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观鸟

    当卫远赶到了前院,只见鹅圈里,十几只白鹅依然完好无损的待在圈中,大雁灰灰和雁鹅却是消失无踪……

    说实在的,这人当时也有点懵了。

    不过随后,他想起了昨晚的事,心中稍定。下意识跟老婆晶晶对视了一眼。在眼神交流之下,发现两人想到了一处。

    晶晶最初发现了雁鹅群失踪时,自然得比较惊慌。等把卫远喊过来之后,她逐渐冷静下来,于是也想到了昨晚回家时雁鹅出圈的情形。

    “这帮家伙飞出去了?”卫远自言自语的同时,跟着四处瞅了瞅。

    “咱家周围都没有。”晶晶告诉他。

    一边说,她的秀眉也略微皱起,表情明显是担心。

    “你说,会不会……它们就这么飞走了?”

    她真不希望自家的小雁鹅们没的这样不明不白。

    “再等等吧,不至于的。就这冰天雪地的,它们能飞哪去啊?都没吃的。”卫远出言安慰老婆,也是安慰自己。

    不过他也有点信心。毕竟不管咋说,都是咱家从小养到大的。再是畜牲,也不能就这么突然的就飞走吧?

    莫非……被人偷了?

    自家养的雁鹅又肥又大,从秋后开始,总有上门来问价的,不过都被老婆拒绝了……难道有人看着眼热,下手偷了?

    也不能啊。

    雁鹅比家鹅还警惕,叫声也响,由于是第一代的杂交种,野性很强,除了自己和晶晶,别人都不能靠近。更何况,那么多只雁鹅,即便几个人一起出手抓,也多少得出点动静,不至于自己一点听不到的。

    卫远随即把这个可能给否了

    正当他想不出啥借口,只能干等着,顺便说些和稀泥的话安抚老婆的时候,头顶上,一片嘹亮的“嘎—嘎—”声传来……

    两人下意识的抬头——只见雪后初晴,云层散尽之后,蔚蓝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鲜明。其中正有一群灰色的“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在空中自由的飞翔。

    囧……

    是“大雁”吗?

    卫远忍不住用力打了声口哨,那是他放鹅时常用的信号。

    他的哨子声悠远高扬,很快,这群飞行的“大雁”在头顶上方的天空盘旋起来,随即纷纷落向了卫远家的小池塘。

    等卫远和晶晶赶到时,这帮家伙在水上快乐的嬉玩……

    两人不禁长长呼出口气——放心了。

    叉叉的!那啥,雁鹅……是真会飞啊!

    清清的池塘水,游着这么一群灰溜溜的肥雁鹅,俨然多了几分野趣,更引得小白和它的子女小鹅们也不甘寂寞,纷纷下水。

    看着自家的雁鹅一只不少,颇为悠然自得用喙梳理羽毛的样子,晶晶和卫远自觉虚惊一场,相视一笑之后,就打算回家。

    可这时候,又一阵拍翅膀的声音隔空传来。随即,那群某些爱鸟人士整天跟踪拍摄的野生鸳鸯,也扑腾着纷纷落到了池塘里……

    自从那次以后,一直没看到几眼鸳鸯的晶晶立刻不走了,并央求卫远回去拿相机,她要照下来。

    汗……卫远挠挠头。第一个想法是——那啥,咱还没吃饭呢。

    当然,话到嘴边,他觉得还是不说为好。

    不过等他回家,拿完了相机再回来,发现池塘边赫然出现了好几个人……

    真是大变活人啊。丫都啥时候来的?

    卫远走近了,想把相机递给老婆。结果发现,晶晶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自家的小数码相机上了。此人正目不转睛,盯着退休教师田野摆在塘边地上的专业三角架上的长筒望远镜。貌似有些跃跃欲试。

    真是……鸟离这么近,还用啥望远镜啊。卫远腹诽。明明跟池塘没有几步远,鸳鸯就游在池塘的中心,肉眼就能看得很清楚,起码公母都分得清。

    至于都这样吗?看着这帮人个个小心翼翼摆弄相机、望远镜,一副全神贯注,表情严肃认真的样子,卫远自觉很不正常。

    其实也真是这厮自己落伍不晓得。现如今,人们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越来越强,而“观鸟”作为一种全新的爱鸟护鸟方式,近年来以星火燎原之势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爱鸟协会也是趁着这股东风,影响日益扩大,成员不断增加。

    为了观鸟,不少爱鸟人都舍得下血本。就说这些人吧,刨除掉专业的陈剑轩,就属田野这位退休教师最舍得投资观鸟了,里外里都花了几万块。

    当然他这种疯狂发烧友不多,但像郝卫国、钱琳琳、袁雅这种普通爱好者,手里拿的相机也都比卫远前年买电脑时抽奖给的粗糙相机强多了。而且,除了相机之外,长筒望远镜也都是人手一个。

    这时候,最热情的钱琳琳善于察言观色,长相一般但身材不错的她看到晶晶意动的样子,就拉了晶晶过去,三个女生凑在一起欣赏刚刚换羽完成的艳丽公鸳鸯,不时的还发出低低的惊叹声和赞美声。

