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石猴开局:我真不是孙悟空 > 第一百零五章 帝位更迭

第一百零五章 帝位更迭

    九黎城夏侯府书房之中,夏侯姬崇伯和大国师姚重华相对而坐,正在饮茶。

    世子夏文命立于一侧,正在禀告了此次几人前往河伯水府的经过,连同审问河伯得到的消息俱都细细讲明。

    夏侯执壶为姚重华续了一杯茶水,叹息一声:“大江水神奇相氏、渭水水神冯夷氏,两位水神久受我人族供奉,修炼到今已近千年,应该早就由蛟化龙了,其法力深不可测,麾下又属神众多,恐怕不易降服!”

    姚重华谢过夏侯,双手捧起茶杯抿了一口,点头道:“河流湖泊之神,只要领受了龙神符篆,便可借助香火愿力,退去精怪之身,修行化龙之道,二神潜修至今日,恐怕除了东海龙神之外,无人可制。”

    夏侯放下茶杯,叹息道:“我人族何其难也!”而后又问姚重华:“国师可有应对之策?”

    姚重华思虑一番,回答道:“既然探明了九黎、巴蜀两地行灾章程,待到玄华弟子以神剑斩杀了九婴凶兽,我等合力平息玄冥之乱后,我便带领门下弟子行走巴蜀、九黎,将大小水脉之中水神俱都治住,使其不得兴风作浪……”

    夏侯姬崇伯对国师抱拳到:“如此,便先谢过国师奔波之苦……”

    姚重华不敢受夏侯之礼,微微侧身让过,接着说道:“至于江南、中原两地河流湖泊水脉,多为大江、渭水支脉,二神又法力广大,不易用强,可上书尧帝陛下,设大祭尝试沟通二神,好言相商,看能否有所转机!

    夏侯抚须点头道“国师言之有理,此次降灾以九位龙子为主,奇相氏、冯夷氏二身已经蜕变龙身,法力不在龙子之下,又多受我人族香火,陛下与之相商,想必能卖几分情面!”

    姚重华却微微摇头,夏侯奇道:“国师可觉得小侯所言不妥?

    姚重华叹息:“并无不妥之处,只是君候久不在朝堂,不明时局罢了!”口中说着,手中提起茶壶为夏侯蓄水。

    “愿闻其详!”夏侯谢过,静待姚重华解惑。

    “陛下年事已高,恐无力主持大祭,且当今朝中,三公九卿明争暗斗,陛下有心整顿却力不从心,才嘱托我带着太子丹朱游历四方……”姚重华声音渐渐降低。

    夏文命朝二人弯腰行礼,而后轻声退出房去。

    “陛下无法主持大祭,不若令丹朱太子回朝主持祭神之礼?此事若成,亦能积累声望以备将来!”夏侯放下茶杯。

    “我为太子丹朱之师,深知其人,丹朱聪慧有余而魄力不足,且如今年幼德薄,恐无法担当此任,可选帝血直系之中德高之人代之!”

    姚重华说完,目光灼灼望向夏侯,似乎另有所指。

    夏侯闻之沉默不语,面上平静,看不出心中所想。

    尧帝为帝喾之子,帝喾得位于颛顼,因此丹朱是为帝血直系,夏侯姬崇伯乃颛顼帝玄孙,亦为帝血直系。

    此时距离夏侯受尧帝猜忌,贬谪九黎边陲之地,已经有近三十个年头了。

    次日,天光大亮。

    夏侯府邸花园中,夏文命施法召唤出一只丹鹤,在丹鹤腿部系了一封书信,而后从身后拿起黄皮葫芦里,倒出一粒青色弹丸喂给丹鹤吃了。

    丹鹤长鸣一声,展翅飞入高空,朝中原太清观去了。

    原来是夏文命遵从夏侯嘱托,写信给门派之中,详细写明了明年九龙子欲要降灾之事,请太清观派遣弟子下山行走天下,尽可能降服各河流、湖泊中水神精怪,应对即将到来的洪涝之灾。

    夏文命用手扶着连廊的柱子,看着丹鹤排云而上消失不见,忍不住叹了口气:“天下之大,九黎终究只是一偶。”

