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十一章县试第一场

第十一章县试第一场

    小吏领着王德五人来到考场,进到县学的一间教室里,指着一排的座位,小吏示意王德五人去坐。

    然后小吏又拿出纸笔,对应王德他们的考引,将考引上的名字和座位上的座位号,一一对应登记,登记完后他还让王德他们签名确认。

    做完这一切,小吏就不说一句话的走了出去,将王德他们丢给了这一教室内的监考官。

    小吏走后,王德看向窗外,这整个考场,就是北东西三排县学的教室,外加三排教室抱着的一个大操场。当然此时的这个操场上也是摆满了一排排的桌子、椅子,给比次参加童子试的考生考试用。

    说实话有可能的话,王德倒更愿意坐在外面,毕竟江南春天,春光明媚,暖风吹的会让人感觉很舒服。那四周的花啊树的也会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而室内在这春日,就显得有些阴冷了,坐在里面,人也会觉得有些压抑。

    不过人家小吏都把自己安排在这儿了,王德他也没权力说“不”,就这么着吧!

    考试要等各乡镇的学子们都入场了,才会正式发卷子,现在也没什么事可干。于是王德就拿岀了这次自己带的肉干,糕点开始吃了起来。

    吃完肉干糕点,王德又向监考举手示意,去教室门口的粪桶里方便了一下。

    经过这又吃又拉的,等王德拉完,这考场的钟声也就敲响,考试正式开始了。

    考试开始,考官先开始发试卷,十二张带红线横直道格的正式试卷,和三张白纸做草稿用。

    至于试题,很快由小吏送进来,然后由监考官抄在教室的黑板上。

    县试的第一场叫做正场,这一场就是考四书五经八股文,再写一首五言六韵的命题试帖诗。

    这一场的考题不多,就是四书文二篇,五经义二篇,说白了就是写四篇八股文,和一首试贴诗。

    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低等的一级选拔,所以他考的知识比较基础。不像乡试,会试那样,题目会出的很变态,纯折磨人。

    看到监考抄在黑板上的题目,王德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一点也不难,王德看一眼就知道该去哪本书,哪个章节去找。

    至于那首试帖诗吗,也是要求写春日江南美景的,这种诗去找找那些大清的、民国的诗人写的,改一下把档次降低一点也就是了。

    反正这试帖诗,在科举考试中也就是个考察科目,也只在童子试中才会考这个。诗写的好坏对考试的结果几乎也不构成任何影响,还是那句话,这试帖诗也就只是个考察科目。

    对着黑板,王德将所有的试题都先抄在自已的草稿纸上。为了不显得太不正常,引起监考的注意。王德就一边研墨,一边一副憨憨样装着破题。

    就这样装了十分钟,墨也研好了,王德就拿起毛笔,时而沉思,时而在草稿纸上写上一会儿。

    当然王德他那沉思,可不是什么真的在沉思,而是他灵魂出窃,穿到了图书馆里。翻找到答案,他就背下几句,然后穿回来,写在草稿纸上。写完了,再穿回图书馆,然后再………。

    本场考试要考一天,开卷考的王德也不急,早上把答案重点都从图书馆搬到草稿纸上。然后他再深思熟虑的把这些重点融会贯通,组成一篇八股文。

    下午吗,王德就当练字,一笔一划非常认真的把草稿纸上,自己做的八股文用楷书字体,抄到试卷上。

    说实话王德的字不能算好,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和大明嘉靖年的小少年躯体,都没有成为书法家的天份。不过王德写的认真,这字工工整整的,倒有几分印刷体的韵味,让人看着非常的舒服,至少那字一眼就能看明白,不需要再研究研究。

    一笔一笔的练字,在窗外的太阳变成一轮红日时,王海的四篇八股文也就抄完了。然后他又灵魂岀窃,去图书馆里挑了篇民国才子写春日江南的诗,把档次改低了一点,他就抄在了试卷上。

    做完四篇八股文和一首试帖诗,王德将文章从头到尾又检查了一遍,看没抄错,他就举手示意交卷了。

    王德交卷的这个时候,也就下午五点钟左右吧,而考试的结束时间是酉时四刻,也就是傍晚六点钟左右。这提前了一个小时交卷,王德自然就是这考场上,第一个考完岀去的。

    由差役领着出考场,坐在教室里的考生不知道什么反应?反正坐操场上考的考生,可以说对王德这么早走的行为,他们全都是行注目礼的。王德也就这样,在大明朝享受了一把顶流的待遇。

    第一场考完,这期间要有两天留给考官批卷。考官们批完卷后就会发榜,通过第一场考试的人,留下来考第二场。如果没通过这第一场考试,那你就抹抹眼泪,坚定信念,明年这个时候再来吧!

    王德开卷考的,而且这第一场考试通过率,每年都是定在七成左右的。也就是说此次考试,十个考生中有七个会过关。如果这开卷考,都考不进百分之七十,那王德这个穿越者也就真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所以对于此次的第一场考试成绩,王德丝毫不担心。回到谢家就先陪姐姐王芬聊天,充分满足妇女同志的八卦热情。

    然后等王春从考场考完回来后,就一起吃了饭,王德就回自己房间,又去熟悉那些大明法律条文,和过往的一些典型案例了。

    王德之所以看这些,那是因为三天后的县试第二场,考的就是表判,也就是法律。这表判除了考死的法律条文外,还会列出一些案子,让考生去判别这些案子中谁该有罪,该怎么判。

    从这项考试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八股取士的目的了,他绝不是后世人所想的,那什么书呆子选拔赛。

    要知道历朝科举的目的,都是为了选拔国家行政人才。也就是说通过科举的这些人,他们将来是要被安排进各级政府机关,去处理政务的。而不是去作协、文联天天开茶话会,吟诗作赋。

    因此科举它的题目设置,就是让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见识,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通过。而那些书呆子,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文人墨客,那就只能呵呵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那么多文豪名声很响,优秀作品很多,可他们却过不了八股取士的原因。还是那句话,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行政人才,而不是为了给作协、文联送会员。

    现在大明的法律主要是老朱时期的巜大明诰》和后来又修的《大明律》。说实话老朱定的巜大明诰》简洁明了,一种罪行该怎么判,定多大的惩罚,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法官个人的可操作性很小,可以说是一本铁律,很好。

    但奈何老朱之后的那些后世之君,他们没有老朱的那种魄力,耳根子软。结果一年一年的被底下的那些文官忽悠,这大明法律各种情况,各种量刑尺度,那改的是叫一个一言难尽。

    就比如一种犯罪行为的量刑尺度,老朱《大明诰》里规定的是五年,五年就是五年,没什么好说的。可后来这历任后世之君修的新法,那就要分各种条件,各种性质界定轻重,这种犯罪行为量刑尺度,也改为了三至七年。

    这样看着很有人情味,可关键问题是,这罪犯值不值得原谅,犯罪行为恶不恶劣,这谁说了算?说白了,这种量刑尺度在三至七年的犯罪行为,罪犯最后到底是会被判三年,还是会被判七年,这还不都是当官的说了算吗?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法律的尊严,让位于了行政权力。说的再明白点,那就是行政权力踩在了法律之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