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三人行 > 第三章 纯洁难敌官场气,人情化曲暗世闻

第三章 纯洁难敌官场气,人情化曲暗世闻

    说完便带着王间前往任职。

    城门外有许多小官吏相迎,有刺史,主薄,县丞,都军等……他们都说恭候太守多时,有一顶小花轿。

    王间做了揖礼,说:“诸位安好。”

    又说:“鄙人不做官轿,愿你诸位同行看看城里内的烟火气。熟悉熟悉街道上的小吃,熟悉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

    主簿说:“哈哈哈,官人这个小的最熟了,小的会带你去。”

    王间说:“好!”

    于是众人和王间一起逛城内的大街小巷。

    王间问了问主簿,说:“我见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和睦。这里应该很好吧?我又听说这里平日都发生了些什么呀?”

    主簿说:“容小的先想想,现在脑子转不过来。”

    又说:“呃呃呃,想到了。对了!官人这里哪有您想象的那么好?这里民族地域多样,民风彪悍,刚才领路那个女人家相对来说是一个民风较为平稳出来的一个民族。这里虽热闹,但是设施道路极其破败落后。你所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当地百姓自给自足自卖的。这里可以说是五柳先生的桃花源吧。呵呵呵也比不过算是半个桃花源吧。”

    又说:“这里大多都是不识字的人多,能够认字识字的,也就我们这些人。还有就是这里不会讲汉话,有一些是半价方言,半价汉化的,跟你讲,有时候你是听不懂的,我刚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请了这里当地的一个小翻译官来给我们翻译,翻译这里的方言。能够考上秀才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还要什么的呢?可是这里穷的读书都读不了。我们这些官员几乎是跟老百姓一样的,和他们到田间去种地,我们府衙内都有,还有一块地。”

    又说:“这里土匪彪悍,常常来掠夺百姓的钱粮衣食。大人,您刚才所看的碉堡,我们都是防御保卫自己用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早就是这些悍匪的刀下鬼。我们何尝不想要像苏州,杭州,东京那样的繁华。可是我们做不到,是因为这里的悍匪横行。”

    又说:“除了人灾,还有天灾呢。这里能种的土地是少之又少,如果能够在石头上种出个花来,种出个玉米来,我已经是感到非常的幸运了。可惜这些东西现象都没有降临,在我们这里。大概是老天爷铁了心了,就把我们整成这样吧!”

    “呜呜呜”……

    王间说:“没事没事,人久不如意事有常八九。况且老天这样子对待我们,我们应该要经得起考验。孟子常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苦难有所谓,所以痛心忍性,争议有所不能。深通过,而能改过而改之后虑后做教育后虑……”

    主簿笑了,说:“大人大人,您背错了。”

    王间尴尬一笑,说:“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说希望你我不要太伤心,来这里后,这里我会将把它变得更加好。”

    他又说:“大人大人,虽然这里苦闷劳累,但是也有一个很热闹的节日,那就是三月三,这里的人在这里唱歌跳舞,酒作乐的,像你这种士大夫,平常不是喜欢喝酒吟诗一首吗?”

    王间笑了,说:“士大夫确实喜欢,可惜我不喜欢士大夫,因为我本来就不想做什么事士大夫。”

    “得啦得啦,说够了”那该陪我逛逛吧!

    “得咯”

    说完继续……

    天暗了……

    过了半年后……

    “天色挟云雨蒙蒙,柔甲穿衣风青青。

    几度玉笛暗送声,原来山水送我情……”

    “大人可是想家?”书童说

    王间说:“是啊,我何尝不想家呢?那么久没有干点实事,实在愧疚这里的百姓。看来是时候该干干活。”

    “那我们就一起开干吧!”

    早在前几个月前,王间和他书童,穿上便服化为百姓,挨家挨户到各地去了解当地的情况。甚至还被当地的土豪列强视为是要逃荒的人。书童几次要跟他理论,但是都被官人拦了下来。因为他此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清楚,不想露出马脚,一旦露出了马脚,那所有的工作都是前功尽弃,都没有用了。

    王间说:“走!”

    他和他的小书童来到矩州城郊,边的大小官员都来,他们很疑惑,叫他们来又有何事?这里荒郊野外的。

    王间说:“我叫你们来呢,是和你们商量些事。”

    众人说:“大人请假,有什么事呢?”

    王间说:“我来这里了解到这里交通不便,已经很久,我打算叫大家来动员百姓新一条路,然后这里就不达起来,就变得有钱了诸位意下如何?”

    主簿说:“我看可以修一条路,不知修到哪里了?还望大人给我们明确的指示?”

