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让你保护地球,你和歼星舰五五开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动力装甲最终测试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动力装甲最终测试

    清早,人工智能学院院楼。

    尚斌已经在办公室通宵了一夜,桌面上堆满了厚厚的稿纸,白板上尽是密密麻麻的公式。

    咚咚咚!

    “请进!”

    吱呀一声!

    陈涛出现在尚斌门口。

    “陈老师?请进。”尚斌起身相迎,“有什么事吗?”

    “尚老师,王院长让我问一下,您放不放便接手他的国家精品课《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组目前缺人,我找了好几位老师,可他们都……”陈涛摇了摇头。

    “这门课不一直是由王院长、李新军和其他几位老师负责的吗?怎么会缺人?”

    “王院长……”陈涛有些欲言又止。

    “他怎么了?”尚斌冷淡地问道。

    “王院长一周前突发脑溢血……还在住院康复中。”陈涛低声说道。

    “脑溢血?”尚斌装作震惊的样子,心中波澜不惊,“这门课的团队中不是还有很多人,他们为什么做不了课程负责人?”

    “一方面……课程负责人最好是正教授,像尚斌老师这样的,另一方面……”陈涛说到一半有些说不下去了,“尚老师,我只是个传话的,您要是不愿意……”

    另一方面,连他的心腹李新军都不想接手当负责人吧!

    连你的心腹都不愿意替你干活了,还有脸来找我帮你忙?

    羞辱别人,使了绊子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呗?

    真是不要脸!

    尚斌已然猜到王德才的用意,虽然内心恶心得不行,但还是微笑着说道:

    “陈老师,请你转告王院长,我还是一周前开会时的态度,你也不是不了解我的情况,我的科研任务很重,课我暂时上不了那么多,更别提其他教学事务,就算接手,怕是也没时间维护王院长的国家精品课。”

    “尚老师,如果你当负责人,具体工作不用你来做,课程团队里的老师做就好了。”陈涛解释道。

    “陈老师,你还是另请他人吧,我实在忙不过来。”尚斌摆摆手。

    王德才团队都已经濒临解体了,哪有什么课程团队的人干具体工作。

    再说,这门课是王德才建设的,打死我都不会接手!

    尚斌主意已定,伸出右手指向门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陈涛来之前就猜到会是这种结果,看到尚斌态度如此坚决,于是不再劝说,尴尬一笑后就离开了尚斌的办公室。

    一周后,尚斌在经过三楼时,偶然听说,陈涛已经主动申请调到电气工程学院了。

    至于李新军,自从上次全院大会之后,尚斌就再也没见到过他。

    据说,李新军在开完会的第二天就跟王德才断了联系,连对方电话都不接。

    他先是找了新院长楚天河,想加入他的团队,之后甚至还联系了郝俊老师,郝老师当场明确表态拒绝之后,李新军便再也没有出现在院楼,据说最后跑到他同学所在的职业学院当老师了。

    树倒猢狲散!

    王德才垮掉之后,必然获得这样的下场。

    因为利益而聚到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开。

    -----------------

    2033年9月30日,早8点30分,普沃市,阿萨海姆动力装甲实验室,户外测试场地。

    场地中央竖立着一台红色涂装凯夫拉IV型装甲原型机,数根电缆和数十根信号线从动力装甲各处延伸出来,一直连接到20米开外的混凝土工事中。

    尚斌和苏寒雨、贾克斯、叶小婉等人一起,正紧张地为动力装甲部署飞行控制程序。

    这是动力装甲制动飞行的最后一次测试,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博士早已来到现场,他把自己的老友托马斯博士也请了过来。

    “你请我来干嘛?我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托马斯笑道。

    “这动力装甲可比你们的机器人难搞多了,老同学,一会儿你好好看看,尚斌老师的团队,确实有些东西的。”尼古拉博士盯向测试场地中央的凯夫拉动力装甲,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半小时后,贾克斯伸出拇指,示意飞控程序部署完毕。

    尚斌点点头,将脸转向尼古拉博士,“测试可以开始了。”

    尼古拉朝一名测试人员点头示意,测试正式开始。

    动力装甲与周身的电源线和数据线一一分离,20米开外的混凝土工事大门缓缓关闭。

    五台分别安装在躯干和四肢的微型推进器喷射出蓝色的火焰,动力装甲飞速升起,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高度时,蓝色火焰才慢慢减弱,而后维持在让装甲悬停的推力。

    通过悬停测试后,按照预设的测试程序,动力装甲开始下降,到达海拔800米高度时,将进行减速。

    “3!”

    “2!”

    “1!”

    五台微型推进器的蓝色火焰瞬间减小了很多,并开始不断调整喷射方向,动力装甲的下落速度虽然越来越快,但在推进器的作用下始终维持站立姿态。

    “躯干应力正常!”

    “四肢应力正常!”

    “头部应力正常!”

    “姿态微调最大力矩在安全阈值内!”

    “电池输出功率恒定。”

    “加热装置输出功率恒定。”

    “推进器温度在安全阈值内,结构完整度正常。”

    “装甲内部温度、气压、空气组分均正常。”

    数名测试人员正紧张地盯着十几块不同的液晶面板,观察从动力装甲内的假人身上传送来的各种数据。

    “海拔1500米!”

    “1400米!”

    “1300米!”

    ……

    “1000米!”

    “800米!”

    微型推进器的方向和输出功率立刻开始按照尚斌等人开发的控制程序进行调整,动力装甲开始慢慢减速。

    从800米减速开始,一直到安全降落,是动力装甲制动问题最难以解决的部分,也是整个实验最为关键的部分,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液晶面板,除了尚斌和贾克斯。

    作为控制程序的主要编写者和最后的审阅者,尚斌和贾克斯相当自信,从测试开始就没看过液晶面板。

    “最大扭矩在安全阈值内!”

    在以往的实验中,刚刚开始制动时的推进器动作常常会产生过于强大的扭矩,导致假人各关节处受损。

    听到测试员这句话,尼古拉博士的心态顿时平和了很多。

    接下来就看最后几百米能否继续维持姿态和减速度了,几秒种后,实验结果就将揭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