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欢乐颂 > 第三百零六章下聘

第三百零六章下聘

    秀萝和程熙从奉天府回来没多久,程家就选了个吉日,大张旗鼓的去赵家下聘。

    直到这时,凤鸣城里的人,才知道程、赵两家结亲。

    有人想起程熙克妻的命格,不过时间过得太久,说出来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大多数人更关心,本城两大的家族联姻,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因为有人听说,赵家和程家已经决定,成亲当天,光撒出来的铜钱就有一百两,那个可是大手笔,普通的百姓也许都能分一杯羹,当然更让大家关注。

    还有人早早等在路旁,等着看程家的聘礼,是怎样的排场。

    果然没让他们失望,程家送聘的队伍,虽然不像钟鸣鼎食之家那样,一眼看不到尽头,但那规模也是凤鸣城,内数一数二的了。

    光是抬聘礼的人,就有四、五百人之多,更别说各色的东西,有好多都是大家没有见过的,看呆了凤鸣城的一众百姓。

    从送来的聘礼,就看出了程家确实下足了本钱,从云锦、蜀缎等各色布匹料子,到鱼酒三牲,糖酒干果,甚至香炮喜烛等家常物件,应有尽有。

    还有不常见的补品,各色珠宝、首饰字画等稀有的高档货,更是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不过,最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聘礼中有一对活着的大雁,这大冷天里,更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

    原来,程熙和秀萝定亲以后,就给南下采买药材的商队下令,让他们回程时努力寻找,活的大雁做聘礼,商队的人,都是多年老人,有好多都受过程熙的恩惠。

    以往大家不知怎么报答,这次难得程熙有事让他们做,大家便矛足了劲儿想尽办法,在规定的日子之前,找回来这一对儿活着的大雁。

    让凤鸣城里的人奇怪,是当年程家的长公子成亲,都没有如此待遇,为何最小的儿子,程家如此高调。

    那是因为,程熙是程老夫人养大的,加之秀萝也是她钦定的人选,对这门亲事,自然十分满意,所以这次下聘,老夫人当然是不吝惜好东西,什么都选了最好的。

    程夫人虽然不是太满意赵家,但她最疼爱的是小儿子,也心知这亲事不能更改,就暗自补贴了不少好物件,就是想让程熙的婚事办的风光,好补偿这些年,她没照顾小儿子的亏欠。

    其实两位长辈准备聘礼时,程熙觉得太过铺张,提出过反对,不过以往两个意见不一致的婆媳两人,这一次却空前团结,所以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程家的聘礼浩浩荡荡的进了赵家,不止外人看着兴奋,赵家下人看到程家如此重视自家小姐,都与有荣焉。

    赵兴有和付氏,却觉得程家太过奢华,不过后来也就释然,因为他们决定,除了女方要留下的东西,别的彩礼都会给秀萝,做嫁妆带回了程家去。

    就在人们的谈论中,到了十一月,放假的程大人从京城回来了。

    他回来就是为了程熙的亲事,休息两天之后,就派人下了帖子,拜访赵兴有。

    赵兴有接到程家送来的消息,非常重视,把家里内外打扫了一番。

    到了那天,程熙陪同父亲来访,赵家也用了最高礼仪,由赵兴有带着两个儿子,到门口迎接。

    程大人一身褚褐色长袍,颔下蓄了几缕文士须,眉目疏朗,虽然已五十有六,看着不过四十出头,看程大人的风采,就不难知道程熙的俊美出自何处。

    程大人对赵兴有的形象也有些意外,他以为赵兴有农民出身,即当了官,又有了钱,多半也会像暴发户般排场十足。

    却没想到,赵兴有的衣着却简朴自然,说的虽然都是口语,却没有任何粗鄙之感,只让人觉得他质朴实在,平易近人。

    程大人对赵兴有的印象就好了几分,又见庆文和庆言,一个彬彬有礼,一个谈吐不凡,都是极有教养的样子,看着就更满意了。

    双方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互相见了礼,就移步去了厅堂。

    程大人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就是来会亲家,也是再一次认定和赵家的亲事。

    说完了正事,又夸赞道:“你的两位公子,仪表堂堂,又才华出众,以后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赵大人以后可是有福了!”

    赵兴有马上谦虚道:“程大人您夸奖了,这两个孩子就算有了点成绩,那也是你们程家族学教的好,说起来,还要多些程大人和程老夫人,收留他们呢!”

    又夸奖程熙博学多才,前途不可限量等语。

    赵兴有和程大人就这样你来我往,聊得颇为投机,一时间赵家的客厅气氛很是和谐美满。

    付氏时刻关注客厅的动静,听下人说那边的状况,就笑着对秀萝道:“这程大人为人不错,官阶比我们高,对咱们家却没有看不起之意,看来这亲事真没选错。”

    秀萝听下人们的回报,也感觉程大人不是逢高踩低之人,心里对这门亲事才算完全认同。

    回程的马车上,程大人对坐在对面的小儿子道:“这位赵大人,虽然是草根出身,但为人敦厚,两个儿子也文雅有礼,这就看出赵家很有规矩,想来那赵家小姐,也差不到哪里去,看来你祖母给你选的这门亲事,还真是不错!”

    程熙道:“祖母年轻时和祖父走南闯北,识人的能力很强,她老人家选的人,自然是不会差。”

    程大人点头道:“是极,所以我在没有见赵家人的情况下,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如今见了未来亲家,就更认定这门亲事了。”

    说起程老夫人,程大人就颇多感慨:“子寿,为父我…在朝廷为官身不由己,你祖母又不能适应京城气候,所以你以后要多孝敬她,也算是替为父尽孝了。”

    程熙恭敬的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尽力照顾好祖母。不过,父亲您也别自责,您也为国事操劳,祖母她不会怪罪您的。”

    程大人欣慰的点头,说完了程熙的亲事,他又关心起程熙的学业,问:“子寿,听秦夫子说,你的学问还算扎实,那明年的乡试,你可否有把握取得好的成绩?”

    程熙回答道:“孩儿一定努力,不过到了乡试,人才辈出,至于最后的结果,谁都不能预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