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哥斯莫的领主 > 第六十五章 米格尔镇

第六十五章 米格尔镇

    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卡拉德帝国晚期,奴隶和隶农起义结合诺德、维基亚等蛮族入侵,摧毁了卡拉德这个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出现了数个割据一方的蛮族王国。

    卡拉迪亚大陆由此进入封建社会,其社会特点是封建主世袭领地的分封和教会的庄园化。

    在卡拉德帝国灭亡的初期,各个城市或城镇等大聚居地处于衰落状态。

    除了斯瓦迪亚曾经是卡拉德帝国的雇佣兵,本身就有一定的城市文化外,其他蛮族国家在这方面宛如一张白纸,甚至抵触城市、城镇等大聚居地。

    以采集狩猎为主的蛮族由北向南迁徙,他们的生产方式不需要城市,连绵的战争亦使商路断绝。

    而从东方袭掠而来的草原人更是视城市等定居点为异端,他们信奉自己古老的游牧的生活方式,而定居生产这种事情让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想要取缔所有的城市。

    这样使得延绵数个世纪的帝国文化处于极端破落的状况,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几乎没有城市建设,也很难找到与古代城市的连贯性。

    在不断的战争中,经历艰难的民族与文化的互相融合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众多新兴城市在各个国家逐渐兴起。

    最早始于善于学习新事物的诺德王国,而后扩展到维基亚、库吉特等的蛮族国家地区。

    在手工业和农业急剧分化的过程中,从农村居民中分化出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聚居在一定地点,由此不仅出现了保留着半农业性质、规模不大的城镇,而且过去曾经是大型经济或行政、宗教中心的城市,在规模上也获得较大发展。

    初期的城市和乡村一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但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质的飞跃。

    各个城市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成立了商业行会,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从武装起义到向封建主贩卖某些优惠权,从而在一定程度摆脱了这种依附关系,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一特征在罗多克这个年轻、自由的新兴国家之中体现得更为彻底,罗多克的贵族在独立战争中依赖于市民阶级的强大力量,因此市民们获得了更大的权力,甚至能够做到自治,不再依靠贵族领主进行统治。

    自治意味着建立一个政治机构来对新经济结构进行调节,设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以维护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并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在罗多克的自治城市中,城市议会是其中的主要机构,它掌管行政事务、税收,对商业、手工业进行监督,领导城市武装力量,使某些城市转变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领主,有些城市如维鲁加甚至在实际上成为了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领主只有收税的权力,而统治的权力则是属于当地人民。”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作为古代货币的第纳尔开始流行,城市变为商业活动中心,人口又逐渐集中到城市中来。

    正是在这些城市里,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行会驻地、教会附设的学校与医院等开始出现。

    目前卡拉迪亚较大规模的聚居地是自发成长的,这些聚居地主要在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由有特殊资源的村庄发展起来的半农业城镇型;在封建主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要塞城堡型;由地理位置优势而在商业、交通活动基础上发展起聚居区的商业城市型。

    由于卡拉迪亚各个国家之间常有战争,大聚居地一般都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以坚固的城墙包围起来。

    随着经济发展,居住区域不断扩大,因而又不断扩建城墙。

    当聚居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墙外产生郊区,那里主要是手工业者居住的市街地,同行者多聚居于同一条街,以铁匠街、木匠街、织布街等命名。

    卡拉迪亚的大城市肌理以环状与放射状居多,而且因为卡拉迪亚的宗教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宗教场所往往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例如在斯瓦迪亚,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

    城市还有有市政厅广场或市场广场,主要从事市民活动与商业贸易活动。

    各种广场均采取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道路铺面等各具特色。

    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这种系统既符合城市逐步发展、一圈圈向外延伸的要求,又适应设置死胡同和路障以在巷战中迷惑或消灭来犯者。

    卡拉迪亚很多大聚居地利用制高点向水面或山丘等自然景色开放,营造美好的城市景观。

    城市往往具有人的尺度的亲切感,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城市环境的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性的明确分野而获得。

    教堂、领主的城堡与一般居民住房在材质、尺度、体量、装饰等各方面有明确差异,大量砖木混合结构的民居由于乡土建筑传统和技术材料的缓慢演变而变得十分相似,这样就构成了对比鲜明的聚居地建筑群体。

