个时候再不请去少林,少林可真是小气喽。觉悟方丈知道是玩笑,并不当真,当前领路,一众人翻过山梁从少林寺后门进入少林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