    王间说:“我与成都的大人商议了,修一条从矩州到成都的一条路,是成都那边已经有路了,所以我们就修到沪州就可以了。”

    主簿紧张起来跟他,说:“大人此言差矣,从这里到那边确实通了路,确实会变得很好走,而且会富裕起来。是那里沿途有各个民族的部落,各个酋长都是矛盾重重,难以协调。不知道能不能商议成功,还得要看看他们的态度,因为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做这些事就比较轻松多了。”

    王间说:“哦?那我试试看我能不能给他们做一些动员工作?我觉得只要我们队伍团结,应该不成问题。”

    又说:“那我们就去各个村落看看吧。”

    从矩州到沪州,一去就是半个月了。其中有一个村落的村长最有代表性,他也是各个民族部落之间最有威望,最有领导力的人,所以让王间印象最深刻。

    村长看见他们来了就问:“你们这些乌纱帽来这里做啥子?我们这里没钱,没粮,交不了税,你们又不派兵来围剿这些匪,我们哪有钱粮。”

    王间说:“老人家莫慌莫慌,我们不是来抢粮,也不是来赶人。是来跟你说,我们要修一条路。”

    村长说:“修路?是不是要花钱?”

    王间说:“确实要花些钱了。”

    村长说:“不修不修,花钱不修。”

    王间叫了叫他的书童拿一大袋钱,说:“你们出力,我出钱,我把我所有的积蓄,所有的钱都拿来修路。我所有的官禄都拿来修这条路,你看行不行?”

    村长说:“我看可以,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王间说:“你只需要联络各个部落的民族酋长,然后跟他们商议说要修一件路,争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他们那边的资金也由我来出。”

    村长说:“我看可以可以,大人尽可放心的修路吧。”

    于是,村长召集各个民族的部落首领,商议修路之事。最终,会议通过了修路的决定。

    修路的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个部门官员上下一体,与百姓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终于修好了这条天路。这是2000多年以来第一次通往成都的一条路。除了修路,还有修建水池,河渠,建桥等等基础设施工程斗在他的蓝图中规划好,如今都一一实现。如今都走向了比较富足的生活。当地百姓十分高兴,张灯结彩,都庆祝着这天来之不易的收获。他们都衷心的感谢来新上任的官员,因为有了他,这里才变得那么美好。

    然而,王间呢?

    他自己却过着贫苦的生活,记得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门去工作的时候,差点晕倒在门旁。还被送到郎中那里去,郎中断定他是因为吃不上饭,然后才导致这样子的。他们不信这个来自京城的官员肯定非常有钱,怎能会吃不上饭就晕倒呢?家里边肯定是有很多的丫鬟,很多服侍他的人,要什么有什么,吃香的喝辣什么都有。我没有钱,他敢出钱给我们修路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都决定去他家看看!

    于是他们去了王间家看看,他们瞬间大吃一惊。家里边什么都没有,就只有简单的桌子和椅子,两间屋子和一个客厅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能庸人丫鬟什么的也没有。有两个人那是他自己一个是他的书童。

    这时候,百姓泪流满面,不知道说些什么那种不信任,那种埋怨,那种怀疑,不知道在他面前该如何面对。他们能真的从来没有见过为他们认真考虑过的好官员。

    ……

    过了三年后,矩州变得越来越富足。百姓也变得能够过好自己的日子。唯一还缺的就是这里的人不怎么喜欢学习,不怎么喜欢念书,所以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里每年秀才的人数都不到五个手指头。为此王间决定要好好改造一番。

    “别睡了,赶紧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还睡,我真不知道你身为读书人,还有这种陋习,还愧为读书人”王间说。

    “大人,今天不是休息日吗?怎么又要工作啊?”他的书童说

    王间说:“我这周调研了各个地方,了解到这里的读书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日后我离开了这里,能够真正为他们做事的人,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所以我考虑到这个问题,叫你赶紧起床,一封照令。就是在各县开设学堂。然后在这里再开个总学堂。所以你赶紧起床了,赶紧去写了,不要再睡觉了,快去快去。”

    他的书童打了个哈欠,说:“得令大人稍候片刻。”

    ……

    随后,城门外张贴了告示。为了告示正如王间所说的那样。

    看了这个告示的百姓,说:“这写的是啥?我们看不懂,能不能说说官爷?”

    负责提告示的那个人说:“大人有令,说要开设学堂,各家各户可带小孩来念学,开设的课程皆由太守大人授课。而且学费分文不取。还望各位,各位老人百姓能来学习的就来学习,可不要辜负大人的一片心意。三天之后,大人可在东城郊等候大家的孩子来上学念书。”

    三天之后,王间果然在东城郊,然后有人来上学念书。

    ……

    王间等了很久,过了一个时辰,他说:“该不会没有人来吧?”

    于是他准备要离开回家,

    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大人留步,大人留步。我在家忙了些些许,这是我的小孩,还请您认真教好他。”

    原来这个人是西城的老刘。

    后面越来越多的人都来了……

    王间说道:“感谢大家都能够信任我,把你们的孩子都送来给我教。谢谢你们能够如此信任我,我会不会辜负你们的!各位回家去吧,我会专门派军事护送您的孩子回去的。”

    之后课程就开始了,他就开始教孩子学习知识了……

    “孩子们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跟我一起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运,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了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不思则枉,思而不学则怠……””

    于是这些小孩也开始跟着他念着这些儒家经典……

    此时此刻,东城郊外阵阵读书声与田间劳作的声音不谋而合。一幅幅一张张画正映入影帘。在地上的百姓都觉得这日子有盼头了。

    过了很久很久一段时间了。王间跟这帮孩子相处的关系还很不错。感觉就像家人一样。

    直到有一天,老刘家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说:“唉,好烦啊!”

