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五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五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王父说话的语气很坚定,在场的王家人也都听出来了,关于今天分家这事,王父他不是想听大家的意见,而是他已经做岀了决定。

    既然家长都已经决定了,那王德仨兄弟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照着做就是了呗!

    于是王德仨兄弟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父亲的安排。而就在一场分家大会就要胜利闭幕之时,王德的母亲突然开口说道:“孩子他爹,这家咱不能这么分。”

    不能这么分,那要怎么分?王父疑惑的看向自己的老伴,等着自己老伴的下文。而王德母亲在自已丈夫看向自己后,她也明白自已丈夫的意思,于是她接着说道:“孩子他爹,你能把老二和老大、三儿一样,都当自己儿子来看,这我很高兴,也觉得自己当年没嫁错人。可是这家咱真不能这么分。”

    “房子、田地,你分给老二一份,这应该。毕竟老二他不像老大有跑船的本事,他也就只会种地,没有地他就养活不了他的老婆孩子。可是家里那些钱,他就不该分了。孩子他爹,我也不瞒你,老二他亲爹当年是咱县里有名的裁缝,在县城里就有一处大院子七间大瓦房的祖宅,街面上还有三大间的铺面。”

    “当年老二他亲爹病死后,他家里的叔伯看我们孤儿寡母的,我娘家又没什么势。于是他们就商量着,想霸占我们的房产和铺面。我得到好心人的通风报信,想想自己斗不过他们,于是我就在他们还没商量好该怎么分时,提前动手把房子和辅面都给卖了,得了一百九十多两银子。”

    “这一百九十多两银子,再加上老二他亲爹生前的积蓄,我总共是带着三百三十多两银子,改嫁过来你们王家的。我怕孩子受委屈,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这些钱我嫁过来后,就没跟你说,自己偷偷的埋了起来。”

    “孩子他爹,现在咱们一起过了二十年,是一家人了,那些钱我也就没啥好再瞒的了。这些钱都是老二他亲爹的,现在老二他娶了媳妇儿,有了一双儿女,可以自己顶门立户了,那那些钱就该交给他自己保管了!至于咱现在家里的那些银钱,孩子他爹,你已经分给老二房子、田地了,这已经很仁义了,家里的银钱就不用再分给他了,家里的银钱让老大和三儿分吧!”

    “另外孩子他爹,咱分家这事,我希望这事咱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在外面不要跟别人说。毕竟老二他不是你的骨血,在咱这村里,尤其是你们王家的人,他们打心里还是拿老二当外人看的。咱们不分家,人家看孩子他爹你的面子,还不会欺负老二,可万一让人家知道咱分家了,老二跟你们王家已经不是一家人了,那……。”

    “就比如咱今天这浇地吧,咱家这田四周的田,不是孩子他爹你两个兄弟家的,就是你几个堂兄弟家的。这天快一个月没下雨了,地旱的狠,河沟里的水也少。现在谁家的田不缺水,谁家不想这河沟里的水都紧着自己家用啊?”

    “可是孩子他爹你是这王家的长房长孙,又积威已久是王家的带头人。所以你看咱今天这开口子引河沟里的水用,旁边地里的那些人,尤其是咱家田地上面的那几块田地的主人。他们哪家敢开口子断咱家水的,不都是等咱家浇好了地,他们才开口子,把河沟里的水引到他们的田地里去的吗?”

