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金蝉子之路 > 第一百七十章因果

第一百七十章因果

    这小山,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在附近,其实有着更好的,不过对于静萱而言,这座小山,反而是刚刚合适。

    静萱虽入了古元寺,只不过还不能修行法门,其体质,本就偏弱,又有女鬼造成的阴寒之伤,哪怕修行了一年的固本培元的佛法,她的身体,依旧是偏弱的。

    太远,她下山,去请教方丈很难,在这里,金蝉子看了很近,不过对于静萱而言,仅仅只是没有修为的凡人,却着实算不得近,走了近乎小半天才到。

    这样的路程,可以对她算是小小的磨砺,小小苦累,反而是恰到好处。

    安置好静萱之后,金蝉子既没有返回自己的住处,也没有前往寻找天算子,而是折返回了方丈所在的宝殿。

    在殿外,还没等金蝉子让小沙弥禀告,方丈的声音已经是从里面传出,“进来。”

    “是不是对于我收下静萱,有所疑问?”

    方丈似乎早已看出金蝉子的心思。

    “是。”遵方丈牵引,金蝉子在蒲团坐下,问道,“弟子,不知方丈为何要收下,静萱,古元寺不是不收女弟子吗?”

    古元寺里,虽没有明文规定,可是一般有女子,想要再次寻求出家,尽皆都会被拒绝,亦或转而送上附近尼姑庵的介绍信,不曾收过女弟子,否则这里的人,也不会全部都是和尚,而没有尼姑。

    金蝉子将静萱带回来,也不是为了求情,让静萱拜入古元寺,只不过是无奈之下,将静萱带回来,最多是想要让方丈,选座尼姑庵,介绍静萱拜入其中而已。

    方丈笑道,“既然问起,那么我也问你,为何一去近十年?”

    “这....”金蝉子有些支吾。

    “可是因那九尾妖狐?”

    “弟子有罪。”

    金蝉子立即是跪下,道,“是弟子,因一时贪生怕死,答应了九尾妖狐的要求,乃至于将其送离古元寺。”

    方丈暗道,果然,那九狐脱离降魔山封印的时候,动静可不小,封印万年,乃是上代方丈,也是他的师父,封印的。

    经过万年的时间,九狐的实力,经过大幅度的削弱,依旧极其强横,还是出动降魔殿主,才将其渡去。

    上代方丈圆寂之后,因果经过削弱,不过还是继承到他的身上,古元寺弟子,无论是普通弟子,还是长老,方丈,所有结下的因果,极为自身因果,也会有转嫁到古元寺身上的,特别是死后。

    方丈修为高深,可以通过察觉这些因果,当时他就察觉九狐并没有身亡,以为是藏在古元寺的某一处,倒去寻找却没有任何的结果,却未曾想到藏在金蝉子的身边。

    之前,他都没有怀疑过金蝉子,现在看来,是金蝉子,佛子的气息,掩盖了九狐的妖气。

    “九尾妖狐,虽为凶戾大妖,经过降魔殿主主持的降魔阵度化,哪怕没有身死,力量也绝难保存,它如何还能够以你的性命要挟。”

    方丈看着金蝉子,不怒自威,金蝉子不敢抬头,犹豫片刻,还是将之前的事情全盘托出,道,“九狐,那时使了妖法,与弟子性命相连,故而,再以吞噬弟子,为威胁,所以才......”

    “那你为何不上报。”

    金蝉子不语,方丈继续道,“你是怕,我等执意要灭妖狐,不顾你的性命。”

    金蝉子还是不语,却像是默认了,方丈又道,“那你现在,还是这样想吗?”

    “弟子知错,是弟子蒙晦,方丈与诸位长老,定然不会滥杀,是弟子,保命心切,方才私自做了错的决定。”

    金蝉子语气真切,确实没有半句假话,句句发自肺腑。

    方丈微不可察的摇摇头,金蝉子没有注意到,不过方丈没有再纠结,与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寺中清规,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可放走妖魔,可你又为何觉着有罪?”

    “你觉得有罪,可你还是做了,规矩,并非是写在上面,而是记在心里。”

    “古元寺之所以,只有清规,而没有规矩,是因为,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规矩,这可能是别人说的,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不过这些规矩,都是刻在自己的心中,所以才叫做自己的规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规矩行事,你的规矩又是什么?”

    金蝉子似懂非懂,方丈道,“收静萱为徒,也是如此,规矩二字,本就没有规定过,如何又有不收女弟子这个规矩。”

    “否则,你以为,这万万里之地,依托于古元寺的尼姑庵是如何来的。”

    见金蝉子还是懵懵懂懂的,方丈道,“作为惩罚,便让你抄写《佛经》万遍,去静萱的哪里抄,也好教导静萱《佛经》,记得没抄好,不得下山。”

    “是。”

    这个惩罚,远远超过的金蝉子想象,太小了,抄写万遍《佛经》并不轻松,只不过比起放走九狐那等大妖魔而言,似乎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金蝉子离开后,宝殿恢复安静,左右两个小沙弥,两耳不闻身外事,敲着木鱼,专心念佛,房梁上,小金猴熟睡着,一个翻身,掉落房梁却是悬空而不掉落,原来是尾巴勾住了房梁。

    小金猴浑然不觉,倒挂在房梁上,继续熟睡。

    方丈其身,往偏殿而去,“无垢佛心,又是一个好苗子。”

    在偏殿内,像是一个小藏经阁,各种经文,在藏经阁中,有的有,有的没有,方丈一本一本的翻阅,挑出了几本。

    手中拿着一本《无垢心经》,将其合上,他想要找的,主要便是这一本,看向窗棂外景色,道,“用不了多久,又有一座不小的佛寺拔地而起了。”

    只不过,没过多久,方丈面上的喜色褪去,一次又一次的,排查因果,却是模糊不清,喃喃道,“先是佛子,又是无垢佛心。”

    “福祸相依,这次,古元寺恐怕是劫数不小。”

    方丈的眉头拧成一团,古元寺十余万年来,积累太多的因果,有除去的,有岁月淡去的,也有无法磨灭的,太多了,密密麻麻,连他的都看不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