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陆家军 > 第204章 江陵

第204章 江陵

    陈记抢先占领了山口大营,一番破釜沉舟之势,胡遵率兵撤走。

    时已入夜,陆黎率领大队人马抵达山丘侧翼,却见少量汉兵在此等候,陆黎迎上去问道:“小兄弟,陈将军呢?”

    “回禀将军,陈将军已经先行占领了魏寨,只等将军率部入寨。”那军士答道。

    陆黎一怔,顿时有些心惊,他下意识地环顾了一周,好像会冲出一队魏兵似的,生怕陈记中了敌人的奸计,但一段时间过后,陆黎点了点头,回道:“你且去告诉陈记,命令他停止休整,集合兵马,我军要连夜行动,一刻都不能停留。”

    “诺!”

    那军士撒腿就跑。

    陆黎也整顿了一下军士,回首望向燃着大火的荆山,不知为何,每每望去,陆黎的内心都会有一阵绞痛,这不是陆家军的成就,而是陆家军的耻辱。

    陆黎暗暗立誓,日后,绝不用这种计策,陆家军,要么就在正面战场上击垮敌人,要以此为标准,而不是靠着地形与天时的变化。

    并不是不讲究奇兵致胜,而是陆黎要把陆家军的硬实力提升上去!如果真的将一支部队的硬实力提升上去,能形成一支作战勇猛,训练有素,有着过硬战斗技能的军队,而最关键的,正是陆黎后期要着重训练的战略战法,阵法兵略,以及战斗意志。

    如果真要是能锻造出一支这样理性状态上的军队,那么他将以一敌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即便是在重重包围之下,也能打出十万精兵的气势!而在历史上能有着这种成就的只有两支军队,岳家军,戚家军。

    由于陆家军组建之初,没有经历大量训练和实战,便赶赴了战场,所以没有在战术方面有着明显的成效,而此时陆将军强势的地方在于将士们的凝聚力。

    至少,陆家军是上下一心的。

    于是,即便是在同等条件下,陆家军能打出比兄弟部队更显赫的战绩。

    正当陆黎在构思陆家军日后的宏伟蓝图时,陈记已经列队在魏寨前相迎了。

    “大哥,哈哈哈哈哈哈,兄弟我这一次可谓是大获全胜哪,那魏军简直是不堪一击,被我一刀一个全给斩了!”陈记阔气地走了出来,一副扬眉吐气的姿态,狂的不行。

    “嘿,汶上,且少说狂言哪,小心大哥管教你。”王睿仰着脸,笑道。

    “王睿,你就是眼红。”陈记得意地笑笑,迎到陆黎身旁来,问道,“大哥,怎么着,小弟我这一仗打得还可以吧。”

    “不错,猛将军也有勇有谋了。”陆黎赞誉道,但仅仅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而已。

    陈记觉得有些扫兴,但见大队将士于原地等候,也是很自觉地领兵走在了最前头,继续充当先锋的任务。

    而陆黎,王睿二人也随着陈记走在了队首。

    王睿打起了火把,军中也是三人一个火把,在黑夜中,陆家军如同一支闪烁着明灯的灯塔,在茫茫夜色中蜿蜒前进。

    “大哥,前面要是有魏兵堵截,我军是要与之一战吗?”王睿询问道。

    陆黎笑笑,拍了拍陈记的肩,低吟道:“司马懿要是真想截杀我们,早在山口埋下重兵了,既然陈记能够打通这条线,代表司马懿放过我们了。”

    陈记眉头顿时就皱紧了,他的第一反应是,魏军退兵不是自己的勇猛所致,而是司马懿压根不想守,也就是说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很重要!?

    “大哥,这么说,司马懿又是想拿咱们去消耗吴军了。”王睿叹道。

    陆黎点了点头,望向远方的山岗,沉吟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平心而论,这一天是肯定会来的,陆逊不会坐视我军夺取长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袭击荆州,并非是他无情无义,不讲信用,这的确是他唯一的办法了。”

    “如此两面受敌,我军北伐大业何时才能完成?”王睿道。

    “明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北伐的顺利只是一时的,夺取长安和北伐成功,孰轻孰重?长安只是恢复江山的开始,想要复兴汉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且不论战力勇猛的关西军还在长安设防,曹睿再不济也可以从合肥调兵增援,在绝对的实力上,汉魏依旧悬殊,如今我们也只能在局部上对魏朝施加压力而已,若是真拿下了长安,则是挑战的开始,倘若在如此广袤的边境线和魏朝开战,适时...我朝可没有那么多兵力去防守,更不要提进攻了。”陆黎分析道。

    王睿不由得摇了摇头,憨憨笑道:“看来即便是咱们白鬓入土了,也不一定见得到大汉复兴了...”

