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情暖如春 >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王明来,他虽然瘫痪在床上,通过最后一次住院治疗已开音了,口齿有些不清,可以听得懂。那天,王仁甫老村长夫妇俩登门拜访,说白一点就是为王春花与王大娃的婚事来提亲。

    王明来不是不知道利害关系,他明白大女儿王春花是还个“情”,在王明来认为,这“情”怎么以身相许,把女儿自己给搭进去了呢?

    现在他,从这次也明白了许多,头脑有了更多的思维,可是怨天怨地也枉然啊!他记得那年,1972年初春,王明来和彭天明为了屋基地界,王彭两家打了一场架。

    说起那场架,是彭天明太横了,蛮不讲理,他搭建了一个厨房,占了王明来后门的路基,也就是五寸宽,结果话不投机半句多,干了一场。那村王仁甫刚刚当选村长不到半年就碰上了这邻居好地基纠纷,是王仁甫帮忙出了力才把事妥妥的平静了。彭天明出了五十块钱,就当向王明来买了五寸宽的土地。这个彭天明,虽然在王村是异姓,可是他祖宗和王村祖宗差不多同时定居这方宝地。也不算什么外来异姓,彭、王两祖宗以异姓兄弟相称和睦相处至今。

    说起彭天明,五短三粗,身体硬梆梆的,后生可畏。他这个经常四言八语,也喜欢开玩笑,顺口溜一流,总是弄得大家开怀大笑。后来就是因为彭天明信口开河落得一个“反革命”帽子。

    七十年代,那些地富反坏右,没有一个好东西,开群众大会,总要把他们思想教育一番。

    彭天明,但他是一个虎背熊腰的男子汉,他生有五个儿子,个个身强力壮。当年的王明来,一家都是女丫头。两家隔壁,王明来只有低头,惹不起对方,其实说白点就是奈他不何。

    那一场架,王明来吃亏在肚子里,受气,心里很不是滋味,差一点想不过来,王明来走了绝路,一个傍晚,他喝1605(农药)。彭家一听到王明来以死来威吓,急匆匆地叫来村长王仁甫。当时,王仁甫二话没说,立即把王明来送进医务室抢救,因医疗设备不全迅速转县人民医院,保了一条命。

    王明来出院后,彭天明也怕王明来的走极端连累自己,于是晚上请来了四五人,王仁甫主持公道,帮他们两家人摆平这件事,彭天明出了医药费,也愿意拿出50元钱,让王明来屋基作出让步。王明来父母不服气,要与彭家彭天明拼命,又是王仁甫平息了这场风波,彭天明打爆竹上门亲自向王明来家人赔礼道歉了。这件往事王明来牢记在心。时间真快,这事已经成了永远的过去,这件事只有老大王春花,老二王荷花也清楚。

    半晌午,王春花端来了温开水。

    爹,该吃药了。王春花把药送到父亲面前,王明来望着闺女,双眼皮微肿,就知道闺女晚上哭过。

    春花啊!时也命也,什么都不要说了,爹也是明白人,你不应该答应这桩婚事,我知道你是一个面子“情”,都怨你爹无能,你娘死得早,诶!后来的日子怎么过,只有听天由命啊!

    爹,什么都不要说了,我心里清楚明白,女儿也三十五六岁了,不可能老留在家里吧!老二也不小了,指望老二嫁个好人家。

    王明来接过开水吃过了药片,他噙着泪水十分难过。

    王仁甫自从那天上了明来家的门,他们决定筹备儿子结婚大事。

    当年的“三转一响”是啥玩意?七十年代初期,农村办喜事都是简简单单地操办一下,请上亲戚朋友吃上一顿就是完事了,可是老村长与别人的想法不同。

    儿子结婚是终身大事,不可马马虎虎,要办体面点。

    “三转一响”这是高档电器化。缝纫机一转,手表一转,自行车一转,一响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当时,按计划经济,这些奢侈品一般家庭是想也不敢想,幸好王仁甫有个妹子在县城商业局上班,已经是科长了,手下有这些电气化指标。王仁甫凭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手下有些积蓄,于是找上了表妹,当他与表妹见面时,开门见山地要表姐无论如何要帮这个大忙。

    表妹又不是局长,哪有这个权力啊!表哥,我只是一个科长,你要的“三转一响”可是城里人结婚具备的嫁妆啊!哈哈,表妹真有些为难!表妹说。

    为难不为难?你总比我强多了,不是农村,表哥在农村呆习惯了,王村我说的话是钉是钉,铆是铆。这些我是准备帮儿子大操办婚事。大娃弱智你也很清楚,那样不是你帮忙找好医师,恐怕大娃早见阎王爷了。可惜当时后悔没有早请你帮忙,现在本村一位好姑娘相中了大娃,所以我一定要满足儿媳妇的心愿,绝对不让她嫁过来难堪。王仁甫把事情都说到这个份上,表妹也理解,最后她表态。

    表哥,你也别着急,我来想办法,有消息我打电话去大队,让大队长转告我好消息呢!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些土特产你就收下,农村人也不懂礼节,让妹夫也高兴高兴,就这儿说,我还有事,赶回家,我和你嫂子也要张罗张罗这婚姻大事。

    那表哥慢走,这些土特产还是带回去,你们农村人也不容易啊!表妹固执不肯收下,王仁甫争着放下那儿。最后表妹勉强收下了这份礼。

    王仁甫步行回家的,一路上思前想后。心想,“三转一响”结婚时流行,城里人有,农村人也要赶时髦一回,儿子婚姻大事可是头一回。

    当王仁甫一跨进门,汪水莲就端来了一盅凉茶。

    表妹富枝她怎么说?汪水莲便开门问。

    她是答应了,起初她左一个难,右一个难,后来我把情况统统说给她听,她才点点头。我把东西放下那儿了,反正好歹,这事算是有点眉目了。那天我后悔,不该在明来和娇英说,现在后悔也没啥用,只有硬起头皮装一回胖子。王仁甫说这话没有底气。

    怎么装一回胖子?我们要风风光光,大办婚庆,让邻居们都来贺喜,让他们瞧不起大娃的人瞧瞧呗!汪水莲说。

    就这样办吧?下一步,抓紧时间挣钱“三转一响”数目不小,倘若富枝拿到计划票,而我们凑不齐钱,那怎么行?还不让表妹笑话。王仁甫坚定地说。

    那是,到时想办法,泼出去的水,收不回了,硬着头皮上!

    一共多少钱?说出来我们心中有数,不够把栏里的那头肥猪卖了,再不够借些,也要想方设法办好这场喜事,别让儿媳妇王春花嫁过来没有面子。

    是的,我算了一算,相差不大,我担心那些东西怕一时凑不齐!王仁甫又倒了一盅茶,仰着脖子一饮而尽!

    我了告诉你,富枝到时会打电话到大队长,我们跑一趟城里也不容易啊!

    什么不容易啊?走亲走亲,越走越亲,如果没有这条路子,你端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

    他们俩聊了老半天,王仁甫把进城的,与表妹见面时谈的话都一五一十告诉了汪水莲。

    仁甫啊!大娃的婚房也要请师傅来弄一下,该打扫的打扫,有几块旧的门也要换了,别让儿媳妇看不起咱们?

    水莲,这些我都准备弄好,这是小事,主要是那天答应了他们的“三转一响”,这可不能失言的。王仁甫长长叹息着。

    想办法嘛,到时满足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王春花娶到家,那天在亲家公、亲家母面前话的说要做到,这决趁去公社开会再问问贺社长,走走关系。

    王仁甫望着汪水莲,似乎幡然醒悟了,他不停地点点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