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清道人传 > 第0004章 宛平城

第0004章 宛平城

    一早醒来,一切如常,不多时众人梳洗完毕……除了苦道人,他根本不梳洗……便早早的去城门前等着开门进城。只是李三有些纳闷,昨夜怎么就睡死过去了?想想自己以前在军中,衣不解带甲不离身,困了睡在马背上的日子,不由暗暗感叹,难道一过上太平日子,区区一夜都熬不得了?

    卯时门开,道人一马当先,嬉皮笑脸的和守城军卒打着招呼,也不在意对方理都不理他的神情,浑不记得昨天被拒之门外哀嚎的样子。张清坠在最后,当走过最后一个军卒身边时,听到小声嘀咕,

    “这老道,活该门外关一宿,告诉他城门要关了,还骂骂咧咧非要跑去树林里拉屎,城里边旮旯儿一蹲不行咋地?外头有花儿啊……”

    “得啦,人家又没记你仇,刚还跟你打招呼呢,倒是你,这一气,把其他人也在外头关一宿,你也是够狠心……”

    张清心下了然,这……原来是道人把军卒得罪了,要不昨夜是能入城的……只是道人为何要在门外阻着自己这行人?即便他是劫匪,要劫的人应该在城里,和自己却是八竿子打不着才对……

    才一入城,那道人便像遁地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去了那里。少了这个古怪道人跟着,李三和张清倒是松了口气。

    县城不大,几人问明了县衙所在,很快便来到了那朱漆大门外。衙中的师爷接待了一行人,安排三个大人进堂向老爷禀告,因尊敬张康明的秀才身份和为民请命的人品,又见这三个娃娃,张清秀气,六一安稳,史进机敏,年岁不大,都挺讨人喜爱,便将他们带到后院等候,只叮嘱三个娃娃不要乱跑,打坏东西,便转身去了。

    说起来,这还是张清转世以来第一次静下心。昨天一上来先被狼追着狂奔,然后一路忙着赶路,晚上又被那位苦道人吓得不轻,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心无旁骛的观察这个世界。

    县衙坐落在小县城的正中,当然谈不上富丽堂皇,不过一座三进的院子,比普通人家当然大得多。前边是县太爷的公堂,中间的一进短小局促,却是人员最密,是县里师爷,县丞,主簿和书吏们处理来往文书的办公和居住之所;衙役们需要当值守夜时,也会在这里临时休息。最后面一进,住的是县太爷的家眷,不过看起来少有女眷,所以张清这三个小孩在这里等候一会儿也没什么大碍,也免得在二进呆着人来人往磕磕绊绊。

    这房子显然有了年头,白影壁墙已经斑驳,黑色覆瓦也有些残破,地上的青砖也破破烂烂,走来时甬路两边还算平整,中间怕是走的人多,已有些凹陷,走在上面高一脚低一脚,下雨时定然少不了积些水坑。

    铁打的县衙流水的县官,反正凑合几年到任满,指不定还要放到那里,修好了也是便宜下任。何况要是被御史们奏上一本,安个不恤民力食民血汗的罪名那就亏大了,故想必历任县太爷们,不管捞了多少钱,都不会把心思放在这临时的办公场所兼府邸上。

    这位县太爷看起来也没啥生活情趣,后院里光秃秃的一片空场,也没种什么花花草草。就院子当间儿一颗参天柏树,看着怕少说有百八十年的树龄了。树下一边放着口年深久远的白色大缸,另一边搁着把躺椅。

    张清小时候住过农村,知道过去不管民居还是衙门口儿,院里都会有口大缸存水,这是防着走水用的,只是白色的缸还是少见,看着和那柏树一样,都是有些年头的玩意儿了。那躺椅倒是新得多,不过落着厚厚一层灰,也是,冬末春初的,谁会坐在院子里乘凉呢……

    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呆了一阵,就有些闷了。尤其是史进,这家伙好奇心太强,一开始还是偷巴着窗户四处看,后来发现后院没人,屋里也看不到啥,干脆就去院里把那藤椅搬到缸边,踩着藤椅,哗啦哗啦的够水玩儿……