    陆黎接道:“拼一朝百年难成,毁一朝百日足矣。”

    两人寒暄几句,队伍已经走到麦城附近。

    再往前,过了葫芦谷口,就是江陵了。

    而陆家军仿佛是拿了过关文凭一样,一路上没有受到丝毫阻挠。

    一路高歌下,陆家军于四更夜行至江陵北门下。

    由陆黎,王睿,陈记率领的前军率先抵达江陵北门。

    夜里的江陵,不曾有些阴森的黑暗,取而代之的是高举的火把和喧闹的呐喊声。

    陆黎翘首上望,只见得城墙之上密密麻麻沾满了打着火把的将士,他们擂鼓呐喊,高呼之声泛滥成海,因为他们知道,援军来了。

    随之,江陵北门随着“滋滋”数声缓缓展开,门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上将军罗宪,罗宪笑盈盈地迎出来,见到马上的陆黎,喜道:“汉兴哪,我罗宪见了你,真是大旱望甘霖哪!”

    陆黎三人连忙下马,陆黎一步上前,拱手一拜罗宪,俯身道:“末将陆黎拜见上将军。”

    “哈哈哈,莫施此礼,我罗宪今日能看见你陆黎再度回至江陵,真是今生一大幸事,这方圆百里,何人不知道你陆家军的名号?”罗宪笑道。

    “是啊,汉兴。”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陆黎向罗宪身后一看,正是谢云。

    “谢将军!?”陆黎心中一喜,也拱手道,“小弟陆黎,见过谢将军了。”

    早在沔阳血战的时候,陆黎就和谢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了,可谓是生死之交。

    “汉兴啊,你此次千里迢迢支援江陵,一路过关斩将,我也是有所耳闻,在景山你击溃了司马昭,使得司马昭落荒而逃,在荆山你又大败邓艾,还一把火将魏兵烧的抱头鼠窜,真乃大快人心!”

    “将军上将军过誉了,只是不知上将军何以知道此事?”陆黎问道。

    “你瞅啊,荆山的大火如今还在蔓延。”罗宪指向远方。

    陆黎笑笑,摊手道:“末将也只是无奈之举...”

    “我已为陆家军安排好营帐,你还有什么需求,可告知与我。”罗宪道,“亦或者直接找谢云。”

    陆黎笑笑,婉拒道:“长途奔袭至此,将士们已经一天一夜没能食上一口热饭,没能含上一口凉水,没能安心睡个好觉,别的要求末将实不敢多言,只求上将军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番,给予其基本的粮草。”

    “自然,自然!”罗宪点了点头,同时让开了道路,言道,“赶快入城吧。”

    陆黎点了点头,回首大喝道:“将士们!上将军为咱们准备好了食物和淡水,以及上好的营帐!现在我命令,进城!”

    “好!好!好!”

    底下顿时一片叫好之声,数声落下,陆家军缓缓入城。

    根据罗宪的部署,陆家军安扎在北城。

    陆黎刚入城就意识到,罗宪这是本能的把自己作为抵御魏军的序列了。

    也许在罗宪的眼里就是这样,魏兵远比吴军凶恶,其威胁自然大于吴军,陆家军是精锐部队,战斗力要胜于兄弟部队,即便是按照田忌赛马的准则,这么安排也是合理的。

    但陆黎所想,他认为和魏兵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司马懿始终怀着一种作壁上观的姿态。

    但远道而来的他并没有提出异议,他知道,将士们太累了。

    一番部署之后,看见每个将士们都住进营蓬之后,陆黎才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回营歇息,却收到了罗宪的邀请。

    “将军,罗将军请您去府上一叙。”一个卫兵找到了陆黎说道。

    陆黎含笑答道:“已知晓。”

