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修真记 > 第八十章 都是本王的!

第八十章 都是本王的!

    “可以啊!王铭正这厮府邸都快比得上王府了!”站在王铭正府邸门口的朱由崧感叹道。

    “这里曾经是三品大员的府邸,风水必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只可惜此府主人在嘉靖年间被罢官,府邸也变卖,如今兜兜转转,竟然落到王铭正的手里。”马超站在门口长嘘短叹道。

    “风水不差怎么住的人都没有好结果?!”朱由崧瞪了马超一眼。

    时过境迁,原本风光无限的主人如今竟落个被抄家的下场。如果不是他附身于朱由崧,这王铭正怕是依旧在福王府为非作歹。

    府内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主要得归功于章程几人,原本王铭正府中的人听说老爷都被赶出福王府,连忙收拾细软,准备打包一些值钱的物事跑路,只可惜,章程几人三下五除二就将这些想趁乱发财的人打翻在地,全部捆到大厅里。

    听到门外有动静,大厅里被捆的众人开始大呼小叫起来。

    叫的无非都是我是冤枉的,一切都是王铭正那厮做的,有什么脏水污水都往王铭正头上泼。

    朱由崧可没兴趣去看这些人,他感兴趣的是王铭正有多少存银,又有多少值钱的珠宝。

    “朴过昌,到你出马了!”朱由崧看着满房的大箱子意气风发道。

    “属下遵命!”朴过昌从怀中摸出一个迷你版的算盘,又拿出一个本本,开始逐一清点。

    朴过昌效率很高,在朱由崧四处乱逛了半个多时辰后,账目就已经清点完毕,当然,这还要归功于王铭正,为了方便跑路,把值钱的东西提前搬到大厅,也省得朱兴他们到处去翻找了。

    “殿下,经过清点,王铭正府内财产如下,白银两万五千二百五十两,黄金一千五百二十两,名家画作两副,金佛一个,翡翠玛瑙十一件,上等布匹三百匹,粗布一千匹,丫鬟十二个,家丁九个,厨房大妈两个,杂役四个。”朴过昌说完,便将他记录的账册递给朱由崧。

    “好家伙!本王堂堂大明郡王,自身财产也才一万多两而已,这厮居然如此富有!”朱由崧一边翻看账册,一边感叹道。

    自明代中期以来,明朝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明朝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明朝商品拥有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精湛工艺,质量优良。而且当时许多日用品生产技术为明朝所专有,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垄断地位。

    由此导致国外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按理说国家经济世界第一,百姓应该都过上好日子,但明中叶以后,财富逐渐向江南一带靠拢,有钱的大多是官宦之家和商人,那些有钱的商人也会花钱买官,让族中的人担任当地的父母官,而且,他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大量囤积黄金白银。黄金白银不拿出来流通,市场自然死气沉沉。

    大明空有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白银储备,而不善加利用,存放白银的仓库甚至比存放粮食的仓库还要多,由此国家经济反倒被拖了后腿,这样一来,百姓生存环境便越来越恶劣,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就像王铭正这厮,只是个王府长史,短短一年便能聚集大量财富。

    只因为什么,他手里有权,他能把权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这两万多两白银放出去,每户十两,便能够维持三千多户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开支。

    只可惜,古代不像现代,拿个身份证就可以全国各地到处乱窜,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太祖朱元璋他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

    百姓唯一能够改头换面,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科举,但科举考试那有那么容易,寒门出贵子的事情少之又少,毕竟普通百姓不能像那些富贵人家一样,整日吟诗作对,诵读四书五经,普通百姓还要劳动养活家人,那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学习呢。

    而且,朱元璋还制定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搞出了职业世袭,军户世代是军户,农户世代是农户,铁匠世代打铁……反正你祖宗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铁匠只能打铁,军户只能当兵,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

    在明建国初期,这样的好处还是挺多的,因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效率自然很高。

    但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人是会变的,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老子能当兵打仗,儿子就不一定了,就算儿子也会,孙子呢!所以,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朱元璋想建立一个人民各司其职的国家,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百姓不能进城打工,一旦碰上天灾,土地没有了收成,那就等同于失去生活来源,加上缴纳不起赋税,只能成群结队大批逃难,洛阳城外那几千难民就是例子。

    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百姓越来越穷,而富绅商贾银子多得无处堆放,而作为缴纳赋税的主体农民,逃难的越来越多,没有人纳税,国库空虚,国库一空虚,皇帝又加重赋税,百姓日子更加难过。恶性循环,此消彼长之下,百姓没了活路,只能揭竿而起。

    王铭正就是明末富人的真实写照,富了他一人,穷苦千万家。

    “把这些银子全部拉回文华楼!”

    “殿下,哪这些丫鬟家丁怎么办?”

    “盘查一下,有没有什么偷奸耍滑,为非作歹的人,如果没有,一人发个五两银子遣散费,让她们自行寻找出路。”朱由崧想了想后说道,本来他的文华楼也缺人,但这些人是王铭正的人,他也不可能把这些人带去他的文华楼,他可不想睡觉的时候有人拿着大斧头站在床前取他性命。

    众人忙得不亦乐乎,而陈琼香冷眼旁观,之前来的时候她也问过蓉蓉跟希希,这个王铭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果一听,王铭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甚至比昏王朱由崧还要无道,也就懒得再过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