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雨夜短文 > 第19章 全城狂欢

第19章 全城狂欢

    全城狂欢

    我在托莱多(Toledo)的一所老屋里读到过一些档案。陈旧的纸页记录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仅仅一座城市,在中世纪曾经有十多万人以“异教徒”的罪名被处决。定罪的全部根据,是告密、揭发、诬陷、反咬、起哄。

    执行死刑那天,全城狂欢。揭发者和告密者戴着面套,作为英雄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批判者也就是起哄者,他们不戴面套,道貌岸然地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即将处死的被害者,全城百姓笑闹着向他们丢掷石块和垃圾。

    这是曾经出现过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欧洲吗?实证意识、人道精神、同情心理,一丝无存。甚至,那些兴奋不已的民众连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的担忧,也一点儿看不出来。

    因此,告密、揭发、诬陷、反咬、起哄,成了多数人的主流职业。把一个疑点扩大成滔天大罪的程序,也操作得非常娴熟。把邻居亲族告发成天生魔鬼的步骤,已演练得不动声色。除了虐杀,就是狂欢,除了狂欢,就是虐杀,几乎成了当时全民的共同心理法则。

    我在翻阅那些欧洲档案时,对一个现象深感纳闷:为什么整个城市的全体市民,都会把狂欢和虐杀当作同一回事?

    答案是:他们先把受害者判定为魔鬼,然后就产生了“驱魔亢奋”,而“驱魔亢奋”一定会快速演变为“以魔驱魔”,也就是使自己也变成了魔鬼。变成了魔鬼还是顶着堂皇的名义,因此一直亢奋,而且是群体性亢奋。

    要阻断这种群体性亢奋,唯一的方法是让他们认识,自己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鬼,而是人。同样,被他们虐杀的对象,也不是魔鬼,是人。于是,文艺复兴运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大家直接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非常美好的男人和女人。请看那些雕塑,那些绘画。

    由此,中世纪结束了,欧洲进入了新时代。

    然而遗憾的是,中世纪的思维模式还常常死灰复燃。从德国纳粹到中国“文革”,都是这样。把被害者说成魔鬼,然后无情虐杀,全民狂欢。

    走出档案馆时我想,以崇高的名义激发起任何一种迫害性的全民狂欢,一定是一种灾难。而且,我敢预言,人类的末日,也在这种全民狂欢中。

    必须永远记得,大家都是人,包括一时似乎是敌人的人。

    必须永远记得,对于一切顶着堂皇名义的“驱魔亢奋”,都需要警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