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黄昏落马 > 午时鸣钟布文论 四文考题难众人

午时鸣钟布文论 四文考题难众人

    王半堂看着满面带着奇怪笑容的陌儒宸向他走来,身体禁不住地起了鸡皮疙瘩:“啊,啊,是,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随着陌儒宸越来越近的脚步,王半堂也只能抱着包子笼慢慢退后,直到脚后跟碰到了凳腿,一个没稳,便坐了下去,头冒着冷汗。

    陌儒宸看了王半堂惊悚的神情,尴尬地咳了咳,道:“王公子,别害怕嘛,我不过是想认识一下你罢了,哎。”看着转过身弓着背的王半堂,陌儒宸也只能干张着手,闭上了嘴巴,然后委屈地看向颜在朔,“颜公子,唔。”

    颜在朔显然也不想多听他的废话,直接拿起一个包子往他嘴里塞,道:“这包子很好吃的,趁现在还热乎。”便也回到了座位上。

    陌儒宸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文御殿外日晷才指到巳时与午时的中间,还要约莫一个钟头才到了开考的时间,店内的人似乎都在闭目养神,毕竟备考的书籍或是竹简都放在了入宫的承启厅中,而他们的书童也都安置在那个宫中。

    到了进士这个层次,很多文人都是有些地位金钱的,真正的寒门子弟也只有不到十一的数目,但即便是最简陋的安置下人的房间却仍然比这群书童所见过最豪华的房屋辉煌数倍,屋顶上没有了祥凤云龙,但却用琉璃般的色彩绘制了古代神话,支撑着房屋的柱子上镌刻的不是华朝通用文字,而是一千四百年在贵族中流传的雅体,书童虽是识字,但对于这类的高雅文体也是不认识。

    陌儒宸就随手顺了把凳子坐在了颜在朔的身边,眼睛却随着身子一直浮动,在寻找着什么。

    这个时候门外记录人员的官人已经合上了簿子,城中的守卫也三五成群来回地在文御殿内走动,维持皇宫的治安和威严。

    ……

    午时的钟声响起,通向广场考试的文殊门打开了,首先是礼部的四品以下的官员清点考试人员,接着便有人员带领一组五十人前往考试位置,一共来回三十一组,共耗费了半个时辰,等到全员就坐了,主考官周明远从主殿中出来,宣读了进考章文:“凡我华朝进士,皆为国之栋梁之才,礼应正我大国文风,以谦谦之气染我朝文人风骨,是为不……”(不太会写这种考生守则,就这样随便糊弄过去了,顺便水点字数,瞎逼逼一会,“不”后面就是不作弊,不做什么奇怪动作,不要发出噪音影响其他学生,可以吃自己东西,可以如厕,但要和周围考官报备。古代会试要考三场,这次是第一场,反正每次开的时间很长,毕竟古代文章要符合音律,文体什么的。)

    絮絮叨叨了一刻钟,旁边站着的大约三百名考官也开始下发了试卷,砚台上是已经有磨好的墨水,但是写完后就要考生自己磨墨,而且考试的纸张只有一份,每次落笔都要细细斟酌,一个不小心那就是毁了文章的音,形,律美,再说今日考的是四书文也就是八股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今日天气还算友好,阳光渐渐被云层挡住,光线也是柔和了很多,考生们拿到卷子只看到写着三个题目:

    一、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二、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这个我实在有点写不下去了,那就来闲聊吧,虽说还是水了字数,但毕竟是开放章节,这八股文的材料我查了半天,但是找到的少之又少,几千年下来的八股文考题找不到几个,但总的来说就是那四书五经中的一句话作为考题,这个其实很类似于浙江语文高考题目,但是更难,我作为一个大学生—非古代汉语专业,也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对此是很难解析的,我也想写一篇好好解析的文章,但是素养不够啊,如果看我文章的人

    有汉语言专业,或是对八股文有所研究的请务必私信我,等我了解过后有了对八股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有相应的文学素养之后,我会回来改一下的。这过程我就快速越过吧,实力不允许我也不不懂装懂了。)

    自午时中段开考后,在场的万名进士便开始低头苦想,有的便已经开始挥毫点墨,大多是而立之年的考官们便在场地间走动,有时候看了看几个考生的卷子,时而摇头,时而微笑,便走向同行的教师一同分享。

    颜在朔倒也收敛了内心,沉思起来,这题目确实不难,都是很经典的文段,第一个要写的是“道”—合宜的政治主张,而第二个则是关于国家统一的规划,这便是经典的《中庸》思想,而第三个则是自古便来的文人风骨的探讨。

    可是主题知道了,但要如何写的新奇,则是难题。

    于是乎,颜在朔抬头望天,看着卷云翻滚了春花,听着瓦砾点上了飞鸟,他忽然一笑,将手融入了笔毫,垂弯着身子在纸上飞快地留下了正楷的剪影。

    陌儒宸倒是收起了往日嬉皮笑脸,正襟危坐起来,他的坐姿很端正,只是低头磨着砚台上的墨水,嘴唇张合着,又摇了摇头,然后接着默念着。

    王半堂因为年纪尚小,也从未出过如此远门来到离家千里的地方,所以很是紧张,右手颤巍巍地拿着毛笔,而左手却端着包子,嘴巴一直在咀嚼,但头上的汗水却越积越多。

    李江沅的位置很靠前,他人的模样本来就不错,而今日又是第一批叫上名字的考生,走起路来也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再者本来京中做官的尤其是在礼部的南方人就多,对于李江沅这名字也是熟悉,现在在考桌前他也面带微笑,落字很快但字体确实漂亮万分,惹得副考官赞叹连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