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居家抗疫笔记 > 儿大不由娘

儿大不由娘

    俗话说:儿大不由娘,儿大要分家。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面有两个以上的子女,待到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做父母的就会考虑给孩子娶个媳妇儿,或者找个好人家把如花似玉的女儿给嫁出去。

    老俩口好卸甲归田,回归到退休好时光,开始为迎接着自己的第一个孙子儿或者孙女儿而省吃俭用的积攒着零花钱和老俩口的养老钱。

    虽然在这几年各地彩礼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女方要求男方必须名下要有一套房产和一辆车子,不管是啥牌儿的车,终究还是要有一辆。

    这就是民间婚嫁所说的一动不动,一动指的就是车子,不动指的是房子。

    身为一个男性待婚青年这两样是必须要具备的,缺一不可,如果缺了一样儿,女方会加重彩礼的额度。

    这些还只是一个待婚青年的两个条件之一,女方家庭还要要求彩礼,如果女方家里尚有一个男性娃儿在待婚中,这时女方父母要的彩礼可谓是要高出许多了,很多人都在感叹这是在卖女儿啊!

    女方父母在考虑着为儿子攒下彩礼钱,好让儿子能娶的个中意的女孩子,不需要有多漂亮多巴适,最起码要让邻居和亲戚们见了都连连称赞才行,这样别人就会说自己家的闺女儿和儿子都有出息,女儿出嫁一下子就给家里带回了很多钱,让做父母的虚荣心和面子问题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

    还能给儿子不动声色不下苦力不用付出就白白的把彩礼钱积攒起来了,这样就更能巩固儿子和儿媳妇儿之间的婚姻,何乐而不为呢!

    天下莫过于一句老话:养儿防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导致很多家里的男丁开始沦为啃老一族。

    尤其是在这个疫情时期,很多家庭的子女这时候或者是面临企业的裁员和工资水平儿的下降,纷纷向家里的老父母要钱。

    比方说:在年生好的时候,经济景气的时候家里的儿子还能勉勉强强的拿个既高薪又稳定的工资,一遇上疫情这些变化就突然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在这时很多人已经无力再承担高于工资水平儿的房贷了,在这时只有借助父母的力量,和父母好商好量的要求父母先代还着,要不然只能等着把房子卖掉。

    可一旦卖掉了再买就特别的麻烦和困难了,都说买房贵,房价年年涨,今年买了明年赚,今年不买明年买不起。

    大家都是在抱着这种心理的刺激下而买的房,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能过上一个安稳快乐的幸福时光是必须要舍得孩子把狼给套起来的,要不然旁人只会说这家父母没有出息,养的儿子也是没有出息的,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爹怂也是怂一窝儿。

    这话虽然难听了点儿,但话糙理不糙,放之全天下都是这么个理儿。

    很多人说俺这是歪理,望子成龙是全天下父母普遍的心愿,做父母的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大街上流浪去伸手朝人要饭吃呢!又有谁希望自己的父母晚年生活依然去公司或者城市环卫处去做个保洁工来挣养老钱呢!

    放到一个人身上也是如此,比如一个勤学苦练的和一个永远在打游戏浑浑噩噩度日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不是说谁有志气谁无志气,人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在原地踏步走,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的不知今夕何夕在自己作的茧里不能自已。

    这是很伤人的,老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任何事物都在以更快速的脚步在进化着,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付出的时间和岁月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的,把握当下方能成就未来,在一点一滴中去成长,经历各种痛苦,把自己的抗打击能力提高到超出自身的范围。

    然后就能在职场中更游刃有余的去生活,没有一个领导是不喜欢一个积极向上且善于学习的员工,也没有哪一个普通职员的升职加薪是不需要付出的。

    和什么人相处说什么话,比方说和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聊天就不能张口闭口之乎者也,而是应该更接地气一点,和农民聊一些家长里短,了解一下民情,知道农民的生活不易,甘来辛苦。

    和农民工聊天更多的是要聊一些今年挣了多少钱,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在这里工作累不累,是不是漂泊在外很想家,诸如此类的大事小情。

    和一个老板聊天更多的是要聊能给自己多少钱的薪酬,和自己适不适合胜不胜任这份工作,最关键的还要问:我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和公司给自己的薪资待遇是否能和付出成正比例,要不然也只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挣不了太多钱,也帮公司产生不了更多的销售额,肯定是对于双方都是极为不利的。

    做人做事都要诚实守信,这样才不会被人看清,才能在别人心眼儿里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出门在外都是为了讨口饭吃,如果在大都市里的工资水平儿和在自己家的小城市里工资水平儿是差不多的,人家还干吗选择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的大老远从远道而来呢!

    比方说:在小城市里一月两千五到三千的消费水准和在大都市里两三千的消费水准和基数儿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小城市里,一碗面条八元钱能吃个饱饱的,在大都市里一碗面条要十八元,仅仅吃了个半饱。

    这个账一旦算下来是个无底洞,得需要奋斗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车和一套房啊!

    言外之意就是这一代人能靠父母的尽量靠父母,在这一代已经很少有青年人能下苦力在一个厂子里没日没夜的干了,就算是能接受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干的,几乎都是去过渡的,众所周知在工地上干活儿能把人累的浑身不舒服,脚下都能磨出泡儿,工资却是极其可观的,简直可以称为高薪一族了,挣个几年钱以后回到老家就开始做起小买卖来了,年生好一点多赚一点儿,孬一点儿就少赚一点儿,反正饿不死人夸夸就是一个干字儿就完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