    另一个人说:“烦什么呀?天天跟王夫子那里念书不好吗?”

    老刘家的孩子说:“肯定是好呀,可是我的阿爹就不好了……”

    那个人说:“咋说呢?”

    老刘家的孩子说:“自从王夫子来了,我们这里之后,这里确实是变好了,可是山上的土匪就是闲不住,三天两头的跑到我们村来抢粮食。还威胁说,如果谁敢上报官府,晚上就去见阎王爷去。吓得我们村都不敢说话,所以每当有人来我们村时,我们都说这里很好,相安无事。我们都不敢说些什么……呜呜呜……”

    那个人说:“我们也是……呜呜呜……”

    “呜呜呜呜”……

    这时候王间进来,他听到了孩子们之间的谈话,说:“怎么今天先生讲的课不好吗?要不我们出去玩玩?”

    老刘家的孩子说:“先生,您说的什么话?事到如今也请您做主了。”

    “哦?”

    “哈哈哈哈你们说的话我都已经听到了,放心,我会帮你们做主的,这些强盗,我会让他们重新变成个人,让他们好生安分,不再给乡里人作乱”王间说

    又说:“你们先回坐下来好好听课,这样子日后学好了本事,认识了字就不给乡里乡亲受到欺负了,那岂不是很好吗?”

    小孩们回答道:“谨遵夫子教诲。”

    于是就开始上课……

    王间回到府上,叫他的书童,说:“你可知晓这里有哪些盗匪吗?”

    他的书童说:“没有诶,我不知道平日里百姓都说这里没有盗匪,只有天灾。”

    王间说:“去叫主簿大人来。”

    他的书童立刻去叫主簿大人。

    ……

    主簿说:“大人叫我来,有何事?”

    王间说:“叫你来是想了解一些情况。”

    主簿说:“有哪些情况?都跟你说过了吗?”

    王间说:“有吗?我好像不记得了。可是我听说这里有土匪猖决扰乱了百姓许多,你怎么没跟我说呢?”

    主簿说:“哎呀,我说大人了,你这记性,我不想说些什么那时候我都已经跟你说的很清楚。”

    之后,二人开始细细的谈论起来……

    王间打算学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方法。收服土匪的信任。他在各村落都安排有哨兵,一旦发现土匪,立刻报告。最快的速度将他们围追堵截,把他们给抓住。每一个地方,每个村落都有那么三四个中队的巡逻士兵。

    土匪们,正,义如往常的下山掠夺东西。时候突然有人说话。

    说:“大王可知道,最近,官府正等着我们下山掠夺东西,自投罗网呢?”

    头子说:“他们敢曝光,他们敢!小子,不要有那么多疑心,和我一起去下山去吧!”

    “驾驾驾”……

    突然只那枪声发出

    “砰砰砰”

    土匪被抓了。

    “大人,大人,把他给杀不留他,杀了他们吧。”

    “放他们走吧。”

    第二天他们又下山

    “砰砰砰砰”

    “大人,把他们给抓了吧?”

    王间说:“还是放了他们吧!还是放了他们吧!让他们要改过自新。”

    连续发生了七抓七次是放了又抓,抓了又。

    并且下雪的时候还派人送物资上去给他们过冬。

    蝗灾的时候派人上去送粮。

    ……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大洪水,山区百姓都流离失所,太守下令叫山上的土匪开在江百姓上山,以免水淹。

    奇怪的是,他们竟然同意了。而且还管百姓吃的喝的。是闻所未闻,百年一见。

    后面他们痛改前非,接受官府的诏安成为地方巡逻的保护队伍。

    主簿问:“大人,你用了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归顺了?”

    王间说:“顺应天道,人心的道,哈哈哈。”

    “哦豁,看来认知的期限也已经到了,三天后我就要走了。你要好生善待这里的百姓。”

    主簿说:“大人,您可不要走那么快啊”

    王间说:“还是要走的”

    ……

    三月三以前是百姓过节,现在全是送行王间。他们都流着泪说为什么过完节再走?

    有一个小女孩,山头上唱着山歌

    王间不懂她说些什么歌词,但是他的书童说

    “那么快就过去了,赶紧走”

    “驾驾驾!”

    后面他到四川成都担任节度使,那里贪官污吏非常多,他也“贪了很多钱”“拿那些贪了的钱去帮助城郊的平民百姓……”

    他离开成都被调往京城,便作诗了一首:

    平生无德自识知,清洁有品后人评。但求本心无愧地,为君不忘黄金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