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情暖如春 >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王荷花静静地跑了半里路,气喘吁吁地停下来,她通过几次暗访,从中了解到了黄三妹媒婆介绍的杨济科真是个好人。

    瘸子无伤大雅,只要人好就行,杨济科比王大娃傻姐夫强一百倍,知艰识苦,还有一份爱心,是一般人不可比的。他生理上缺陷,就一点残疾,他有幽默感,也会过日子。老二王荷花在路上一直默默地盘算着、回味着在县城与杨济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此时,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一路微风习习,她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回到家时,她悄悄地把这个杨师傅情况告诉王明来。

    谁说的?是不是那个黄媒婆告诉你的?王明来口齿不清,他知道老二王荷花做事谨慎又谨慎,决不同老大王春花样,稀里糊涂地就嫁了。

    王春花这场婚姻有人欢喜、有人愁!

    又过了几日,王荷花布兜里装着手电筒上县城找杨济科了,那天,杨济科不在。王荷花没有失望,她知道这就他家,在家门口摆个小摊不收租房费用,一个方便,二个赚些小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王荷花坐在树下木板凳子上,她四周张望着,希望这个时间杨家有人走出来,可是快午时了,王荷花没有结果正打算准备回去。

    哟哟,姑娘又是你,找老杨有事吗?杨济科一瘸一拐走过来,笑嘻嘻地问。

    杨师傅,你才来,荷花都等久了,再不出现我只有明天找你了。王荷花说。

    什么事嘛那么着急,我刚刚也是陪母亲去看病了,今天那个李医师病人真多,等好挂好号都快十一点,母亲看好病我又匆匆赶回来,我这个小摊子只有我一个人打理。按理说,母亲生病,我哥嫂也不管,我爹去妹妹家了,所以我不去行吗?杨济科撸起袖子开始干活了。

    对了,姑娘,我们光顾说话,你什么事?杨济科笑嘻嘻地问。

    不急,杨师傅你先吃饭,要么我下午过来!看你累的,我王荷花不好意思了。

    客气啥呢?我知道你是乡下人,不过离城不远。快把该修的拿出来,顾客是上帝,只要顾客满意,我再累些也值!姑娘你等!

    杨师傅你看看这手电筒!王荷花羞红着脸从兜里拿出老式手电筒。杨济科接过手电筒一看。

    哈哈,这手电筒老式的,用了五年多吧?要修是有修的,你等着,我马上给你修。

    杨师傅,如果真的不行,那我就回去,那太麻烦你了。王荷花说。

    哎呦喂,别急,等老杨瞧瞧吧!

    哈哈,老杨,杨师傅你真的那么老吗?我可看不出来。王荷花开玩笑的说。

    告诉你吧!在县城,像我快四十岁没有老婆,自己都感觉到老了,这老杨是自己称的,不可能说自己是年轻的小伙子吧!哈哈。杨济科朗朗地笑声,他一下子把王荷花之间的尴尬距离拉近了。

    像杨师傅,你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不找个老婆呢?一份手艺,干不死浸不死,走哪都有有饭吃。王荷花继续套近乎。

    找老婆?谁肯嫁我残疾人。除非你肯嫁,开玩笑的,开玩笑的,好了,现在手电筒弄好了,你试试。杨济科边说边把手电筒交接她。

    哎呦,真厉害了,杨师傅,这手电筒在我附近也有个专业修的,他都摇头晃脑,说这手电筒淘汰了,修啥呢?可是你不到一筒烟工夫就拿下了,佩服啊!对了,杨老师多少钱?王荷花问。

    哎!咱们俩见过两次面了,谈话又投机,一般人都嫌弃我个残疾人。姑娘,你的免费,拿出吧!杨济科用抹布抹了一把手笑呵呵地说道。

    那怎么行?你手艺不白做,我身上只有五毛钱,千万莫嫌少。这是技术钱,应该的。王荷花从兜里拿出了皱巴巴的五角钱递给杨济科。

    这怎么行,老杨说了不要我不要,就当交个朋友吧!哈哈,不过,千万别介意啊,我喜欢开玩笑的,以前我没有这么开心过,自从你那天来过,我心里突然间好舒服,说不清为什么?反正我就是舒服啊!杨济科从木桶里浇水洗手。

    那怎么好意思啊!既然杨师傅不收钱,我、我……

    哎!一回生二回熟,小意思,都是举手之劳嘛,如果不是手电筒坏了,姑娘你也不会找老杨呢,是不是?