    陆黎早已料到今晚罗宪要寻他,所谓叙旧,不过也是询问战况而已。

    陆黎立刻赶去府衙。

    府衙内,灯火通明。

    帅案之后,罗宪已经摆好了宴席,陆黎进入府衙之后,立刻受到了罗宪的热闹款待。

    陆黎坐于下座,无论是斟酒还是上菜,都是罗宪亲自动手,搞得陆黎十分不自在。

    “将军,你不必如此。”陆黎望了望四下无人空寂的府衙,轻声说道。

    罗宪笑笑,退回帅座,说道:“汉兴啊,我也跟你敞明了说了,今晚并不是为你接风洗尘,而是有要事相商。”

    “上将军只管说来。”陆黎言道。

    “不瞒你说,今日,诸葛瑾向荆南发起了数番进攻,但均被我军化解,而陆逊也并未在正面与我军交锋,吴军如此轰轰烈烈的一番行动,此刻竟静的出奇。以你所见,陆逊是有何企图?”

    陆黎笑笑,回道:“上将军最知兵略,这种问题,将军心中自有判断,若是一味问末将,而不传达自身所想,实乃不厚啊。”

    罗宪不禁大笑数声,对着陆黎迟迟说不出话,只是笑道:“好你个陆黎,倒是来探本将的口风来了。”

    “末将失敬了。”陆黎一拜。

    罗宪道:“以我所见,吴军此番退而不前,定有企图,陆逊此番是两路进兵,一路取江陵,一路取荆南,十分微妙的是,第一日陆逊在北线发起了进攻,而南线的诸葛瑾并不曾有动作,而第二日,北线没有动作,诸葛瑾却发起了进攻,第一日时,本将领着谢云,霍戈出去同吴军打了一仗,可以看出陆逊并无急进之意。”

    “将军如何想?”

    罗宪答道:“吴军此举无非是声东击西,明知荆南薄弱,却没有发起大规模入侵,足见其主要目标是江陵城。”

    “将军,荆南果真空虚吗?”陆黎皱着眉问,“末将听说,将军可是将大半主力南调了,而北线也只是背水一战击退了陆逊。”

    “哈哈,什么都瞒不过你啊。”罗宪答道,“要知道,失守了,再夺回来不易啊。”

    陆黎思索一阵,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于是答道:“末将知道将军是什么意思了,上将军认为,诸葛瑾只是佯攻,实则主力是陆逊,不错吧。”

    “不错,我正有此意。”罗宪答道。

    “但依在下看来,吴军绝不是单向进攻。”

    “此话怎讲?”

    “上将军大可以想一下,陆逊此番举兵,不是为了取江陵,而是要图谋荆州,他即便是将重兵都死磕在江陵,又能如何?”

    罗宪听了,点了点头,应道:“所说不错,但是吴军此举乃是为何?首日陆逊乃是为了引诱司马懿出兵,此乃情理之中,但第二日,司马懿遭遇了你军,暂时也就没有南下的欲望,而陆逊依旧是单线进攻,这是为何。”

    “我想,这是吴军的内部问题。”陆黎缓缓说道。

    罗宪一怔,问道:“怎讲?”

    陆黎答道:“试想吴军至今日,无论多大的战役都没有出兵数十万人的先例,如今陆逊需要数万人守江夏,又需要人来打荆州,如此相加,则多达近二十万人,诸葛瑾作为内俯老臣,对如此庞大的军力不免产生怀疑。”

    “意思是..吴军之间出现了间隙?”罗宪吃了一惊。

    “我想,诸葛瑾是一个捍卫王室,制约将军的存在,孙权一向都是居兵自守,而此时却如此豪放,大发兵力,诸葛瑾便会起警觉,去警觉陆逊,我想,说不定此时,诸葛瑾已经前往建业会见孙权了。”陆黎笑道。

    “倘若如此,则我军便可无忧,但如若是陆逊的谋略那又当如何?”罗宪还是有一分担忧。

    “将军可不必担心,即便是陆逊有着出人意料的部署,我陆家军也已经抵达了,不必担心陆逊,我陆黎不敢担保守上多久,但末将可以立军令状,陆家军一人尚在,则荆州一日不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