    无聊的卫远则闲闲地蹲在一边,打算等一会老婆,并随手抓几个大青石子,打起了水漂。这举动惹得众人侧目。

    在大家的目光中,卫远不耻下问,才知道鸳鸯这东西胆太小,声大些就容易吓跑。所以……打水漂不好……

    汗……咱看它们还是折腾得挺欢啊。再说以前有好几回,他跟溪边的鸳鸯近距离接触过,如果当时手欠点,他都能抓住几只,貌似也没那么邪乎躲着人走。

    虽说心里不太以为然,但,卫远还是不打了。毕竟,人家大老远的折腾过来也不容易,总算是看到几只鸟,咱得帮点忙啊。

    陈剑轩很快拍完了几张照片,然后走过来跟卫远说话。

    “兄弟,你这里好东西不少啊。那些……是大雁吧?居然也在这里过冬?刚才我看到它们在天上飞来着。呵呵。不过,好像飞的不是很高。后来听到有人打声口哨,它们就下来了。正好鸳鸯也飞过来……那个,这些大雁,都是你养的?”

    表面上挤眉弄眼,语气轻快,其实在陈剑轩心里还是很有些惊讶意外的。因为他知道野生大雁很不好驯养,而卫远居然能养这么多只……不过,这大雁可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位似乎当鹅养,说起来恐怕还有点问题。

    “呵呵,走眼了不是?那些可不是大雁,嗯,其实这里面只有一只是,剩下的都是雁鹅……”卫远笑着跟他解释了前因后果。并把今天刚才才发现它们会飞的事讲给了陈剑轩。

    这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故事,让陈剑轩听得很感兴趣。他也从不知道大雁和家鹅还能在一起,并且杂交出来的雁鹅还能飞……

    没想到在乡间养鹅也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一旁的钱琳琳、袁雅也都饶有兴致的围着听,时不时还问点雁鹅的情况。在听说这些雁鹅才两个月多大的时候,都不禁吃惊它们的体型居然能如此肥硕。

    在场的爱鸟人士于是纷纷的给卫远家的雁鹅群拍照,打算拿回去当证据,有的人甚至想回去就把这趣事讲给家人朋友听。特别是钱琳琳,她听晶晶吹嘘说她家的雁鹅有多么的聪明听话,就很希望能看到它们表演一下。

    某人汗……这有啥好表演的,最多也就是会排队走。对哦,现在还会排队飞……虽然是刚学会的技能。

    不过说来,雁鹅们也该吃食了,自己也想要吃饭了,卫远决定借机会带老婆带鹅一起走人……他轻松打声了口哨,领头雁灰灰一听,立刻有了反应,拍着翅膀就上了岸,紧接着这群雁鹅一个个晃着肥壮的身体出水,排成排……

    呵呵,这些家伙还算给面子。

    “真有意思。很好玩啊!”清丽的袁雅很兴奋,着实照了好几张照片。

    由于雁鹅们行动慢条斯理的,这功夫够所有人按够快门了。

    放着鹅模特的卫远,看大家都拍够了,就打个招呼,领着鹅群往家走。

    没想到的是,雁鹅群这一离开,鸳鸯也很快飞走了。

    观鸟的几个人,毕竟还是来看鸳鸯的,对此不免都感觉有点遗憾。难得这次他们可以离得这么近,观看位置也舒服,而且,鸳鸯也没急着跑,却不小心被雁鹅转移了视线,忘了正事。

    陈剑轩倒是挺平静的。

    他感觉这里的大山可挖掘的还很多。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他们已经找到了鸳鸯在山中的栖息地,就是在卫家池塘边的那条山溪流上游处的一个小水潭附近。

    现在他们已经在那地方的树林里设好了点。并通过观察拍摄,确定这个鸳鸯小群落,一共有二十一只鸳鸯鸟,比他最早看到的十八只,还多了三只公鸳鸯。

    只可惜鸳鸯们都太机警也太胆小,每次远看还行,稍微近一点就受惊,迅速飞跑。说来这些天,在这里转悠,还数这次在池塘离得最近、看得时间最长。

    最值得高兴的是,在山林转的这些天,他和他的朋友们都看到了不少好鸟,其中有近十几种,都是省内不多见、甚至一度认为不存在的品种……每见到一个都让他兴奋不已,由衷感觉不虚此行!

    在陈剑轩看来,这里的大山,确实跟他借住的那农家主人王老汉介绍的那样,基本没有破坏,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真是世外桃源,爱鸟人的天堂。

    在他越想越美的时候,喜欢荷花的袁雅围着池塘漫步,选择拍摄那些雪打后的残荷。当她无意行到山溪边,竟看到几只公鸳鸯施施然顺流而下。

    艳羽花头,炫目无比,衬着清澈见底的山溪水,两岸犹带薄雪的鹅卵石……如画的美景让她不禁按下快门抓拍。

    花鸟鸳鸯、潺潺流水、清石残雪——

    鸳鸯溪,由此得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