    张清一撇嘴,想起了前世自己学过的一篇小学课文,心想你要是一头折进去咋办,这院子里秃了吧唧的,连根草毛也没有,我想找块砖头救你都找不着。而且看那缸壁那么厚实,我现在就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就算有砖头我也砸不动那缸啊。为了以防万一,赶紧走到了近前……

    “阿进,快下来,阿爹他们快出来了……”,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拽史进。

    史进还在乐的眉开眼笑,倒把张清往躺椅上拽,“阿清,这里有条鱼,你看呐……”

    张清一探头,果然,是条金鱼,可不是那种锦鲤,金黄的身子,个头还真大,影绰绰的看去,却有小臂那么长,因为春起,水温还低,沉在水底下也不怎么动弹,似乎隔着飘浮在缸面上的枯败莲叶,也在观察这两个摸鱼的孩子……

    就在这时,听见师爷喊了一声,“小娃娃别乱看了,快过来,你家大人找你们呢……”

    两个孩子赶紧下了躺椅,拉上了六一,忙向前院走去。

    从甬路走到了前院,也就是大堂的门口,却见张康明三人正等着几个娃娃。看表情十分放松,脸带微笑,估计和县太爷聊得不错。

    方才堂上,张康明向县太爷姚老爷禀明了几个村中的情况,这姚县令倒是个明白的官儿,其实早有准备,提前已向州府报备,只等州官回复便可开仓,更向州府恳请了从府库调拨粮食来赈灾,估摸着这几天就有消息了。

    只是,历来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张康明来了这一趟,分发赈济粮的时候英水村和提到的那几个村子肯定是第一批。想到乡亲们少挨些饿,一行人都很高兴。几人决定索性在县城再留几日,等有了准信儿,再随官府粮车一同回乡。

    忽然间听的外面传来一阵喧闹,慢慢人声鼎沸,似乎聚集了很多百姓,只听得“咚咚咚……”一阵密集堂鼓声大作,这是有人鸣冤来了……

    张清前世记忆中影视作品里,百姓只要上堂就得击鼓,这纯属演绎。通常告状就跟进法院打官司一样,也是要排队交状纸的。只有杀人放火这样的重大事件又来不及写状子,才会击鼓。而当官的只要听到鼓声必须立刻升堂,所以击鼓是很让官员们头疼的。而今天,就让姚县令赶上了,他也不知道外边到底发生了啥大案子,赶紧让师爷出来领人……

    师爷转到外边一看,吓了一跳,衙门外男男女女,压压查查跪了十好几口子,看着也不像一家,各家后边还跟着的各自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家奴院工……已经把路给塞满了……

    师爷问清了跪着的各家人事情缘由,倒吸了口凉气,一嘬牙花子,深知闹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法遮掩,一跺脚把各位事主领进了大堂,却吩咐门口排班的衙役,其余闲杂人等一个不许放进,开玩笑,要是再进人,大堂上立马就要改菜市场,引起公堂哗变,恐怕群情一激愤大堂都能给砸了……

    等十几个人往那儿一跪,原本宽敞的大堂就有点小了,姚县令也是头回见跪着的人比自己值班的衙役都多,皱着眉没说话。师爷一溜儿小跑到姚县令身边,耳语了几句,只听的姚县令目瞪口呆,原地愣了半晌才吩咐,“尔等有何冤屈,且讲来……”

    “……昨夜三更,我听见小女房中有打闹的声音……我披衣起来,才推开房门,就见一青年……正往院外走,我上前追赶,却没追上,回到家中闺女已经悬梁自尽,只有我那老婆子倒地哭泣……”

    “……小人家中也是一般,四更天时,丫鬟起夜,却在小女门前见一青年,那青年夺路而逃,丫鬟被他推倒在地,又有数名家奴欲阻他去路,却先后被他打伤……”

    …………

    “尔等……可看清那人面目……”

    “……启禀老爷,那人正是……令公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