    “孩子他爹,有你在,这块田地是你的,人家就得先紧着咱家用水。可如果咱们分家了,那又会怎么样呢?老大和三儿还不怎么要紧,毕竟他俩也是王家的血脉,人家就算不给他们优先,也不会过来不给他们用水。可老二呢?老二他可不是你们王家的血脉,他是我改嫁带过来的拖油瓶。”

    “就像今天这情况,如果咱们分家了,这田地是老二的,那他别说什么优先用水了,就算他跟大家一样,在自已田里开一个口子,把河沟里的水往自己田里引。这附近你们王家的人,估计都会过来让他把口子给堵上,得等你们王家人浇完了地,水有剩他才能用。”

    “而且这事儿,到时候孩子他爹你还不能说啥,毕竟老二他不是你的亲儿子,只是你的养子,你们还又分家了,那就不是一家人了。而咱这田地附近田地的主人,他们不是孩子他爹你的叔伯兄弟,就是你的子侄,你们是一个祖宗,将来牌位是要放进同一座祠堂的。你跟他们是族人,而老二是外人,你帮着外人对抗自己的族人,这你有理?”

    说到这里,王德母亲一脸愁容的看着王德的二哥王财,到底是亲生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王德的母亲,现在真的是很为自己的大儿子担忧,毕竟这个儿子他在这个村里,实在是太势单力孤了,基本上人家欺负他,他连最起码的反抗能力都没有。因为人家背后是一个大家族,而他只是一个人。

    王德母亲的话,意思很明白,这种事在农村也很正常,所以在场的王家人都听明白了。

    尤其是当事人,王德的二哥二嫂,他们想到自己一旦分家,从此就失去了王家的庇护,成为孤家寡人后的那种任人欺负,不能还嘴的可怕后果。一时之间他们都沉默在那儿,一脸愁容的低着个头。

    王德二哥王财自跟着母亲到王家后,对王父一直都是很恭敬,但这种恭敬也是一种疏远。王父知道自己这个养子,从来都把自己当外人,所以王父对自已这个养子,也从来谈不上亲近,也拿他当外人。

    但王父心里还是很佩服,自己这个养子的那种咬着牙,苦死累死也要争口气的骨气的。

    于是在他明白一旦分家这事公开,自己再没理由为这个养子,去跟自己的族人争吵后。他悠悠的说道:“老二的事情,他娘说的对。那就这样吧,分家这事咱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在外面说了。”

    “另外家里银钱的事,既然老二他亲爹已经给他留了三百多两,那家里的银钱他就不分了。不过老大已经得了家里那艘三百料的大船,他再分银钱就不合适了。这样吧,家里的银钱就都给小三儿吧!小三科举费钱,而且三儿也到了娶媳妇儿的年纪,明年该给他说房媳妇儿,再起几间大瓦房了,这些都费钱,我看家里现在的钱都给三儿吧!”

    王父最后决定,王家现在的积蓄都给王德,这也合情合理,这让王德的两个哥哥嫂子,也没什么话说。

    毕竟王德的二哥王财,他不是王父的亲生,他是拖油瓶,王父能按亲生儿子的标准,分给他田地,这已经是很好了。

    要知道这江南的水田,可不是北方的旱田能比的,在北方一亩地也就几两银子,十两银子一亩的就已经算是上田了。而在这江南水乡,即使像王德所处的这穷乡僻壤,一亩水亩也要三十几两银子,像杭嘉湖,苏州,江宁这些富庶之地,一亩水亩最低也要五十两银子,高的甚至可以卖到一百两银子。

    这也就是说,王家二十九亩水田,王德二哥王财,他按三分之一分,他至少也可以分到九亩多,也就是将近三百两银子。一个养子可以分到这么多家产,他还能说什么?更何况他的亲生父亲,还给他留了三百三十两的遗产。

    而王德的大哥王康,对父亲的这个分配方案,那就更不能说什么了。首先他是家中的长子,长子就应该有当大哥的样。

    其次王家最值钱的家产,那艘值好几百两银子的三百料大船,以及王父跑船几十年,所积累下来的人脉,社会资源,也全归他了。

    可以说王康这个长子,他得了王家这次分家,最大的那份家产。那他对于王父将家中的积蓄都给幼弟王德,他还能说什么?

    于是伴随着王康、王财,都点头同意王父对家产的分配,王家的这次秘密分家,所有家庭成员也就达成了共识,就这么分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