    不是!我、我……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羞红着脸离开了。一路上,王荷花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像喝了蜜一样。

    王荷花回到家,此时,正碰上盛娇英,她一脸茫然。

    老二,你又去哪里了?一早就出门,你又不瞧瞧几点,太阳都偏西了才回来。门口都晾着衣服。你爹突然间拉稀便,拉了一身,我烦都烦死了。盛娇英把端在手上的小碗重重地落在桌子上。

    王荷花知道了盛娇英在发牢骚,可是自己去县城的确是费了三个多小时。

    婶,我去县城修手电筒了,晚上我爹行动不便,有了手电筒就方便多了。

    修了多少钱?乱花钱?现在的家你又不是不知道啊!你爹天天吃药要花钱,你两个妹妹报名也要花钱,家里柴米油盐哪一样不花钱?盛娇英面红耳赤地说。

    你们别争了,我去死,我去死!王明来口齿不清地大喊大叫起来。

    爹,你莫生气,我会弄到钱的,千万别心焦气燥,都是我不对,我去嫁人,嫁那个县城杨拐子。老二王荷花平静地说。

    你别傻呀!以后过日子,男人不方便到哪里去挣钱?王明来说。

    爹,我都想好了,其实黄媒婆来做的媒,介绍的男子,这几天我去县城找过他。他是一位好男人,我嫁给他日子不会难过,爹爹,你相信女儿的眼光。我与那个姓杨的打了几次交道,我觉得他是我王荷花可以终身托福的人。王荷花噙着泪说完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你千万别傻呀!残疾人怎么也不是个办法?

    有钱就可以,家里正需要钱!盛娇英走过来喜笑颜开。

    我不会同意这桩婚事,除非让那个姓杨上门来。王明来说。

    那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嘛,老二都与他勾搭了,不知哪一天,说不定会找上门。盛娇英幸灾乐祸地说!

    给我闭嘴!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王明来口里飞着泡沫星子。

    老二王荷花知道,她的婚姻大事,没有王仁甫那样风风光光,什么“三转一响”?那都是一费钱的奢侈品,我不稀罕,过日子就得实实在在。

    晚上,于是王荷花与父亲商量,要求不设酒席,先让杨济科选了一个日子过门。

    第二天,王荷英领着一位老郎中先生进屋帮老父亲王明来治病。郎中先生诊过脉,观察脸色,问过病程时间,开了一张方子,王荷英付过诊钱,拿着药方进县城给王明来抓了5包中药

    盛娇英一早就大喊大叫,人都这样,花这冤枉钱。王明来气得咬着牙,发不出声音。左手拍打着椅子,他已经是恼羞成怒了。

    第七次,王荷花又领来了那位郎中先生,先生诊过脉,知道了这服药期间王明来发这大火,痰阻经络。所以郎中先生增加驱痰活络之品,再服5剂。

    三诊,王明来简单的说上一句听不清话,王荷花很高兴,可是盛娇英闷闷不乐。她怕王明来一旦好起来会找她算账,或者知道她与老村长的暧昧关系,但“纸是包不住火的”。

    王荷花已经答应了杨济科,愿意做他的女朋友。她告诉过杨济科,自己的父亲病了要钱抓药。杨济科一手拿出五十元。

    老父亲的病越来越好多了。那天杨济科按照地址找上了门。

    请问这是王荷花家吗?杨济科拎着礼物来串门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