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一百零四章:腊八

第一百零四章:腊八

    忙忙碌碌的,这就快到元旦了,新的一年就要来了。

    高考结束后,常丽就回家了,常晟还在奶奶家没回来,温馨的屋就是常不为许岩婳的二人世界了,两个人都狠狠地那啥!就这么那啥了这些。

    常不为不但把这半年多的欠下的“公粮”都补交了还不算,还卖了不老少的“余粮”。

    虽然常不为的身体经过了感应电流的梳理强化,但终归还是肉身凡胎凡夫俗子,按道理还是经不起“刮骨钢刀”的吸噬的。

    但是,常不为身体体能第一次突破之后,常不为对于身体各个部分的控制,就达到了能够随心所欲的程度了。

    所以,即使是和许岩婳那啥,只要常不为不那啥,常不为的身体就不会那啥。

    所以,常不为可以送许岩婳上,但常不为消耗的只有体力,至于精华,常不为则是想消耗才能消耗,不想消耗,那就光消耗体力就行了,再了,常不为消耗的这点体力,还不够五公里越野消耗的呢,那都不算事。

    最后许岩婳都不想上班了,腻着常不为,最后直到许岩婳觉着常不为再也没有一丁点余粮了,才算暂时放过了常不为。

    男人通身舒泰,女人美快无比。

    男人剑眉星目,女人白里透红。

    男人挺拔矫健,女人妙曼苗条。

    新年,元旦,照列又是全家欢聚的日子。

    热气腾腾的厨房飘散出肉香菜香,常妈妈和许岩婳常丽忙里忙外,常晟窝在常不为的怀里问这问那,常爸爸在和常不为商量着以后的事。

    常爸爸:“老董的意思呢,是让我到局里去,帮他主管业务这一块。教育局的业务都是熟套路,工作也不会很吃力,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总觉得不是非常舒服的那种感觉。”

    常不为给老爸分析:“按理儿呢,您去帮董叔叔一点问题都没有,业务上您更没问题,但是哈,我也觉着,您去机关单位,真的没有在学校好,再有一个,我觉着吧,关系太好的朋友,最好不在一起工作。”

    常爸爸一拍大腿:“这句话到点子上了!就是这么回事,关系太好的朋友,还是要有点距离最好。那就这样,我还是留在学校,在基层单位更容易出成绩。”

    常不为心里想,怕是您那学生快该来请您了。

    晚饭还是一家人团团围住,其乐融融的吃着喝着,这时候,常晟问了一句:“爷爷奶奶,今这就是过年了吗?”

    常丽笑道:“咋的了?你这正吃着肉呢怎么还馋年呢?孩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孩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常丽突然停住不了...

    腊八!常家永远的痛!

    今,无意间,常丽失口,常爸爸,常妈妈,常不为,常丽登时静如冰雕……

    那是十几年前,一场大风雨铺盖地而来,无人幸免,常家也不例外。

    常爸爸首当其冲,当时常爸爸是常不为上学的那个中学的副校长,学校没有正校长,所以学校的事情都是常爸爸了算。

    风雨来临,人人都寻找避风港,可是那是遍及举国上下的大风雨呀,哪里会有什么避风港呢?在人人自危的时候,所以就只能人人自保了。

    常爸爸由于是在旧社会时期上的大学,在学校这段时间的档案又因为当时的战乱给弄没了,所以既找不到证明人,也找不到任何的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所以,常爸爸就成为了“有历史问题的走资派”。

    在那场大风雨中,被定了这么一个“罪名”,基本上就都是“被打翻在地”了。

    批斗,关牛棚,这些常爸爸都能忍受,只影扣发工资”,是常爸爸不能够忍受的。

    因为常爸爸“关牛棚”了,常妈妈就把家搬到了常不为的姑姑家所在的“三姓屯”居住。

    第一,常爸爸常年不在家,在亲戚跟前儿能有个照应。

    第二,这里能够自给自足解决烧柴和吃菜问题,能够节省一大笔开支。

    常家那时候一家八口人,常不为的大姐常华正在上大学,她是那场大风雨前,最后一批通过高考的国家统招大学生。

    常不为在常爸爸的学校上中学,常丽上学,常芬刚刚上学,常必为常无为一个二岁,一个四岁。

    全家八口人全靠常爸爸一个月九十多元钱的工资生活,现在,你们扣就扣了,我一家人怎么生活?活活饿死吗?

    在常爸爸有理有据的据理力争之下,当时的扞卫团总算面,每月发给常爸爸全家三十元钱的“生活费”。

    这些钱,也仅仅够去粮店买回当月全家的定量供应的粮食和一些日常用品而已,至于买菜买柴啥的,肯定就没有了。

    烧柴还好办,常不为可以解决。每年放暑假,等到“立秋”之后,常不为就一的钻进山里或者草甸子里,找一片片的蒿草,割下来晾干,捆成一捆一捆的,大约有那么六七百捆左右,差不多就够家里一冬烧的了。

    等到放了寒假,常不为就拉上一个爬犁上山,割那些灌木丛,砍那些自然干枯的树,砸那些被砍伐之后干枯的树根,一个寒假下来,就差不多够全家烧到秋了,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解决烧柴问题。

    材问题也勉强能解决,常不为家搬到“三姓屯”之后,由于是农村,所以房前屋后的一点菜园子地还是有的,另外,在山边胡乱刨一点藏也没人管。

    那年月,平常日子就这么对对付付的咋的都能过下去,最难的就是过年过节了,有道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三十元钱,除了买米买面,买点油盐酱醋,根本就没有买肉买材了,真难哪。

    那年的腊八,常妈妈坐班车到常爸爸的学校取回当月的生活费三十元钱,又在客运站买了一张回家的班车车票,花了五角钱,剩下的钱就踹到兜里了。

    火车站,汽车站这些人流大的地方都是偷频繁出没的地方,常妈妈买票的时候,肯定是被偷盯上了,再加上常妈妈精神恍恍惚惚的,所以偷轻轻松松的就把常妈妈全家的生活费全都偷走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