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从恢复高考开始 > 第一百二十九章:过年(3)

第一百二十九章:过年(3)

    男人们找到自己能够找到的最高的灯笼杆之后,便在房子的房子前面刨一个深坑,把灯笼杆立起来,先用几根木棍绑上支撑着,然后把雪,土,水一起倒进坑,不大一会儿,那灯笼杆就冻在坑里了,冻的嘎嘎的结实。

    然后就是整灯笼,手巧的自己扎各种各样的奇巧的灯笼,手笨的只好求自己亲朋好友,或者屯子里会扎灯笼的人给扎,不过,给你扎个啥样的你就别挑了。

    最高级的要算是“走马灯”了,差不多的样子都是外面是六角形的宫灯,里面转的是圆灯,里面的圆灯上画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或花草啥的。

    里面这个圆灯的上面,有风车叶,等到里面的蜡烛点着之后,热气上升,下面的冷空气补充进来,形成空气流动吹动圆灯上的风叶,里面的圆灯就开始转动,孩子们都觉得非常的神奇。

    年三十儿的早饭是把家里所有的剩饭剩菜都要打扫干净,东北话就是对付一顿,晚上的年夜饭那是真正的大餐。

    孩子的过年当然是最兴奋的了!一般都是给买一挂“洋鞭”,一包“磕头了”蜡烛,一件新衣服,有一年常不为还得到了一双“新鞋”呢。

    为什么重点的标出“新鞋”呢,因为那时候,一个冬可能只有一双新的棉鞋。

    是“可能”,那是因为还有可能你这个冬穿的还是去年的那双棉鞋呢。

    因为东北的冬来的很早,所以等这双新棉鞋穿到过年如果还没坏的话可也差不多少了。

    那年,常不为来到伯父家过年,伯母为了表达对常不为来过年的爱意,特意让伯父去大河边割了一捆“香蒲草”回来。

    伯母用了一夜的时间,给常不为编了一双崭新的“草鞋”,常不为伸脚穿了进去,大正好。

    伯母还在草鞋的底上缝上了一块带毛的皮子,又耐磨,又不滑,轻轻巧巧的新草鞋,可是让伙伴们羡慕的紧呢。

    不是所有的伙伴都有新鞋穿的,哪怕是“草鞋”。

    后来寒假结束常不为回到了城里的家,还是会有无数的伙伴那么的羡慕这双“草鞋”。

    更有无数的伙伴的爸爸妈妈们,甚至是爷爷奶奶们,都用惊奇的佩服的话语来赞美常不为的这双草鞋。

    孩子的心理是那么容易满足,常不为穿着软软乎乎暖暖和和的新草鞋开心的跑来跑去的时候,绝对是无比的骄傲的,就是因为别的伙伴都没樱

    那唯一的一挂“洋鞭”是断不敢一起都放完聊。

    那得一根一根的拆下来,查好了数目,一放几个那是有定额数目的。

    跑出去玩的时候,兜里揣着那几个今的定额的那几个洋鞭,手里拿着一根烧了一半的木条,一边走一边点一个,甩手一扔,“啪”的一响。

    那包“磕头了”蜡烛,不到年三十,谁也不舍得点,只有吃过年三十的年夜饭之后,孩子们点上玩耍的灯笼的时候,那才是“磕头了”蜡烛的用武之地呢!

    男孩子的乐趣绝不仅止于此,比如常不为,就和他幼年的伙伴一起用那种很坚韧的榆树枝条用火烤弯,然后用麻绳做弓弦,做成一张土弓。

    再用秫秸改最末一节做箭杆,箭头上安装了一根集资一角钱买来的大号钢针。

    弓箭齐全之后,先在大树上练习射术,待到基本上能够射中目标之后,就出发去射那只总是来欺负本屯子土狗的那只东南屯的大黄狗。

    这只大黄狗是东南屯的,最近不断的来到常不为伯父他们这个屯,所有的狗咬成一团,最后其它的狗都跑了,就剩这只大黄狗。

    虽然也是血迹斑斑伤痕累累,但是,它特么胜了,它特么居然胜了!

    常不为他们很为本屯子的狗们惭愧,居然被外来者打败了,所以常不为他们决定为本屯子的狗们报仇,于是就准备好了带大号钢针的强弓硬弩。

    这,大黄狗又颠颠的来了,而且居然不知羞耻的和一只母狗连裆呢。

    常不为他们虽然是孩子,但是也知道狗在连裆的时候是最好的攻击他们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们谁也跑不开,屁蛋对着屁蛋连在一起,两个狗头往两边拼命的挣,但就是跑不了。

    常不为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傻狗为什么就跑不出去,非要在一起连着。

    常不为他们才不管这些傻狗为什么跑不了呢,只要能痛痛快快的拿那带着大号钢针的箭射那大黄狗就一切yik了。

    常不为他们几个在每个人都射了大黄狗三四箭之后,那大黄狗肚子上,屁股上都中了箭,大概能有五六支带着大号钢针的箭射进大黄狗的身体。

    大概也是疼急了,最后那大黄狗嗷呜一声,拼命的一挣,跑走了。

    以后,大黄狗再也没敢来,常不为他们的带大号钢针的箭也不能射本屯子的狗啊,所以,弓箭也就不知所踪了。

    真正的过年那还是在三十的大年夜,东北的年夜饭吃的比较早,一般都在下午三四点钟开始,这顿饭基本上就是全家一年之中最好的饭食了。

    富裕的人家比较讲究,三十晚上的席面上必须影四大件”,就是整鸡,整鱼,整肘子,四喜丸子。

    然后就是红烧肉,蒜泥白肉,血肠,肠肚肝的下水拼盘。

    然后才是炒菜,也是四个,这就不拘了,有啥炒啥,那年代没有时鲜蔬菜,不外就是炒黑白菜,炒干豆腐,炒豆芽,炒酸菜粉之类。

    凉菜也是四个,用猪皮熬的清冻、浑冻,自己灌的肉肠,最着名的东北家常凉菜,油炸花生米。这就是传中的“四四席”,四大件、四凉、四热、四拼盘。

    按道理还应该影四干鲜”,那就是山珍海味了,像猴头燕窝熊掌鲨鱼翅之类的菜了,寻常百姓家想想也就算了。

    (当然还有传中的“六六席”,席,不过,这些传不但常不为没见过,就连给常不为讲这些席面的常不为的姥爷也没见过。)

    不太富裕的人家,那也必须有鸡炖蘑菇,整鱼,蒜泥白肉,溜肉段,炸丸子炸豆腐之类,皮冻,肉肠,家常凉菜都是必须的……

    年夜饭那是一家人最全,最高心时候,大家伙团团围住,大人喝酒,农村就是散白酒。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其它的什么啤酒饮料啥的,女人和孩子们没啥喝的,就是吃肉吃菜,放开肚皮可劲造……

    吃饱喝足,就黑透了,孩子们都拎着灯笼跑出去疯玩。

    吃完年夜饭,男人们在自家的灯笼里插上一根粗大的蜡烛,点亮,把灯笼系在长绳上,拉动长绳,把灯笼升到灯笼改最高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