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三十二章蓝海中华的领路人

第三十二章蓝海中华的领路人

    翌日清早,王德又被早起去外面温书的学子,以及店伙计拍门叫参加今天这场科试考生的拍门声,给吵醒。

    既然被吵醒没了睡意,那就起来吧,于是王德就起来穿衣洗漱了。

    因为老袁今天要去考科试,王德今天不用再演好孩子苦孩子了,因此他决定今天去城外放飞一下自我。

    收拾完个人卫生,他就早早的出去,享用了一顿全国排名第一的应天小吃,然后就向城门口走去。

    这大清早的,天边虽然只是露岀了一丝晨曦,但城门口却是热闹。城外赶早进城来卖菜卖柴的,城里赶早向城外运“夜香”的,往码头运货的。

    可以说这城门口,这个时间点有进有出的,人声鼎沸很是热闹。

    岀城相较于入城,这手续比较简单,不用付钱,也不用搜检。所以这通过速度比较快,王德几乎就没有怎么等,就出了城。

    本来就是岀城来散心的,所以王德也没坐马车,就这么一边欣赏长江边的风景,一边慢慢踱步向长江走去。

    来到长江金陵码头,吹着习习江风,看着这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长江两岸美景,王德那心一下子就广阔了。

    心情好,就很有兴致的沿码头走,感受一下这大明的商业繁荣。走着走着,一路看着一船船的上货下货,倒有种旁观者悠闲。

    可这种悠闲没持续多久,他就听到前面不远处,一艘足有三千料规模的大船下,围着一堆人,似还有争吵声。

    好奇心驱使,王德就走了过去看热闹。来到这堆人的外围,王德看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商人,正和一个五十多岁模样的老年商人,拿着一匹南京云锦,在那儿争吵不休。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十三年,那会儿的东晋朝廷,就在南京这地儿,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叫锦署。

    这南京云锦因为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下云霞。自古就被誉为“锦中之冠”,中国四大名锦之首,代表着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也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御用贡品。后世更是在二零零九年,南京云锦入选了联合国的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么好的东西,在这个以农业、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工业还处于原始水平的社会里。它的商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也就成为了南京地区主要向外输出的商品。

    看着这一老一少的两个商人,在为这匹云锦争吵。王德站旁边听了一会儿,听明白了,那两个商人争吵的原因,是因为对这云锦的质量有分歧,并从而对这云锦的价钱有了分歧。

    通过听这两个商人的争吵,王德个人觉得这事儿,应该是年纪大的这个南京本地商人,欺负那个年轻商人年纪小,又是处地人。所以就玩商业欺诈,赚黑心钱。

    吵着吵着,那个年轻商人的火气也是越吵越大,他怒吼一声道:“姓宋的,你听好了,我们徽州人不是好欺负的,我王直更不是好欺负的。今天你要么退二成货款还与我,那么给我换我要的那种品质的,否则我今天要你好看。”

    “王掌柜,你不要生气吗!老朽一向诚信经营………。”

    年轻商人发火了,老年商人还是老江湖,不停的“和气生财”“讲道理”。

    而王德现在却没丝毫的兴趣,去听这个老年商人狡辩说什么。因为他在刚才那个年轻商人的话里,听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徽州”,一个是“王直”。

    王德为了在这大明嘉靖朝混,对于这个年代的历史,他在图书馆里可是熟读过好几遍的。对于这个年代的那些名人,他也是基本都知道的,就比如这个王直。

    王直,又名汪直,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本名锃,号五峰船主,是火枪传入东洋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在明代历史上也有较大的知名度。

    明史记载:嘉靖十九年王直和同乡徐惟学,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嘉靖二十一年,王直接受东洋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请,以后世东洋长崎的松浦津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

    嘉靖二十四年,王直又加入同乡许栋集团,担任掌柜,往来长三角一带,与外海贸易。嘉靖三十一年,王直移巢舟山,在浙江海道副使的默许下,他得到一段时间的贸易自由,并逐渐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这段时间王直手下分为几大船团,代表性的船团长有浙江人毛海峰、徐元亮,安徽人徐惟学和福建人叶宗满。因为有官府的默许,所以这时期的王直部下甚至可以堂堂正正的苏杭等地大街上与百姓买卖,百姓也争相把家中子弟,送到王直的船队中去发财。

    这个时期,王直本人对大明朝廷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在地方官员默许“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动的配合官府,十分卖力,平定了陈思盼等一众浙江沿海的海盗。

    然而王直有心做正常的对外贸易,但这一时期福建的萧显、邓文俊、林碧川、沈门,广东的何亚八等,以及一部分王直他自己的部下,如徐海等人,他们认为正常的贸易,没有抢劫更容易发财。于是这些人雇佣战斗力强,脑子又轴的倭寇,袭击沿海地区,直接抢。

    就这样王直无法剿灭沿海海盗,又无法约束自已的部下。因此王直被大明朝廷认为,是他在背后主使、策划了这些“入寇”事件。

    于是大明朝廷在嘉靖三十二年三月的一个深夜,派遣总兵俞大猷率官军偷袭舟山围歼王直。此战王直大败,不得已放弃舟山基地,败走东洋。

    此战意味着明廷与王直,从此彻底敌对,正常的贸易再无可能,于是从此后王直在东洋招兵买马,雇佣东洋人到大明沿海地区抢劫。也就是说从此后,王直由一个商人变成了海盗。

    但王直在沿海的这一系列抢劫行为,他并不是真的只是想抢劫。这一点连明朝官方史料都承认,王直在沿海地区抢劫的目的,是“要挟官府,开港通市”。

    开港通市,这四个字的含义十分清楚,就是要求政府放弃不合时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贸易合法化。开海禁,走向远洋,这有什么错?这就是未来的世界发展方向啊!

    后来嘉靖三十七年,王直被浙江巡按王本固诱捕,在狱中他仍上书嘉靖帝:“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明。”

    王直的意思,就是希望嘉靖帝,把广东允许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的做法,也推广到浙江沿海,并且恢复东洋的朝贡贸易关系。

    即使身陷囚牢,王直仍祈求皇帝开放海禁。这事就当时的那些守旧老顽固看来,王直他这是顽固不化,死不悔改。可就后来的那几百年世界发展形势看,王直他有什么错?他不但没错,而且他王直才是这个时代的明白人,是引领潮流的时代先锋。

    所以说嘉靖三十八年,王直在杭州的“伸劲受刃,至死不挠”。跟随他人头落地的,还有中华民族可以避免,近代百年屈辱的一次绝好机会。

    太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如果这个时代,王直的那开港通市,让中国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理想实现了,那还可能有后来中国近代的那百年屈辱吗?

    真的是太可惜了,想着这些,王德心里是越想越不舒服,也就又在心里跟自己说:“王直,你的理想不应该只是你个人的理想,它应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我,王德,愿做你的同路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