    正如夏文命所言,数日后九黎城外便要重燃战火,数万将士浴血厮杀,此战同九黎各族甚至是诸多华夏子民都息息相关,却终究难以进入远在中原的尧帝眼中。

    即使是九婴这等上古凶兽为乱,尧帝陛下也不愿赐下太阿剑,只是下旨给鹿鸣之,命九黎天合关中神机营将士协助守城罢了。

    夏侯姬崇伯镇守九黎二十余年,依旧不曾使尧帝打消猜忌之心,故而传承自颛顼帝的太阿剑,无论如何也不会交到身为颛顼嫡系的夏侯手中。

    这才有了夏文命前往玄华派借剑之事。

    夏文命不知想到些什么,只感觉身上华丽的袍服要比太清观弟子常穿的道袍要沉重的多,压的自己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只是夏文命明白,从自己接到父亲的书信,出了太清观那一刻开始,自己便不再是那个云淡风轻的小道士了。

    轩辕黄帝自涿鹿之战,统一华夏之后,便将西陵城定为帝都,

    西陵城雄踞中原腹心,北倚岐山,南邻渭水,又有神机营所居应龙城、王朝廷尉军驻守的流光城护围左右两翼,可谓是固若金汤,乃是华夏气运所钟之地。

    其城高十丈,内中又分南北二城,南城乃百姓所居,又可细分为朱衣坊、府平坊、百工坊、瓦市坊等各坊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生活在其中,人口已趋数十万,每日熙熙攘攘,已然一片盛世景象。

    如今尧帝治世,数十年励精图治,华夏才有今日强盛局面,虽九黎边陲有蛮族为祸,燕丘草原上有穷氏似乎也偶有不敬之举,但都是疥癞之患。

    而今神机营兵强马壮,又名将迭出,只需一道旨意便可平定天下,只是尧帝毕竟仁慈,不愿轻启刀兵罢了。

    尧帝盛年时,在西陵城中增设东西两市作为互通有无之所,而今天下各处商贾结集于此地,大荒各地奇珍异宝云集,只要有钱,连产自幽州的“鲛人之泪”,出自南海的红玉珊瑚都能买到。

    甚至是来自幽州的羽族、来自东海身高丈余的夸父族人都来此处和华夏之民做交易,故而西陵城实为天下第一繁华之所,巴蜀蜀州城、江南扬州城、雷泽梦源城都不及此处。

    西陵北城乃帝宫所在,尧帝继位后,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征讨四夷,从而使华夏有今日之繁盛,只是如今年迈,才趋于安稳,深居帝宫之中掌控天下。

    御书房中,尧帝面目温和,须发已经花白,目光中却不见老态,此时正在观看大国师姚重华的奏章,奏章只数百字,尧帝却看了半个时辰,才将其放在书案上。

    尧帝派遣大国师姚重华护送丹朱太子前往九黎,原因有三:一来尧帝年迈,朝中暗流涌动,丹朱太子远游避开争斗,二来协助夏侯平定九黎玄冥教之乱,积攒声望,三来,乃是暗中考察太子品行能力,是否能够继承大统。

    姚重华奏章中禀告明年将要爆发洪涝之灾,欲要举荐夏侯姬崇伯主持祭祀渭水、江水两位水神,又赞太子温润纯良,品性仁慈。

    尧帝心中顿时明白,姚重华言外之意乃是说太子品性纯善,能力却不足以继承天子位,欲举荐夏侯替之。

    尧帝乃是仁圣之君,自然知晓帝位非一家一姓所属,只要是帝血直系,德行能力能服众者便可当之,也明白大国师姚重华乃是忠信之人,所言必定经过深思考量,举荐姬崇伯继承帝位,乃是出自公心,并无徇私之意。

    暮色渐渐深了,内侍将御书房灯火点燃。

    尧帝静坐无言,良久后暗叹一声:“我非狭隘之人,丹朱太子不足以担当大任,另选他人继位也无不可,只是颛顼一脉再不能染指帝位,此事干系太大,内中因由又不足为外人道……”

    尧帝又站起身,在书房中踱步深思了许久,便吩咐内侍:“去请三公前来见我,有事相商!”

    内侍躬身行礼后便出了御书房,差人前往达官贵人云集的朱衣坊中,请三位大人进宫面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