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惹眼红

    大家就乘着骡车前往庄子上。

    到了庄子上以后,庄头陈元忠一家,听闻赶紧出门迎接。

    陈元忠一家五口,夫妻俩带着两儿两女,原本是在李招宣家当差,后来李招宣调任京城以后,精简人员,将一家人身契都还了,两个儿子的差事也停了。两个女儿年纪到了,原本想依仗着李招宣的喧势寻了两个家境上好的人家,准备明年就完婚,谁知那两家听说李招宣调任京城,陈元忠没了差事,婚事也都不了了之。

    于是这陈元忠一家都不怎么高兴,但未来一家人的生计还要落在谢家身上,哪怕以前陈元忠以前不大看得起平民人家,这回也不得不低了头折了腰,肯求能继续管理这庄子。

    虽然如此,但陈元忠脸上的笑容就有些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一副想要低头献媚,又忍不住有些矜持的模样,看上去很是可笑。

    陈元忠家人见谢家人乘着骡车过来,家里的男丁们居然还是在地上走着过来的,脸上愈发露出不屑的模样。陈元忠两个闺女在后面乔模乔样、拿乔作态的斜依着身子,耷拉着眼晲着谢家一家人。

    谢萱被姥爷抱下车,正好看到陈元忠一家的表情,心中就有了些思量。

    只见陈元忠上前说到:“谢翁,俺原本是这庄子上的庄头,以前一直在庄子上理事。现在小老儿原主人调任京城,我们家一直以庄子为生,恳请谢翁继续让小老儿管理这庄子,让俺一家人住在庄子上。”

    谢萱看他想要端着架子,又不得不低头求人的模样,心里都替他累得慌。

    谢青山没见过大世面,好歹也活了五十多年,看陈元忠语卑态傲,心里就有些明白,于是说道:“陈老弟,俺们家虽然买了李招宣家的庄子,可是没有买你们家的身契呀!你们家既然是李招宣家出身,还请快快离开去找李招宣吧!”

    陈元忠一听此话,脸上就变颜变色的,陈元忠两个儿子生的五短身材,听到谢青山拒绝,立刻怒目而视,大声嚷道:“俺们家一直都在这庄子上,管理着佃户,这从小就是俺们长大的地方,你凭啥说把俺们赶走就赶走!”

    谢青山虽然算得上好脾气,但被两个年轻后生当面呵斥,脸色就就有些挂不住,沉了下来。

    谢平田是个厚道人,虽然脸色沉了下来,但好歹没有喝骂。谢平安就忍不住了,立刻上前大声斥道:“就凭俺们家有地契,地契上明明白白写着这七十五亩田地,连带这三间大瓦房,还有这院子,全部都是我们家的,哪怕告到李招宣那儿,这房子也是我们家的!你们站着我们家田产上,还问我们为啥?笑话!”

    陈元忠一听这话,顿时有些着急的说道:“谢翁,小老儿两个儿子年轻气盛,不懂说话,还请不要怪罪他们。不过他们说的话还是有理的,俺们家一直以这庄子为生,你们把俺们赶走这不是让俺们露宿街头吗?就算重新找房子重新找营生也得给俺们点儿时间吧。更何况这庄子上的佃户佃续田地,交粮续租,其中很多章程,想必谢翁一时也整理不过来,恳求谢翁让俺继续管理这庄子,每年的粮食产出必不会少,谢翁每年只管收粮食,也不用你们费心。况且俺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对着庄子有感情了,实在故土难离,还请谢翁成全!”

    谢青山是个吃软不吃硬、好面子的人,看着陈元忠好好声好气地央求,有些心软。他向来做人厚道,不是个赶尽杀绝的人物,真要狠下心来赶他们离开,让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些事儿也做不出来。

    一时心里有些踌躇,于是就回头同大家走远些,大家商量。

    谢萱说:“姥爷,我看他们家在李招宣府上当官奴当惯了,不大瞧得起咱们农户人家,为免日后他们狗眼看人低,给咱们背后耍花招生事端,还是让他们赶紧离开吧!”

    谢青山本来也有这个意思,但他向来厚道惯了,别人说个软话,他就拉不下脸面拒绝,另一个就是担心要是把这陈元忠一家给赶走了,他们回头找李招宣告状去,李招宣府上会不会给他们撑腰来寻他们谢家麻烦?他们庶民小人的,哪怕有了几两银子,怎么能与人官家抗衡?!谢青山就把这个顾虑给说了。

    谢平安心中早已不忿,着急着说:“爹,咱们家有地契在手,去哪儿也是咱们有理,他就算回去告状又怎地?我们地契上明明白白说着这七十五亩地、这庄子都是咱们家的,他们能拿咱们家怎样?”

    “唉,你不懂,那要是官家看哪个不顺眼了,咱们庶民小人的,咋能和人家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谢青山说。

    谢王氏也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就很理解谢青山的顾虑。

    谢萱想了想,说:“姥爷,李招宣家既然把这庄子卖了,调任京城还把这陈元忠给留下了,说明根本就没怎么重视他们这一家人,要不咋不带走呢?眼下我们既然买了这庄子,这庄子就是咱们家的。就算陈元忠回去告状,先不说李招宣会不会理他们,就算他们寻来,也是我们家有理。总不能因为这个把陈元忠一家留下,你看他们的态度,哪里像对待主家的模样?留下来后患无穷呀!”