    城市的弯曲街道既可抵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当步行穿过一个大聚居地时,人们可能在对连续景观的一瞥中,被一个教堂的塔楼吸引,或者这塔楼在城市景观中不断地出现。

    卡拉迪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城市色调为例,有石黑色的帕拉汶、海蓝色的提哈、雪白色的日瓦丁、色彩多变的维鲁加和金色的德赫瑞姆等等。

    ……

    米格尔镇是德赫瑞姆附近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商业城镇。

    当萨米护送提斯泊丁农民抵达这里,顺利完成任务之后,就租下几栋民房作为驻地暂时安顿下来。

    毕竟都马不停蹄赶了大半个月的路了,来到这座富裕安全的城镇得先给士兵们休息休息,拿着萨米给他们的工资好好的享受一下。

    把商队的各项事物都交给雅米拉,而萨米自己,则是在这座美丽富饶的小镇中闲逛了起来。

    米格尔镇约有16000人口,统治它的斯蒂芬男爵是一个开朗仁慈的领主,因此这片领地也非常的富饶兴盛。

    这个城镇由几个行政区组成,每一区有自己的地形和小广场。

    位于城中心美丽的坎波广场是几个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焦点,它就像是整座城市集中的巨大的起居室。

    广场上有一座显著位于中心位置的市政厅和高塔,整个广场的建筑景观由高塔控制。

    萨米带着随身护卫走入了这个广场,更加为这里感到惊奇。

    坎波广场呈L形,形成3个相互关联的空间构图。

    L形广场角部有八角形喷泉雕像,它在建筑构图手法上犹似转轴以突出L形空间,L形的西部与东部广场之间有骑马像。

    米格尔镇的街道均在坎波广场上汇合,多个方向的开口最终都引导人走向广场,颇有种“条条道路通坎波”的感觉。

    经过窄小的街巷,进入开阔的广场,这种豁然开朗的体验带来戏剧性的美学效果,更是增加了广场的吸引力。

    广场上重要建筑物,其细部处理均考虑了从广场内不同视觉位置观赏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市政厅之外,环绕广场的建筑群底层均是商铺或餐馆。

    萨米在这里的一家以美食在贵族圈闻名的高级餐馆吃了午饭,味道相较其他地方显得还行,但受限于技术落后,萨米还是感觉很难吃。

    有一说一,米格尔镇还保存着一种非常日常惬意的生活氛围,与斯瓦迪亚其他聚居地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阴影而萧条清冷的场景大相径庭。

    在从坎波广场出来沿着街道一直往外走,萨米不知不觉走到了城镇的教堂附近。

    此时再回望城中心,看见城镇建有的领主城堡的塔楼高高竖立在建筑群的制高点,像一处精神高地,代表了整座城镇的形象,金色的阳光洒在建筑群上,画面非常美丽。

    萨米不知疲倦的闲逛,观察着这里的风景,看着这里的人日常生活的状态、对话中,时间很快流逝,已经到了傍晚。

    走回坎波广场寻觅晚餐的路上,随意拐进街边一家食品商店,从正餐食材到糕点、酒类都供应。

    在这样富有美好的城镇,里面非常热闹:当地人忙着在采购,偶尔混进几个像萨米这样的外地人,用充满好奇的眼光在探寻着什么。

    米格尔镇是在斯瓦迪亚做好吃的蛋糕甜点而出名的城镇,这里的卖蛋糕的甜点很多,人气也比较旺盛。

    对于人人都吹的美食,萨米也有点小小的期待,花了10第纳尔买了一个草莓蛋糕,吃了一口,只能说还行还能吃,哎……

    不能怪这些做蛋糕的人,主要是萨米的胃口被前世科技发达的世界养刁了,对比前世精心研制的各种蛋糕,这里的糕点显得颇为苍白无力。

    经过一天的闲逛,萨米见识到骑砍世界真正富饶美好的城镇是怎么样的,将米格尔镇的优点记在心里,不服输的萨米下定决心要把哥斯莫镇建设得比这里还要富饶美好。

    因为米格尔镇的繁荣宜居,萨米对这里的领主斯蒂芬男爵抱有很大的好感,决定晚上的时候去结识一下这位仁慈宽容的贵族领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