    大家都觉得有理,点头称是。

    谢青山深深思量了一番,虽然还是有点担心李招宣家,但想到陈元忠一家人的态度,就叹了口气,说到:“确实不好留着他们,他们当惯了官奴,向来是狗眼看人低的,留着他们还不定怎样生事,好声好气的打发他们走吧!”

    于是,谢家人就回头,谢青山出面说:“陈老弟呀,我们谢家不过是农户人家,这管理田地用不起你们这官家出来的人,这佃户佃地交租还是我们自己来吧,你们一家收拾收拾,是寻李招宣家去,还是另寻出路,我谢老儿就不阻拦你们了!”

    看了看陈元忠一家人忿忿的脸色,他又说道:“既然你们还没有收拾,那给你们缓三天时间,你们收拾收拾,三天后将那些佃户佃田手续交接交接,咱们就不挡着你们另寻出路了。”

    陈元忠一家听了这话变颜变色的,谢家人也不理他们,自去看田地了。

    那三十五亩良田土地黑黝黝的,地下也没有碎石块儿,旁边儿还有两个池塘,浇水极是方便。那劣田也不差,就是地里面石头多些,以后多翻耕施肥,将石头运出去,不出几年,也能养成良田。

    谢家人看了就十分满意,一边沿着田垄边上走,一边商量,是将这七十五亩地继续佃给别人,还是自家种。

    谢萱听他们说话,也笑嘻嘻地出主意道:“还是佃出去吧,原来佃给谁的?看看那些老实忠厚、不欺瞒昧下租子的,继续佃给他们。遇到那些偷奸耍滑的,就把地给收回来。周围的大户人家收几成租子,咱们也就收几成租子,不必惹了旁近的大户人家生厌,也不必多了让人让人说咱们贪得无厌。”

    大家都是这个意思。

    谢萱眼睛一转,继续说道:“我看啊,干脆连咱们家那几亩地也给佃出去,咱们家就坐在家里收租子就成了,何必起早贪黑的下地忙活呢?”谢青山不同意,说道:“坐在家里收租子,人的骨头都给养懒了!农户人家,若不勤奋些,还有什么活路?这庄子上的土地,咱们佃给人家也就罢了,咱自家的地还是先种着吧!”

    谢平田也点头称是,他也觉得不种地了,一时还真不知道干些什么,还是踏踏实实的种田心里安生。谢平安倒是无所谓,就算不种地了,等着收租子,那也挺好的。但听父亲和大哥都这么说了,也就不再说话。

    谢萱也只是提个建议罢了,见谢青山与谢平田都不赞同,无所谓的耸了耸肩,也就罢了。

    看完了田地回去的路上,见陈元忠一家还在那里说话,也没有要收拾东西的迹象,大家也不理他们,直接就回家去了。

    回去后谢家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跟往常没有什么两样。搭棚子,种菜,并没有觉得多了近百亩地,就趾高气昂起来。

    毕竟纸包不住火,谢家人买了七十五亩地的事儿还是传扬开了,毕竟是农户人家一个村子里住着,什么事儿都揶藏不住。

    村民们都很疑惑谢家是从哪儿得来这么多钱,那可是五百两银子呢!于是明的暗的上门打听的人越来越多。关系亲近得就明明白白的问写青山怎么发的财,关系不怎么亲近的也顾左右而言他的打听。

    谢家人也不掖着藏着,就说在太行山挖到了百年首乌,卖了些钱才买了这些地。大家听着,一面惊叹艳羡嫉妒着,纷纷问清楚何首乌长的什么模样,也背着铁锨、锄头上山,漫山遍野的寻找何首乌,期望能像谢家一样发大财。慢慢的上山挖何首乌的人就更多了,人人都觉得自己也能发这么一大笔财。

    更有那三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上门儿来借钱什么的,都被谢青山打发走了,指明了路,说让他们自己上山去挖何首乌去。

    另外就是吴庆喜那家人,也被暴露出是跟在谢青山后面偷学挖何首乌卖了些钱,前些日子他撒的谎,被村人揭穿,面子上颇有些不好看。

    但他不占理儿,也不敢来找谢家的麻烦。听说谢家买了七十五亩地后,更是嫉妒得不得了,在村中大肆宣扬谢家的不是,满是不服气,说那百年首乌是他让给谢家的,如果不是他让着他们谢家,谢家这次不可能发了这笔财,买得了这么多地。

    在听说谢青山将山上有何首乌,并每个人都教授了何首乌的样子,让众人去挖之后。吴庆喜更是恼羞成怒,觉得谢家断了他的财路。然而,它到底是偷学谢青山的手艺。倘若找上门被人骂回去嫌没面子,但心中到底不平,就唆使他婆娘到谢家门前指桑骂槐地骂人。

    这日,谢家父子三个都去草棚子里施肥整地去了,谢王氏和林氏两人在家纳鞋底织布。

    谢志远谢志诚和谢萱在石榴树下正掰石榴吃的正甜,就听到外面一声声拉长了调子伴随着句句詈骂传来。

    “黑心肝烂肚肠的东西,断人家财路啊,没良心啊……”

    “一家子腌臜货,没一个好东西,见不得人好啊……”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